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小薊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手機版

小薊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3.45K 次
小薊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藥用價值
【性味與歸經】 甘、苦,涼。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 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用法與用量】 4.5~9克。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科屬分類:菊科
拉丁文名:Herba Cirsii Setosi
藥(毒)理學:大鼠每天給煎劑80g/kg灌胃,連續2周,並無明顯毒性,肝、腎組織檢查無特殊病理變化。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間。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來源】爲菊科植物刺兒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Kitam.的地上部分。
【採製】夏、秋二季花開時採割,除去雜質,曬乾。
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鮮品可用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1.《品彙精要》:忌犯鐵器。
2.《本草經疏》:不利於胃弱泄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飲食之證。
3.《本草匯言》:不利於氣虛。
臨牀應用
1.治療心熱吐血口乾:生藕汁、生牛蒡汁、生地黃汁、小薊根汁各二合白蜜一匙。上藥相和,攪令勻,不計時候,細細呷之。(《太平聖惠方》)
2.治療舌上出血,兼治大衄:刺薊一握,研絞取汁,以酒半盞調服。如無生汁,只搗幹者爲末,冷水調下15克。(《聖濟總錄》清心散)
3.治療崩中下血:小薊莖、葉(洗,切)研汁一盞,入生地黃汁一盞,白朮25克,煎減半,溫服。(《備急千金要方》)
4.治療妊娠胎墮後出血不止:小薊根葉(銼碎)、益母草(去根,切碎)各250克.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爛熟去滓至一大碗,將藥於銅器中煎至一盞,分作二服,日內服盡。(《聖濟總錄》小薊飲)
配方選錄
1.治九竅出血:用小薊一握,搗汁,水半盞和頓服。如無青者,以幹薊末,冷水調三錢匕服。(《衛生易簡方》)
2.治卒吐血及瀉鮮血:小薊葉,搗汁,溫服。(《梅師集驗方》)
3.治吐血:小薊、大薊、側柏葉各9g,仙鶴草、焦梔子各12g。水煎服。(《常用中草藥圖譜》》)
4.治下焦結熱,尿血成淋:生地黃、小薊根、通草、滑石、山梔仁、蒲黃(炒)、淡竹葉、當歸、藕節、甘草各等分。上嚼咀,每服半兩,水煎,空心服。(《濟生方》小薊飲子)
5.治崩中下血:小薊莖葉(洗、切)研汁一盞,入地黃汁一盞,白朮半兩,煎減半,溫服。(《綱目》引《千金要方》》)
6.治妊娠胎墜後出血不止:小薊根葉(銼碎)、益母草(去根莖,切碎)各五兩。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爛熟,去滓,至一大碗,將藥於銅器中煎至一盞,分作二服,日內服盡。(《聖濟總錄》)
7.治婦人陰癢不止:小薊,不拘多少,水煮作湯,熱洗,日三用之。(《婦人良方》)
8.治一切極痛下疳:鮮小薊、鮮地骨皮各五兩。煎濃汁浸之,不三四日即愈。(《醫學廣筆記》)
9.治小兒浸淫瘡,疼痛不可忍,發寒熱:小薊末,新水調敷,幹即易。(《衛生易簡方》)
10.治鼻窒、氣息不通:小薊一把。(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千金要方》)
11.治高血壓:小薊、夏枯草各15g。煎水代茶飲。(《安徽中草藥》)
12.治急性腎炎、泌尿系感染、尿疼浮腫:小薊15g,生地9g,茅根60g。水煎服。(《天津中草藥》)
13.治哮喘時發,發時聲如曳鋸,頭上汗出,口乾作渴(熱喘):鮮小薊120g,精豬肉120g。共煮,待肉爛,去渣,吃肉喝湯。可3~5d吃1次,連用3~5次。(《江蘇中醫雜誌》)
14.治傳染性肝炎,肝腫大:鮮小薊根60g。水煎服,10d爲1療程。(《常用中草藥圖譜》)
15.治青竹蛇咬傷:刺兒菜根9~15g,徐長卿3~9g。水地服。外用鮮根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食療價值
菊科草本植物小薊、刻葉刺兒茶的根或幼嫩全草。又稱貓薊、青刺薊、刺薊菜、刺兒茶、槍刀菜、小惡雞婆。根,又稱刺蘿蔔。古方多用根。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野生。秋季採根,除去莖葉,洗淨鮮用或曬乾切段用;春、夏採幼嫩的全株,洗淨鮮用。
【性能】葉甘,性涼。能涼血止血,解毒消癰,清熱除煩。
【參考】小薊全株含膽鹼、兒茶酚胺類物質、皁甙、生物鹼等成分。刻葉刺兒菜全草含揮發油、菊糖、生物鹼、黃酮類、香豆精衍生物等成分。
小薊能收縮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對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村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劑或酊劑對兔子宮有興奮作用。此外,尚有利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
【用途】用於血熱所致的血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或崩漏出血;熱毒瘡腫;煩熱口渴。
【用法】煎湯,絞汁服,或煮食。
【附方】
1.小薊根汁:鮮小薊根150g,搗爛絞取汁液服,或沸水沖服。
源於《食療本草》、《衷中參西錄》。鮮根涼血止血作用較強。用於血熱所致的衄血、吐血、便血,或血熱所致的月經先期、月經過多。
2.涼血五汁飲:鮮藕、鮮地黃、鮮小薊根、鮮牛蒡根各等分。絞汁,每次1杯,加蜂蜜1匙,攪和均勻,不拘時少少飲之。
源於《聖惠方》。鮮藕、地黃和牛蒡根能清熱生津止渴,而除牛蒡外,餘藥又均能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吐血,口乾而渴。
3.小薊飲:小薊(全草)、益母草各60g。加水煎湯,去渣再煎至濃稠服。
源於《聖濟總錄》。該品與祛瘀止血要藥益母草配伍,共奏祛瘀止血之效。用於胎墮後或產生瘀血不盡,出血不止。
4.刺兒菜汁:鮮小薊幼嫩全草(小薊苗)150g,切段搗汁服。亦可煮湯作菜食。
源於《食療本草》、《日華諸家本草》。該品偏於清熱除煩。用於夏月煩熱口乾,小便不利。
小薊別名:小雞角刺、六月霜。
其它應用方法:
1.血熱咳血、鼻出血、尿血;鮮根或全草2~4兩搗爛絞汁,調蜜或冰糖燉熱服。
2.慢性肝炎午後潮熱、失眠:鮮根1兩水煎,調白糖服。
3.乳癰:鮮全草和蜂蜜搗爛外敷。
4.疔瘡:鮮全草1~2兩,水煎服;另用鮮根和冷飯、食鹽少許,搗爛外敷。
營養知識
小薊知識介紹:
小薊爲菊科植物刺兒菜的全草或根莖。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間,分佈於除廣東、廣西、雲南、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區。夏、秋季花開放時採割,除去雜質,曬乾,或鮮用。
小薊補充信息:
炮製:小薊:揀淨雜質,去根,水洗潤透,切段,曬乾。小薊炭:取淨小薊,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但須存性,過鐵絲篩,噴灑清水,取出,曬乾。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小薊炭密閉,置通風乾燥處。
小薊適合人羣:脾胃虛寒者忌服。
小薊食療作用:小薊味甘、微苦,性涼;歸心、肝經;入血斂澀,降而微升;
具有涼血止血,清熱消腫;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小薊做法指導:
1.小薊忌犯鐵器。
2.凡上而吐咯衄血,下而便血崩漏皆可應用,臨牀常與大薊、山梔、側柏葉、茜草等配伍,以增涼血止血之功。
3.臨牀單用鮮品搗敷即可收效,若與其他清熱解毒,活血破瘀藥相配,則療效更佳。

各家論述
1.《唐本草》:大、小薊皆能破血,但大薊兼療癰腫,而小薊專主血,不能消腫也。
2.《日華子本草》:小薊力微,只可退熱,不似大薊能補養下氣。
3.《本草匯言》:沈則施雲,按二薊治血止血之外無他長,不能益人。如前人云養精保血,補虛開胃之說,不可依從。
4.《本草求原》:大薊、小薊二味根、葉,俱苦甘氣平,能升能降,能破血,又能止血。小薊則甘平勝,不甚苦,專以退熱去煩,使火清而血歸經,是保血在於涼血。
5.《醫學衷中參西錄》:鮮小薊根,性涼濡潤,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熱,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熱者,服着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結核,無論何期,用之皆宜,即單用亦可奏效。並治一切瘡瘍腫疼,花柳毒淋,下血澀疼。蓋其性不但能涼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諸效也。其涼潤之性,又善滋陰養血,治血虛發熱。至女於血崩赤帶,其因熱者用之亦效。
6.《食療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風熱。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傷過,搗汁半升服之。金瘡血不止,挼葉封之。夏月熱,煩悶不止,搗葉取汁半升服之。《本草拾遺》: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瘡出血,嘔吐等,絞取汁溫服;作煎和糖,合金瘡及蜘蛛蛇蠍毒,服之亦佳。
7.《日華子本草》:根,治熱毒風並胸膈煩悶,開胃下食,退熱,補虛損。苗,去煩熱,生研汁服。《本草圖經》:生搗根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
8.《綱目拾遺》:清火疏風豁痰,解一切疔瘡癰疽腫毒。
9.《分類草藥性》:治血淋脹痛,跌打損傷,紅崩,白帶。
10.《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止血,降壓,散瘀消腫。治各種出血症,高血壓,黃疸,肝炎,腎炎。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20392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