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白芍藥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手機版

白芍藥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1.1W 次
白芍藥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藥用信息(一)
【名稱】白芍
【拼音】Baishao
【英文】White Peony Root
【拉丁】Paeoniae Alba Radix
【類別】根及根莖類
【來源】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產地】主產安徽、四川、浙江等地。
【性狀】乾燥根呈圓柱形,粗細均勻而平直,長10~20cm,直徑1~1.8cm。表面淡紅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顯的縱皺及鬚根痕,栓皮未除盡處有棕褐色斑痕,偶見橫向皮孔。質堅實而重,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微帶棕色,木部放射線呈菊花心狀,形成層環明顯。氣微,味微苦而酸。
【品質】以根粗長、勻直、質堅實、粉性足、表面潔淨者爲佳。
【性味】苦酸,微寒。
【功效】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白芍是芍藥的一種,芍藥始載於《本經》中品。陶弘景始分赤、白二種,雲:"今出白山、蔣山、茅山最好,白而長大。餘處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開寶本草》載:"此有兩種,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紅白二色。"《本草圖經》載:"芍藥二種,一者金芍藥,二者木芍藥。救病用金芍藥,色白多脂肉,木芍藥色紫瘦多脈。"又載:"今處處有之,淮南者勝。春生紅芽作叢,莖上三枝五葉,似牡丹而狹長,高一二尺。夏開花,有紅白紫數種,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時採根。"《本草別說》載:"《本經》芍藥生丘陵川穀,今世所用者多是人家種植。欲其花葉肥大,必加糞壤,每歲八九月取其根分削,因利以爲藥。"由此可知,宋代已採用栽培的芍藥入藥,且已分色白多脂肉者和色紫瘦多脈者二種。這和當前以家種經加工而成白芍和以野生細瘦多筋未加工者爲赤芍有相似之處。但《綱目》曾雲:"根之赤白,隨花之色也。"在《品彙精要》中又確實有白芍開白花,赤芍開紅花的彩色圖。這說明了明代以前確實也有用這樣的標準來分辨赤、白芍。花之赤白有時會影響根皮的色澤,但不一定能作爲區別芍藥種類的依據。現在國內所用多爲芍藥 Paconia lactifloraPall.及其變種毛果芍藥iflora Pallvar. trichocarpe(Bunge)Stern栽培品的根經水煮後曬乾而得。主產區多栽培單瓣芍藥入藥,這和《植物名實圖考》中所說:"今入藥用單瓣者"相一致,而赤芍尚有多種野生種類。

藥用信息(二)
藥品簡述
藥名:白芍
漢語拼音:bai shao
英文名:RADIX PAEONIAE ALB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PaconialactifloraPall.[floraPall.]
2、hocarpa(Bunge)Stern[hocarpaBunge;ang]
別名:金芍藥、芍藥。
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肝經;脾經。
功能:養血和營;緩急止痛;斂陰平肝。
主治:主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2g;或入丸、散。大劑量可用15-30g。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灌木叢中、山坡草地和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華北、陝西及甘肅。各城市和村鎮多有栽培。
藥材基源:爲芍藥科植物芍藥(栽培品)及毛果芍藥的根。
採收儲藏:9-10月採挖栽培3-4年生的根,除去地上莖及泥土,水洗,放入開水中煮5-15min至無硬心,用竹刀颳去外皮,曬乾或切片曬乾。
炮製:
1、白芍《金匱玉函經》載:"颳去皮。"《雷公炮炙論》:"於日中曬乾,以竹刀刮上粗皮並頭上了,銼之。"《世醫得效方》:"去蘆,鍘碎。"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分開大小條,浸至六、七成透,悶潤至透,切薄片,乾燥。
2、炒白芍:《經效產寶》載:"炒黃。"《婦人良方》:"微炒。""炒焦黃。"現行,取白芍片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放涼。炒用性緩,柔肝,和脾,止瀉。
3、酒白芍:《扁鵲心書》載:"酒炒。"《湯液本草》:"酒浸。"《炮炙大法》:"酒浸蒸切片。"《本草崇原》:"切片,酒潤,覆蓋過宿。"現行,取白芍片,噴淋黃酒拌勻,稍悶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每白芍片100kg,用黃酒10kg。酒制行經,止中寒腹痛。
4、醋白芍《綱目》載:"醋炒。"現行,取白芍片,用米醋拌勻,稍悶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每白芍片100kg,用米醋15kg,醋炒斂血、止血。
5、土炒白芍《時病論》載:"土炒。"現行,取竈心土(伏龍肝)細粉置鍋內,用中火炒熱,倒入白芍片,炒至表面掛土色,微顯焦黃色時,取出,篩去土粉,放涼。每白芍片100kg,用竈心土20kg。
6、白芍炭《丹溪心法》載:"炒成炭。""燒灰存性。"《醫學綱目》:"煅存性。"現行,取白芍片,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晾乾,涼透。制炭止血。此外,還有煨白芍、鹽白芍、麩炒白芍。


用藥禁忌

虛寒之證不宜單獨應用。反藜蘆。

1、《本草經集註》:"惡石斛、芒硝。畏消石、鱉甲、小薊。反藜蘆。"
2、《本草衍義》:"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
3、《本草經疏》:"白芍藥酸寒,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腸胃中覺冷等證忌之。"
4、《本草正》:"若脾氣寒而痞滿難化者忌用。"
5、《藥品化義》:"疹子忌之。"
6、《得配本草》:"脾氣虛寒、下痢純血、產後三者禁用。"


中藥化學成分

根含芍藥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藥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藥甙(benzoylpaooniflorin),白芍甙(albi-florin),芍藥甙無酮(paeoniflorigenone),沒食子酰芍藥甙(galloylpaeoniflorin),β-蒎-10-烯基-β-巢菜甙(z-1s,5R-β-pinen-10-yl-β-vicianoside),芍藥新甙(lacioflorin),芍藥內酯(paeoni-lactone)A、B、C,β-谷甾醇(β-siiosierol),胡蘿蔔甙(daucos-terol)。還從根的鞣質中分得1,2,3,6-四沒食子酰基葡萄糖(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1,2,3,4,6-五沒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及相應的六沒食子酰基葡萄糖和七沒食子酰基葡萄糖等。又含右旋兒茶精(catechin)及揮發油。揮發油主要含苯甲酸(benzoic acid),牡丹酚(paeonol)及其他醇類和酚類成分共33個。


藥理作用

1、中樞抑制作用: 白芍有明顯鎮痛作用,芍藥水煎劑0.4g(生藥)/10g灌胃能顯著抑制小鼠醋酸扭體反應。白芍總甙5-40mg/kg,肌內或腹腔注射,呈劑量依賴性地抑制小鼠扭體、嘶叫和熱板反應,並在50-125mg/kg腹腔注射時抑制大鼠熱板反應。小鼠扭體法的ED50爲27mg/kg,熱板法的ED50爲21mg/kg。作用高峯在給藥後的0.5-l小時。此外尚可分別加強嗎啡、可樂寧抑制小鼠扭體反應的作用。總甙的鎮痛作用可能有高級中樞參與,但不受納洛酮的影響。白芍有鎮靜作用,1g/kg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增強環己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芍藥注射液皮下注射也能延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時間。芍藥甙1mg/只,腦室內注入,使大鼠鎮靜,5-10mg引起睡眠和肌肉鬆弛。芍藥甙單用鎮靜作用較弱,與甘草成分FM100合用有協同作用。白芍有較弱的抗戊四氮驚厥作用,芍藥浸膏能對抗士的寧驚厥。芍藥甙對小鼠正常體溫和人工發熱動物有較弱的降溫和解熱作用。
2、解痙作用: 芍藥或芍藥甙對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痙作用,能抑制豚鼠離體小腸的自發性收縮,使其張力降低,並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豚鼠和兔離體小腸的收縮,對乙酰膽鹼所致離體小腸收縮無明顯影響,但加用甘草後有顯著抑制作用。白芍的水煎醇沉液2g(生藥)/kg靜脈注射對胃腸生物電有明顯抑制作用,使麻醉貓的胃電和腸電慢波幅度減小,週期延長。平滑肌解痙作用機制可能是直接作用或抑制副交感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鹼。也有報道白芍煎劑使離體兔腸自發性收縮的振幅加大,並有劑量相關性。此外,芍藥或芍藥甙對支氣管和子宮平滑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並能對抗催產素所致子宮收縮。芍藥提取物對小鼠離體子宮低濃度興奮,高濃度抑制。
3、抗炎、抗潰瘍作用: 芍藥或芍藥甙有較弱的抗炎作用,對酵母性、角叉菜膠性和右旋糖酐性足跖腫脹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與甘草成分FM100合用有協同作用,對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也有較弱抑制作用。白芍提取物對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和棉球肉芽腫均有抑制作用。白芍總甙50mg/kg,每日1次,連續11日,對大鼠實驗性佐劑性關節炎有明顯抑制作用。芍藥中所含牡丹酚、苯甲酰芍藥甙及氧化芍藥甙也有抗炎作用。芍藥甙對大鼠應激性潰瘍有預防作用,在幽門結紮大鼠與FM100合用在抑制胃液分泌方面有協同作用,但芍藥提取液使胃液酸度輕度上升。
4、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白芍在體內和體外均能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白芍煎劑0.4g/只灌胃,每日1次,連續5日,使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均有顯著提高。1.2g/只,每日1次,連續8日,可使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所致小鼠外周血酸性。α-乙酸萘酯酶(ANAE)陽性淋巴細胞的降低恢復正常,並使溶血素生成顯著增加。實驗表明白芍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增強作用。白芍總甙(TGP)對大鼠佐劑性關節炎(AA)有抗炎和機能依賴性免疫調節作用,50mg/kg灌胃,每日1次,連續11日,對AA明顯抑制的同時,使AA大鼠腹腔巨噬細胞升高的過氧化氫(H2O2)和白介素1(IL-1)水平降低,並使AA大鼠低下的胸腺細胞有絲分裂原反應及脾淋巴細胞產生IL-2的能力恢復正常。白芍總甙0.09-11.25μg/ml對酵母多糖誘導的腹腔巨噬細胞釋放H2O2,0.5-12.5μg/ml對脂多糖誘導的IL-1合成和0.5-62.5μg/ml對刀豆球蛋白A(Con A)誘導的大鼠脾細胞產生IL-2,均有濃度依賴性雙向調節作用,低濃度增強,高濃度抑制,量效曲線呈"∧"形。白芍總甙200mg/kg灌胃,每日1次,連續8日,對小鼠遲髮型超敏反應(DTH)有增強作用,5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連續5-8日,對環磷酰胺所致DTH增強和抑制及溶血素生成量的減少均有顯著對抗作用,但對地塞米松所致DTH抑制無明顯影響。用單克隆抗體間接免疫熒光法實驗表明,白芍總甙對免疫功能雙向調節作用的機制與調節輔助性T細胞(TH)抑制性T細胞(Ts)的比值有關。
5、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和耐缺氧作用: 白芍和芍藥甙有擴張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芍藥煎劑能擴張蟾蜍內臟和離體兔耳血管。白芍注射液2g(生藥)/kg靜脈注射立即使麻醉貓內臟血流量大幅度增加,並對心臟活動略有加強。芍藥甙能擴張犬冠狀血管和肢體血管,對豚鼠有劑量相關性降血壓作用。白芍總甙能顯著提高動物的耐缺氧能力,5-40mg/kg腹腔注射,能劑量依賴性地延長小鼠常壓缺氧存活時間,20mg/kg可延長減壓缺氧存活時間;2.5-5mg/kg側腦室注射可明顯延長常壓缺氧存活時間,表明與中樞有關;40mg/kg能減少小鼠氰化鉀中毒性缺氧的死亡率,表明能直接改善細胞呼吸;H1受體阻斷藥氯苯那敏能顯著拮抗側腦室注射白芍總甙的耐缺氧作用,表明與H1受體有關;此外耐缺氧作用也可能與白芍的降溫作用有關。
6、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芍藥提取物5mg/kg和25mg/kg腹腔注射,使大鼠血清尿素氮(BUN)顯著降低,其有效成分1,2,3,4,6-五沒食子酰基葡萄糖1mg/只、2.5mg/只或5mg/只就有顯著作用。白芍提取物凝聚素(agglutinins)能改善急性失血所致家兔貧血,醋酸潑尼鬆龍可拮抗此作用。芍藥甙在體外或靜脈注射,對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苯甲酰芍藥甙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7、抗菌作用: 白芍的抗菌作用較強,抗菌譜較廣。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傷寒桿菌、乙型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芍在體外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鐵鏽色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和星形奴卡菌等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芍藥煎劑1:40在試管內對京科68-1病毒和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芍藥中所含1,2,3,4,6-五沒食子酰基葡萄糖有抗病毒活性。
8、保肝和解毒作用: 白芍提取物對D-半乳糖胺和黃麴黴毒素B1所致大鼠肝損傷與ALT升高,對後者所致乳酸脫氫酶(SLDH)及其同工酶的總活性升高,均有明顯抑制作用。用鴨雛黃麴黴毒素B1解毒試驗表明,白芍提取物在一定時限內有破壞黃麴黴毒素的作用。白芍乙醇提取液在體外對黃麴黴毒索B1有一定降解作用。白芍提取物250mg/kg灌胃,對小鼠T-2毒素中毒有明顯解毒作用。
9、抗誘變與抗腫瘤作用: 白芍提取物能干擾S9混合液的酶活性,並能使苯並汪(BAP)的代謝物失活而抑制BAP的誘變作用。沒食子酸(GA)和五沒食子酰基葡萄糖(PGG)能使BAP的代謝物失活,PGG能抑制S9混合液的酶活性。以小鼠P-388白血病細胞實驗表明白芍提取物能增強絲裂黴素C的抗腫瘤作用,此外尚能抑制絲裂黴素C所致的白細胞減少。
10、其他作用: 白芍成分芍藥甙元酮0.04%對小鼠膈神經膈肌的神經肌肉接頭有去極化型抑制作用。芍藥在體外對大鼠眼球晶體的醛糖還原酶(RLAR)活性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四-O-沒食子酰基-β-D-葡萄糖和五-O-沒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μg/ml對RLAR的抑制率分別爲77.6%和61.0%。芍藥治療糖尿病性神經病可能與其對外周神經的RLAR抑制作用有關。白芍水提取物64mg/ml對大鼠胰澱粉酶活力有顯著抑制作用,濃度爲≤16mg/ml時不影響酶活力,卻可使八肽膽囊收縮素誘導的大鼠離體胰腺腺泡分泌澱粉酶的效價降低10倍,但不影響促胰液素刺激的酶分泌,表明白芍可拮抗胰腺腺泡細胞膜上的膽囊收縮素受體。白芍提取物對腦啡肽受體、α-腎上腺素受體,血管緊張素Ⅱ受體,β-羥基-β-甲基戊二酸輔酶A、補體系統、膽囊收縮素和嘌呤系統轉化酶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芍藥提取物25mg/ml對化合物48/80誘導的肥大細胞組胺釋放有明顯抑制作用。


藥代動力學

白芍急性毒性:芍藥的甲醇提取物6g/kg腹腔注射,大鼠和小鼠自發運動抑制、豎毛、下痢、呼吸抑制後大鼠半數死亡,小鼠在2日內全部死亡。灌胃給藥未見異常。芍藥甙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爲3.53g/kg,腹腔注射爲9.53g/kg,灌胃不死。白芍總甙小鼠和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爲125mg/kg和301mg/kg。另報道小鼠靜脈和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爲159mg/kg和230mG/kg,灌胃>2500mg/kg,無明顯中毒症狀,也無死亡。亞急性毒性:給大鼠灌胃芍藥甲醇提取物每日1.5g/kg和3.0g/kg,連續21日。低劑量組可見尿蛋白升高。高劑量組體重明顯減輕,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均顯著下降,平均紅細胞體積和紅細胞分佈幅有顯著增加,提示可能爲巨紅細胞性貧血,兩劑量組脾臟均腫大,其增重與劑量有關,可見脾竇擴張和充血。肺重量也顯著增加。長期毒性:白芍總甙50mg/kg,1000mg/kg和2000mg/kg給大


臨牀運用

婦康寧片
白芍200g,香附30g,當歸25g,三七20g,艾葉(炭)4g,麥冬50g,黨蔘30g,益母草150g。取白芍80g及香附、當歸、三七、艾葉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餘白芍120g及麥冬、黨蔘、益母草加水煎煮2次,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膏,加入上述粉末及輔料,混勻,用70%乙醇制粒,乾燥,壓制成1018片,片心重0.25g,包糖衣。片心呈棕褐色,味微苦。功能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用於氣血兩虧,經期腹痛,口服,每次8片,每日2-3次或經前4-5日服用。(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第二冊)1989年)


常用配方

1、治婦人脅痛:香附子四兩(黃子醋二碗,鹽一兩,煮幹爲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藥。爲細末,每服二錢,沸湯調,無時服。(《朱氏集驗醫方》芍藥湯)
2、治下痢便膿血,裏急後重,下血調氣:芍藥一兩,當歸半兩,黃連半兩,檳榔、木香二錢;甘草二錢(炒),大黃三錢,黃芩半兩,官桂二錢半。上細切,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溫服。(《素問病機保命集》芍藥湯)
3、治婦人懷妊腹中疞痛: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朮四兩,澤瀉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兩)。上六味,杵爲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匱要略》當歸芍藥散)
4、治產後血氣攻心腹痛:芍藥二兩,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兩。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聖濟總錄》芍藥湯)
5、治痛經:白芍二兩,乾薑八錢。共爲細末,分成八包,月經來時,每日服一包,黃酒爲引,連服三個星期。(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6、治婦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藥三大兩,乾薑半大兩。細銼,熬令黃,搗下篩.空肚,和飲汁服二錢匕,日再。(《廣利方》)
7、治金創血不止,痛:白芍藥一兩,熬令黃,杵令細爲散。酒或米次下二錢,並得。初三服,漸加。(《廣利方》)
8、治腳氣腫痛:白芍藥六兩,甘草一兩。爲末,白湯點服。(《歲時廣記》)
9、治風毒骨髓疼痛:芍藥二分,虎骨一兩(炙)。爲末,夾絹袋盛,酒三升,漬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經驗後方》)


文獻論述

1、《本草圖經》:"芍藥,根亦有赤白二色。崔豹《古今注》雲:芍藥有二種,有草芍藥、木芍藥。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爲牡丹,非也。""古人亦有單服食者安期生服(釒東)法雲芍藥二種,一者金芍藥,二者木芍藥。救病用金芍藥,色白多脂肉,木芍藥色紫瘦多脈。若取審看勿令差錯。若欲服餌,採得淨颳去皮,以東流水煮百沸,出陰乾,停三日,又於木甑內蒸之,上覆以淨黃土,一日夜熟,出陰乾。"
2、《本草別說》:"謹按《本經》芍藥生丘陵川穀,今出所用者多是人家種植。欲其花葉肥大,必加糞壤,每歲八九月取其根分削,囚利以爲藥,遂暴乾貨賣。今淮南真陽尤多,藥家見其肥大,而不知香味絕不佳,故入藥不可責其效。今考用宜依《本經》所說,川穀丘陵有生者爲勝爾。"
3、《本草衍義》:"芍藥全用根,其品亦多須用花紅而單葉,山中者爲佳。花葉多即根虛。然其根多赤色,其味澀,若或有色白粗肥者益好,(釒餘)如經然,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理中氣。脾虛則中滿,實則滿自消,治中則心下不痞,瀉肝則脅下不痛。善噫者,脾病也,脾健則不噫,肝脾之火上炎,則肺急脹逆喘咳,酸寒收斂,以瀉肝補脾,則肺自寧,肺急脹逆喘咳之證自除。涼血補血,則太陽鼽衄自愈。脾虛則目澀,得補則澀除。肝家無火,則肝血自足;陽維病苦寒熱,及帶脈病苦腹痛滿、腰溶溶如坐水中,皆血虛陰不足之候也;肝脾和,陰血旺,則前證自瘳矣。"(《本草經疏》)張隱庵:"芍藥,氣味苦平。風木之邪,傷其中土,致脾絡不能從經脈而外行,則腹痛;芍藥疏通經脈,則邪氣在腹而痛者可治也。心主血,肝藏血;芍藥稟木氣而治肝,稟火氣而治心,故除血痹;除血痹則堅積亦破矣。血痹爲病,則身發寒熱;堅積爲病,則或疝或瘕;芍藥能調血中之氣,故皆治之。止痛者,止疝瘕之痛也。肝主疏泄,故利小便。益氣者,益血中之氣也。益氣則血亦行矣。"(《本草崇原》)
4、成無己:"芍藥之酸收,斂津液而益榮。""酸,收也,泄也;芍藥之酸,收陰氣而泄邪氣。"(《註解傷寒論》)
5、李東垣:"或言古人以酸澀爲收,《本經》何以言利小便?曰:芍藥能益陰滋溼而停津液,故小便自行,非因通利也。曰:又言緩中何也?曰:損其肝者緩其中,即調血也,故四物湯用芍藥。大抵酸澀者爲收斂停溼之劑,故主手足太陰經收斂之體,又能治血海而入於九地之下,後至厥陰經。白者色在西方,故補;赤者色在南方,故瀉。"(引自《綱目》)
6、賈所學:"白芍藥微苦能補陰,略酸能收斂。因酸走肝,暫用之生肝。肝性慾散惡斂,又取酸以抑肝。故謂白芍能補復能瀉,專行血海,女人調經胎產,男子一切肝病,悉宜用之調和血氣。其味苦酸性寒,本非脾經藥,炒用制去其性,脾氣散能收之,胃氣熱能斂之。主平熱嘔,止泄瀉,除脾虛腹痛,腸胃溼熱。以此瀉肝之邪,而緩中焦脾氣,《難經》所謂損其肝者緩其中。同炙甘草爲酸甘相合,成甲乙化土之義,調補脾陰神妙良法。""若久嗽者藉此以收肺。又治痢疾腹痛,爲肺金之氣,鬱在大腸,酸以收緩,苦以去垢,故丹溪治痢,每劑用至三、四錢,大有功效。若純下血痢,又非其所宜也。其力不能通行滲泄,然主利水道者取其酸斂能收諸溼而溢津液,使血脈順而小便自行,利水必用益陰也。若痘瘡血不歸附者,用以斂血歸根。"(《藥品化義》)
7、張隱庵:"芍藥氣味苦平,後人妄改聖經而曰微酸,元、明諸家相沿爲酸寒收斂之品,凡裏虛下利者多用之以收斂;夫性功可以強辨,氣味不可訛傳。試將芍藥咀嚼,酸味何在?又謂新產婦人,忌用芍藥,恐酸斂耳。夫《本經》主治邪氣腹痛,且除血痹寒熱,破堅積疝瘕,則新產惡露未盡,正直用之;若裏虛下痢反不當用也。"(《本草崇原》)
8、黃宮繡:"血之盛者,必賴辛爲之散,故川芎號爲補肝之氣;氣之盛者,必賴酸爲之收,故白芍號爲斂肝之液,收肝之氣,而令氣不妄行也。至於書載功能益氣除煩,斂汗安胎(同桂枝則斂風汗,同黃芪、人蔘則斂虛汗),補癆退熱,及治瀉痢後重,痞脹脅痛,肺脹咳逆,癰腫疝瘕,鼻衄目澀,溺閉,何一不由肝氣之過盛,而致陰液之不斂耳?是以書言能理脾、肺者,因其肝氣既收,則木不克土,土安則金亦得所養,故脾、肺自爾安和之意。"(《本草求真》)
9、蘇廷琬琬:"白芍藥味酸,氣微寒,主收脾之陰氣,泄肝之陽邪。方書雲,能補血,是究其功之所及,非指其體之所存也。大凡陰能育乎陽而陽鬱者,以昇陽爲主,此味在所忌;若陰不能育乎陽而陽亢者,以收陰爲主,此味不可少。丹溪言其酸寒伐生生之氣,無乃己甚乎,惟脾氣寒而痞滿難化者忌之。"(《藥義明辨》)
10、論白芍能益陰柔肝而非伐肝之劑 張山雷:"仲聖之法,實即秦、漢以前歷聖相傳之法。說者每謂痠痛是肝木凌脾,芍能助脾土而克肝木,故爲腹痛之主藥。要知肝秉剛強之性,非藉陰液以涵濡之,則暴戾恣瞄,一發而不可制,當其衝者,實惟脾土先蒙其害,凡心胃痛、腹滿痛、胸脅刺痛、支撐脹悶,無一非剛木凌脾之病。宋、元以來,治此者多尚香燥氣藥,以剛濟剛,氣行而通則不痛。非不暫圖目前之效,然愈燥而陰愈耗,肝愈橫,頻發加劇,卒至肝脾之陰兩竭,而燥藥且不可復施,此行氣伐肝,適以變本加厲,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矣。仲聖以芍藥治腹痛,一以益脾陰而攝納至陰耗散之氣,一以養肝陰而柔剛木桀驁之威,與行氣之藥,直折肝家悍氣者,截然兩途,此瀉肝與柔肝之辨。而芍藥所以能治腹痛脹滿、心胃刺痛、胸脅脹痛者,其全體大用,即此是法,必不可與伐肝之劑作一例觀也。"(《本草正義》)
11、朱丹溪:"芍藥瀉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凡腹痛多是血脈凝澀,亦必酒炒用。然止能治血虛腹痛,餘並不治。爲其酸寒收斂,無溫散之功也。"(引自《綱目》)
12、虞傳:"白芍不惟治血虛,大能行氣。古方治腹痛,用白芍四錢,甘草二錢,名芍藥甘草湯。蓋腹痛因營氣不從,逆於皮裏,白芍能行營氣,甘草能斂逆氣。又痛爲肝木克脾土,白芍能伐肝故也。"(引自《本草備要》)
13、論芍藥非補養之物 陳修園:"芍藥氣平下降,味苦下泄而走血,爲攻下之品,非補養之物也。邪氣腹痛,小便不利及一切諸痛,皆氣滯之爲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泄其氣也。血痹者,血閉而不行,甚則爲寒熱不調;堅積者,積久而堅實,甚則爲疝瘕滿痛,皆血滯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行其血也。又云益氣者,謂邪氣得攻而淨,則元氣自然受益,非謂芍藥能補氣也。"(《本草經讀》)
14、朱丹溪:"產後不可用者,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氣也。必不得已,亦酒炒用之。"(引自《綱目》)
15、李時珍:"產後肝血己虛,不可更瀉,故禁之。"(《綱目》)
16、張景嶽:"(白芍藥)乃補藥中之稍寒者,非若極苦大寒之比,若謂其白色屬金,恐傷肝木,寒伐生氣,產後非宜,則凡白過芍藥,寒過芍藥者,又將何如?如仲景黑神散、芍藥湯之類,非皆產後要藥耶?用者還當詳審。若產後血熱而陰氣散失者,正當用之,不必疑也。"(《本草正》)
17、張山雷:"丹溪謂產後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氣故也。頤謂產後二字,所該者廣博而無涯涘。芍是酸寒,虛寒者固不可用,然尚有小建中之成例在。若是實熱當下,硝、黃、芩、連且皆不避,又安有獨禁芍藥一味。而乃曰產後不可用芍,則凡是娩身之後,獨忌此一味,其理安在?此必非丹溪之言。而《大明本草》且謂治女人一切病,胎前產後諸疾,則又是不問寒熱虛實而概言之,適與丹溪相反。究之有爲而言,兩者之說,是是非非,各有所當,非可執死法以困活人者也。"(《本草正義》)
18、劉翰:"別本注云,此(芍藥)有兩種: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血。"(《開寶本草》)
19、成無己:"芍藥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註解傷寒論》)
20、李時珍:"白芍藥益脾,能於土中瀉木。赤芍藥散邪,能行血中之滯。《日華子》言赤補氣,白治血,欠審矣。"(《綱目》)
21、張景嶽:"芍藥,白者味首補性多,赤者味苦瀉性多......白者安胎熱不寧,赤者能通經肢血。"(《本草》)
22、蔣溶:"陰虛陽亢者則用白芍,取其收陰和陽以補之;陰實而陽鬱者則用赤芍,取其升陰導陽以瀉之。"(《萃金裘本草述錄》)
23、張山雷:"《本經》芍藥,雖未分別赤白,二者各有所主。然尋繹其主治諸病,一爲補血養肝脾真陰,而收攝脾氣之散亂,肝氣之恣橫,則白芍也;一爲逐血導瘀,破積泄降,則赤芍也。""成無己謂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故益陰養血,滋潤肝脾,皆用白芍;活血行滯,宣化瘍毒,皆用赤芍藥。"(《本草正義》)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根圓柱形,粗細較均勻,大多順直,長5-20cm,直徑1-2.5cm。亳白芍表面粉白色或類白色,較光滑;杭白芍表面棕色或淺棕色,較粗糙,有明顯的縱皺紋及細根痕。質堅實而重,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微帶棕色,角質樣,木部有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長勻直、皮色光潔、質堅實、斷面粉白色、粉性大、無白心或裂斷痕者爲佳。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參見赤芍項下。唯本栓層多己除去,薄壁細胞內澱粉粒多已糊化。
粉末特徵
① 草酸鈣簇晶直徑10-39μm,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含數個簇晶。
② 纖維管胞長梭形,直徑約至44μm,壁厚,微木化,具緣紋孔不明顯,紋孔口斜裂縫狀,孔溝明顯;有的胞腔內充塞細顆粒狀草酸鈣結晶,
③ 導管主要爲網狀或梯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30-80μm。
④ 具緣紋孔管胞末端斜尖,具緣紋孔1-2行。
⑤ 薄壁細胞,壁略成連珠狀增厚,紋孔隱約可見。
⑥ 澱粉粒多已糊化。


理化鑑別

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煮沸,濾過,濾液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生成藍黑色沉澱。(檢查鞣質)
2、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搖5min,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甙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 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 品質標誌.本品含芍藥甙(C23H28O11)不得少於2.0%。


商品規格

亳白芍分四等。
一等:長8cm以上,中部直徑1.7cm以上,無蘆頭、花麻點、裂口、夾生、雜質等。
二等:長6cm以上,中部直徑1.3cm以上,間有麻花點,餘同一等品。
三等:長4cm以上,中部直徑0.8cm以上,間有花麻點,餘同一等品。
四等:長短粗細不分,間有夾生、破條、花麻點、碎節或未去淨栓皮。
杭白芍根較長,分七個等級,一、二、三等:長8cm以上,中部直徑分別爲2.2,1.8,1.5cm以上;四、五等:長7cm以上,中部直徑1.2,0.9cm以上;六、七等:長短不一,直徑0.8,0.5cm以上。其他地區的白芍均按4個等級分等。

藥名信息
別名:白芍、花子、白芍藥、金芍藥、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等。
處方中寫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爲原藥去雜質,潤透切片,生用入藥者。
炒白芍又稱炙白芍。爲白芍片用麩以文火炒至微黃,略帶焦斑,篩去麥麩,晾涼入藥者。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爲白芍片用黃酒淋灑拌勻,然後炒幹入藥者。寒性緩解,活血功效增強。
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爲白芍片用米醋噴淋,用文火微炒入藥者。偏於斂肝止痛,養血止血。
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爲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滅盡火星,然後晾乾入藥者。偏於斂血止血。
(《本草經集註》)

藥材來源
爲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芍藥(栽培種)的根。

化學成分
芍藥甙、牡丹酚、芍藥花甙,尚含苯甲酸、揮發油、脂肪油、樹脂、鞣質、糖、澱粉、粘液質、蛋白質、β-谷甾醇和三萜類等。

藥性功效
白芍性涼,味苦酸,微寒,具有補血柔肝、平肝止痛。斂陰收汗等功效,適用於陰虛發熱、月經不調、胸腹脅肋疼痛、四肢攣急,瀉痢腹痛、自汗盜汗、崩漏、帶下等症。
芍藥甙有抗菌、解熱、抗炎、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肌營養血流、擴張血管、對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鎮靜、鎮痛、解痙、抗潰瘍、調節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劑能抑制痢疾桿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等。

宜食
血虛陰虛、胸腹脅肋疼痛、肝區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瀉痢腹痛、婦女行經腹痛、自汗易汗盜汗、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症等病症患者適宜食用。

忌食
白芍性寒,虛寒性腹痛泄瀉者以及小兒出麻疹期間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藥藜蘆者也不宜食用白芍。

採集方法
夏、秋採挖已栽植3~4年的芍藥根,除去根莖及鬚根,洗淨,颳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發軟,撈出曬乾。

藥材成品
乾燥根呈圓柱形,粗細均勻而平直,長10~20釐米,直徑1~1.8釐米。表面淡紅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顯的縱皺及鬚根痕,栓皮未除盡處有棕褐色斑痕,偶見橫向皮孔。質堅實而重,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微帶棕色,木部放射線呈菊花心狀。氣無,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長、勻直、質堅實、粉性足、表面潔淨者爲佳。
主產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東、貴州、湖南、湖北、甘肅、陝西、河南、雲南等地亦產。浙江產者,商品稱爲杭白芍,品質最佳;安徽產者稱爲亳白芍,產量最大;四川產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產l量亦大。
芍藥名稱,初載《本經》,從陶弘景開始,分爲白芍藥、赤芍藥兩種。白芍藥多爲栽培種,赤芍藥則多爲野生種,但在個別地區,如陝西所產的寶雞白芍,亦系野生種而作爲白芍使用者。根條細瘦彎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鬚根痕較多,質鬆,粉性小,斷面射線不明顯,品質爲次。

炮製
白芍: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外溼度均勻,切片,乾燥。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黃酒噴淋均勻,稍潤,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每白芍片100斤,用黃酒10斤)
炒白芍;取白芍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焦白芍:取白芍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噴淋清水少許,取出,晾乾。土炒白芍:取伏龍肝細粉,置鍋內炒熱,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掛有土色,取出,篩去土,放涼。(每白芍片100斤,用伏龍肝細粉20斤)
①《雷公炮炙論》:"凡(白芍藥)採得後,於日中曬乾,以竹刀刮上粗皮並頭土,銼之,將蜜水拌蒸,從巳至未,曬乾用。"
②《本草蒙筌》:"(白芍藥)酒浸日曝,勿見火。"

藥理作用
芍藥甙對豚鼠、大鼠的離體腸管和在胃運動,以及大鼠子宮平滑機均表現抑制,並能拮抗催產素所引起的收縮;用醋酸注射於小鼠腹腔,以扭體反應作爲疼痛的指標,芍藥甙有顯著的鎮痛效果;芍藥的浸膏能拮抗士的寧所引起的驚厥;白芍煎劑在試管內對志賀氏痢疾桿菌有抑菌作用,浸劑對某些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芍藥甙對小白鼠正常體溫有降溫作用,對人工發熱的小鼠也有解熱作用。對大鼠實驗性後足跖浮腫有抗炎作用;芍藥甙在試管內或靜脈注射時對二磷酸腺苷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芍藥甙對由於緊張剌激而誘發的大鼠消化道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四大醫療作用
白芍的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 (d-兒茶精和沒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護肝作用 對四氯化碳、黃麴黴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
3、解痙作用 對腸管和在位胃運動有抑制作用,顯著對抗催產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4、鎮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體、嘶叫、熱板反應,對嗎啡抑制扭體反應有協同作用,並能對抗戊四唑所致驚厥。

化學成分
根含芍藥甙、牡丹酚、芍藥花甙,苯甲酸約1.07%、揮發油、脂肪油、樹脂、鞣質、糖、澱粉、粘液質、蛋白質、β-谷甾醇和三萜類。另四川產者含一種酸性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花含黃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沒食子鞣質(10%以上)、除蟲菊素0.13%、13- 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葉含鞣質。
白芍含有芍藥甙(Paeoniflorin)、牡丹酚(Paeonol)、芍藥花甙(Paeonin).亦含有苯甲酰芍藥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藥內酯甙(Albiflorin)、氧化芍藥甙(Oxypaeoniflorin)、芍藥吉酮(Paeoniflorigenone).尚含有苯甲酸(Benz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沒食子鞣質(Gal- lotannin)等. 此外, 還含有揮發油、脂肪油、樹脂、糖、澱粉、黏液質、蛋白質和三萜類成分.

藥理作用
1.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芍藥甙對醋酸引起的扭體反應有明顯的鎮痛作用,與甘草的甲醇複合物合用, 二者對醋酸扭體反應有協同鎮痛作用.白芍總甙(TGP)對嗎啡、可樂定抑制小鼠扭體反應有協同作用.白芍總甙的鎮痛作用不能被納絡酮阻斷,亦不影響低頻電場刺激的豚鼠迴腸縱肌收縮.提示白芍的鎮痛作用不是興奮阿片受體所致.白芍總甙(1~40mg/kg)呈劑量依賴性地抑制小鼠扭體、嘶叫、熱板反應, 延長大鼠熱板反應潛伏期,作用高峯在0.5~1小時.不同的疼痛指標, 反映不同的痛整合中樞的功能活動,甩尾反應主要由脊髓參與完成, 而嘶叫、舔後足反應在高級中樞完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緒活動.白芍總甙對甩尾反應無明顯影響, 但可抑制嘶叫、舔足反應,表明白芍總甙作用部位在高級中樞.
白芍總甙可明顯抑制小鼠活動;對電刺激引起的小鼠激怒反應亦有明顯抑制作用.
白芍總甙(5~40mg/kg)腹腔注射能降低小鼠和大鼠的正常體溫, 並呈劑量依賴關係,作用高峯在0.5~1小時, 其降溫作用受環境影響.給大鼠側腦室注射微量白芍總甙(2.4mg/kg)亦有明顯降溫作用.H1-受體阻斷劑氯苯吡胺(10mg/kg、20mg/kg 皮下注射)可明顯拮抗白芍總甙對大鼠和小鼠的降溫作用.因此,有人認爲白芍總甙的降溫作用與增敏腦內H1-受體有關.但是白芍總甙(40mg/kg 腹腔或皮下注射)對正常豚鼠和家兔則無明顯降溫作用.
2.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白芍水溶物可明顯延長異丙腎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的存活時間;對抗由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心電圖變化;增加小鼠心肌的營養性血流量.
在體實驗表明:白芍有收縮血管和增加外周阻力的作用, 白芍總甙可使兔舒張壓升高,dp/dtmax 增加,心率減慢,酚妥拉明對其升壓無阻斷作用, 還有增強 NA 升壓作用,增強心音強度的作用.然而, 白芍總甙對離體兔耳血管,則能使其擴張, 使每分鐘內的滴數和容量(ml)均增加;對離體兔主動脈條無明顯作用,但能顯著增加NA對兔主動脈條的收縮作用.
3. 解痙作用 芍藥甙有較好的解痙作用, 其解痙作用是它直接作用於腸管平滑肌的結果.芍藥甙及芍藥的浸出液對豚鼠離體小腸均有抑制自發收縮,降低緊張性的作用, 對乙酰膽鹼引起的腸管收縮無明顯作用,但可抑制氯化鋇引起的腸管收縮.通過對芍藥甘草湯解痙作用的研究, 有人認爲,白芍抑制副交感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遊離, 具有突觸前抑制作用.白芍的作用被認爲與腺苷樣物質有關,但茶鹼不能完全抑制芍藥的作用, 因此芍藥的作用除了與腺苷樣物質有關外,尚有其他物質參與.
芍藥的配糖體對小鼠離體子宮運動, 低濃度時呈興奮作用,高濃度時則呈抑制作用.芍藥甙對催產素引起的子宮收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 對肝臟的保護作用 白芍提取物對 D-半乳糖胺所致肝損傷和 SGPT 升高有明顯的對抗作用, 能使 SGPT 降低,並使肝細胞的病變和壞死恢復正常.白芍的乙醇提取物能使黃麴黴素B1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損傷所表現出來的乳酸脫氫酶及同功酶的總活性升高得以降低.白芍總甙可抑制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血漿 GPT 和乳酸脫氫酶升高, 並對肝臟組織噬酸性變性、壞死有一定的對抗作用.有人認爲,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損傷是因細胞膜結構發生過氧化作用而破壞, 使血中谷丙轉氨酶和乳酸脫氫酶升高,白芍總甙可能對肝細胞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因此可使轉氨酶降低.
5. 抗炎作用 實驗表明:白芍總甙對大鼠佐劑性關節炎有明顯的防治作用,同時可使大鼠腹腔巨噬細胞產生過多的過氧化氫和白細胞介素-1水平下降, 並可使大鼠佐劑性關節炎所致低下的胸腺分裂原反應及脾淋巴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2的能力恢復正常.提示白芍總甙對佐劑性關節炎大鼠有抗炎和機能依賴性地免疫調節作用.白芍提取物能顯著抑制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水腫,對棉球肉芽腫亦有抑制其增生的作用.
6. 對免疫系統的作用 研究表明:白芍對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強作用.每天給小鼠飼以50%的白芍水煎劑0.8ml/只, 連續5天,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均較對照組有明顯提高.每天用白芍總甙40mg/kg給小鼠灌胃, 亦能促進其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實驗證明:白芍總甙對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調節作用;白芍總甙對脂多糖誘導的大鼠腹腔巨噬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1 具有低濃度促進和高濃度抑制的作用,由於白細胞介素-1在免疫調節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形成中均起重要作用, 因此可以認爲,白芍總甙調節白細胞介素-1的產生可能是其發揮免疫調節及防治關節炎的機制之一.亦有實驗表明:白芍總甙對大鼠腹腔巨噬細胞產生白三烯 B4呈抑制作用, 並有劑量依賴關係,100mg/L的抑制作用與相同劑量的非甾體類抗炎藥氟滅酸相當, 但作用較緩慢.其50%抑制率爲0.66mg/L;所以,白芍總甙的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可能也與其影響白三烯 B4 的產生有關.

理化鑑別
1.該品提取液加三氯化鐵試液顯藍色 (鞣質反應).
2.取該品粉末5g,加乙醚50ml,加熱迴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10ml,蒸乾,加醋酐1ml與硫酸4~5滴,先顯黃色, 漸變成紅色、紫色,最後呈綠色.
3.薄層層析:取該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搖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苷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lml含1mg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氯仿一醋酸乙酪-甲醇一甲酸(40:5:10:0.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 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參閱中國藥典2000版附錄Ⅵ 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甲醇0.05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一醋酸一異丙醇(67:173:4:4)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30nm.理論板數按芍藥苷峯計算應不低於1500.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在五氧化二磷減壓乾燥器中乾燥36小時的芍藥甙對照品適量, 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該品中粉約0.5g,精密稱定, 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約18ml,浸泡4小時,超聲處理(功率150W,頻率20kHz)30分鐘, 取出,放冷, 加甲醇至刻度,搖勻, 濾過,取濾液, 即得.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I,注入液相色譜儀, 測定,即得.該品含芍藥苷(C23H28O11)不得少於0.80%.

臨牀應用
1.泰山磐石散(《古今醫統大全》)治氣血虛弱,胎元不固證。胎動不安,墮胎,滑胎,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飲食,舌淡苔薄白,脈滑無力。人蔘、黃芪各3克,白朮、炙甘草各1.5克,當歸3克,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2.4克,續斷3克,糯米一撮,黃芩3克,砂仁1.5克。水煎服。方中白芍養血調肝,合熟地則補血養胎之功尤著,爲臣藥。
2.麻子仁丸(《傷寒論》)治腸胃燥熱之便祕證。大便乾結,小便頻數,苔微黃,脈細澀。麻子仁20克,芍藥9克,枳實9克,大黃12克,厚朴9克,杏仁10克。上爲細末,煉蜜爲丸,每次9克,每日1~2克,溫開水送服,亦可改爲湯劑煎服。方中芍藥苦酸微寒,入肝脾,養血斂陰,緩急和裏,爲臣藥。
⒊婦康寧片 白芍200克,香附30克,當歸25克,三七20克,艾葉(炭)4克,麥冬50克,黨蔘30克,益母草150克。取白芍80克及香附、當歸、三七、艾葉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餘白芍120克及麥冬、黨蔘、益母草加水煎煮2次,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膏,加入上述粉末及輔料,混勻,用70%乙醇制粒,乾燥,壓制成1018片,片心重0.25g,包糖衣。片心呈棕褐色,味微苦。功能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用於氣血兩虧,經期腹痛,口服,每次8片,每日2-3次或經前4-5日服用。
【摘錄】《中華本草》
用於肝炎:白芍具有保肝、降酶的作用,常與柴胡、當歸、生地黃等配伍,有人認爲白芍能促進白蛋白的合成。
主要是抗菌止痛,可以疏肝理氣、柔肝養血、緩中止痛、平肝斂陰,常用於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頭痛、眩暈等病症。
白芍還有調節免疫、抗炎等作用,臨牀上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結腸易激綜合徵、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治療坐骨神經痛、頭痛、癲癇、冠心病、類風溼關節炎有一定作用。白芍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是抗菌止痛。

經典記載
芍藥(《詩經》),又名:離草(《韓詩》內傳),餘容、其積,解倉(《吳普本草》),可離(崔豹《古今注》),犁食、鋋(《別錄》),沒骨花(《胡本草》),婪尾春(《清異錄》),將離(《綱目》)。
《神農本草經》:味苦,平,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名醫別錄》: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
《藥性論》:臣。能治肺邪氣,腹中絞痛,血氣積聚,通宣臟腑擁氣, 治邪痛敗血,主時疾骨熱,強五臟,補腎氣,治心腹堅脹,婦人血閉不通,消瘀血,能蝕膿。
《日華子本草》:治風、補勞,主女人一切病,併產前後諸疾,通月水,退熱,除煩,益氣,天行熱疾,瘟瘴,驚狂,婦人血運,及腸風,瀉血,痔瘻。發背,瘡疥,頭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補氣,白者治血。
《開寶本草》: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
《本草衍義》:然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
《藥類法象》:氣微寒,味酸。
補中焦之藥,得炙甘草爲輔,治腹中痛之聖藥也。如夏月腹痛,少加黃芩,其痛立止。若病人春夏秋三時腹疼,亦少加黃芩。若惡寒腹痛,加肉桂一分,白芍藥15克,炙甘草7.5克,此三味爲治寒腹疼,此仲景神品藥也。如深秋腹痛,更加桂10克。如冬月大寒腹中冷痛,加桂7.5克,水二盞,煎一盞。
《藥性賦》:味酸,平,性寒,有小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扶陽氣大除腹痛,收陰氣陡健脾經。墜其胎能逐其血,損其肝能緩其中。
《湯液本草》:氣微寒,味酸而苦。氣薄味厚,陰也,降也。陰中之陽,有小毒。
入手、足太陰經。
《象》雲:補中焦之藥,得炙甘草爲佐,治腹中痛。夏月腹痛,少加黃芩。如惡寒腹痛,加肉桂5克,白芍藥15克,炙甘草7.5克,此仲景神方也。如冬月大寒腹痛,加桂12.5克,水二盞,煎一半。去皮用。
《心》雲:脾經之藥,收陰氣,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陽而收陰氣,泄邪氣,扶陰。與生薑同用,溫經散溼,通塞,利腹中痛,胃氣不通,肺燥氣熱。酸收甘緩,不利必用之藥。
《珍》雲:白補赤散,瀉肝,補脾胃。酒浸行經,止中部腹痛。
《本草》雲: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
《衍義》雲:然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今見花赤者爲赤芍藥,花白者爲白芍藥,俗雲白補而赤瀉。

東垣雲:但澀者爲上。或問:古今方論中多以澀爲收,今《本經》有利小便一句者,何也?東垣雲:芍藥能停諸溼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本非通行之藥,所當知之。又問:有緩中一句,何謂緩中?東垣雲:損其肝者緩其中。又問當用何藥以治之?東垣雲:當用四物湯,以其內有芍藥故也。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氣血。入手、足太陰經。太抵酸澀者爲上,爲收斂停溼之劑,故主手、足太陰經。收降之體,故又能至血海而入於九地之下,後至厥陰經也。後人用赤瀉白補者,以其色在西方故補,色在南方故泄也。

《本草》雲:能利小便。非能利之也,以其腎主大、小二便,既用此以益陰滋溼,故小便得通也。
《難經》雲:損其肝者緩其中。即調血也。沒藥、烏藥、雷丸爲之使。
《本草》又云: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鱉甲、小薊,反藜蘆。
《液》雲:腹中虛痛,脾經也,非芍藥不除。補津液停溼之劑。
《本草衍義補遺》:酒浸炒,與白朮同用則能補脾;與川芎同用,則瀉肝;與人蔘、白朮同用則補氣。治腹中痛而下痢者必炒,後重不炒。又云:白芍惟治血虛腹痛,諸腹痛皆不可治。芍藥白補赤瀉。又云: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血。又云: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
《本草發揮》:成聊攝雲:芍藥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也。又云:芍藥之酸,收斂津液而益榮。又云:正氣虛弱,收而行之。芍藥之酸,以收正氣。又云:酸收也,泄也。芍藥之酸,收陰氣而泄邪氣。又云:肺燥氣熱,以酸收之,以甘緩之。芍藥之酸,以斂逆氣。
潔古云:白芍藥補中焦之藥,炙甘草爲輔,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黃芩;惡熱而痛,加黃柏;若惡寒腹痛,加肉桂0.5克,白芍藥1克,炙甘草0.75克,此仲景神品藥也。如寒月大寒腹痛,加桂7.5克,水二盞,煎一盞服。《主治祕訣》雲:性寒,味酸,氣厚味薄,升而微降,陽中陰也。其用有六:安脾經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氣三也,止瀉痢四也,和血脈五也,固腠理六也。白補赤散,瀉肝補脾。酒浸引經,止中部腹痛。去皮用。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7202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