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杏花的文化背景
手機版

杏花的文化背景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3.05W 次
杏花的文化背景
歷代記載
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數百年問世的《管子》中就有記載,因此,至少在我國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歷史。它既能採果又能賞花,在果木生產和城市美化上都處重要地位。
盛開時的杏花,豔態嬌姿,繁花麗色,胭脂萬點,佔盡春風。居家庭院中如成列種植,春日裏紅雲朵朵了,非常壯觀動人。也適於單植賞玩,如和垂柳混栽,在柳葉吐綠時,相互輝映,更具鮮明的色彩。十多年以上的老杏樹,姿態蒼勁,冠大枝垂,若孤植於水池邊,在水中形成古色古香的倒影,趣味無窮。
杏花有變色的特點,含苞待放時,朵朵豔紅,隨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濃漸漸轉淡,到謝落時就成雪白一片。“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這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詠杏五絕,他對杏花的觀察十分細緻。
王安石在《北坡杏花》詩中,也把杏花飄落比作紛飛的白雪,他欣賞了水邊的杏花,感慨的詠道:“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清水繞杏樹,岸上花朵,水中花影,各顯芳姿,水旁杏花是多麼的美麗
相傳,我國古時的杏花還有多色的,比如:粉紅色、梅紅色、紅色等等。《西京雜記》中記敘道:“東海都尉於臺,獻杏一株,花雜五色,六出,雲仙人所食。”《述異記》一書中也談到,天台山有五色的杏花;六瓣,叫仙人杏,核內雙仁。在國內,曾多次請教園藝界前輩,都說聽說過五色杏花,但都未見過。從植物學角度看,杏屬薔薇科,應是五瓣花。古書中的六瓣杏花恐怕是誤傳。
杏花在我國傳統中,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足顯地位之高!

相關詩詞
1. 杏花(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2. 陪崔大尚書及諸閣老宴杏園(作者:劉禹錫朝代:唐)
3. 杏園(作者:姚合朝代:唐)
4.杏花天(作者:朱敦儒朝代:宋)
6. 文杏館(作者:裴迪朝代:唐)
7. 奉和許閣老霽後慈恩寺杏園看花,同用花字口(作者:權德輿朝代:唐)
8. 過杏溪寺寄姚員外(作者:無可 朝代:唐)
9. 十月朝補種杏花(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10. 杏花天(作者:張孝忠朝代:宋)
11. 杏(作者:蘇軾朝代:宋)
12. 杏花天(作者:無名氏朝代:宋)
13. 杏花天(作者:史浩朝代:宋)
14. 江神子/江城子 題黃州杏花村館驛壁(作者:謝逸朝代:宋)
15. 杏花天慢(作者:曹勳朝代:宋)
16.虞美人謝張芳遠惠杏花(作者:邵亨貞朝代:元)
17. 杏園(作者:徐夤 朝代:唐)
19. 杏花(作者:王銍朝代:宋)
20. 探杏二首(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21. 杏(作者:洪諮夔朝代:宋)
22. 杏花天(作者:盧炳朝代:宋)
23. 題王居士所藏王友畫桃杏花二首(作者:黃庭堅朝代:宋)
24. 新濰見桃杏書事(作者:孫應時朝代:宋)
25. 杏簾在望(作者:曹雪芹朝代:清)
26. 杏花(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27. 杏花(作者:元稹朝代:唐)
28. 杏林春燕(作者:唐寅朝代:明)
29. 杏花天慢(作者:曹勳 朝代:宋)
30. 杏花天(作者:張孝忠 朝代:宋)
31. 杏花(作者:陸游朝代:宋)
32. 道中未開木杏花(作者:王周朝代:唐)
33. 江路見杏花(作者:陸游 朝代:宋)
34. 杏(作者:孫何朝代:宋)
35. 文杏館(作者:王維朝代:唐)
36.清平樂賦杏花(作者:王庭筠朝代:金)
37. 杏花(作者:王銍 朝代:宋)
39. 嬌杏贊(作者:曹雪芹 朝代:清)
40. 古苑杏花(作者:張籍朝代:唐)
42. 杏花天(作者:吳禮之朝代:宋)
43. 次韻杏花三首(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44. 四月癸已發潯陽館過濂溪飯於杏溪愒清虛庵宿(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
45. 州民有獻杏者,瑰麗溢目,因感花未幾,聊以(作者:羊士諤朝代:唐)
47. 杏花天(作者:趙長卿朝代:宋)
48. 杏花(作者:李商隱朝代:唐)
49. 杏花天(作者:辛棄疾朝代:宋)
50. 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51.曲江紅杏(作者:鄭谷朝代:唐)
52. 夜行船 聞賣杏花(作者:史達祖朝代:宋)
53. 折杏子(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54. 杏花天(作者:吳文英朝代:宋)
55. 杏壇(作者:錢聞詩 朝代:宋)
56. 行闕養種園千葉杏花二首(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57. 桃杏園(作者:蔡襄朝代:宋)
58. 杏花天(作者:侯置 朝代:宋)
59. 杏園聯句(作者:李絳朝代:唐)
60. 雨裏問訊張定叟通判西園杏花二首(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61. 清平樂 寄山居道人約看杏花(作者:張翥朝代:元)
62. 再題通政院王榮之八月杏花(作者:方回 朝代:宋)
63. 和道矩送客汾西村舍杏花盛置酒其下(作者:司馬光朝代:宋)
64. 青杏兒(作者:姬翼 朝代:元)
66. 酬趙尚書杏園花下醉後見寄(作者:權德輿 朝代:唐)
67. 杏溪十首·渚上竹(作者:姚合 朝代:唐)
68. 虞美人 謝張芳遠惠杏花(作者:邵亨貞 朝代:元)
69. 杏花雜詩(作者:元好問朝代:金)
70. 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十九首(作者:司空圖朝代:唐)
71. 杏花天(作者:張孝忠 朝代:宋)
72. 杏溪十首·楓林堰(作者:姚合 朝代:唐)
73. 杏花天(作者:吳文英 朝代:宋)
74. 北園坐上探題得新杏(作者:韓維朝代:宋)
75.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園花發(作者:李君何 朝代:唐)
76. 杏園送張徹侍御歸使(作者:韓愈朝代:唐)
77. 杏花(作者:滕岑 朝代:宋)
78. 某得銀杏不食種之庵前見者曰是三十年乃生公(作者:釋慧空 朝代:宋)
79. 杏花天(作者:謝懋朝代:宋)
80. 題俞時琰杏山堂醫(作者:許月卿朝代:宋)
81.杏花天(作者:趙彥端朝代:宋)
82.題杏花翠羽(作者:舒嶽祥朝代:宋)
83.三月二十日多葉杏盛開(作者:蘇軾朝代:宋)
84.州民有獻杏者,瑰麗溢目,因感花未幾,聊以(作者:羊士諤朝代:唐)
85.送邑簿阮杏山解任(作者:陳著朝代:宋)
86.答賀文杏韻(作者:趙必蒸朝代:宋)
87.杏解嘲(作者:司馬光朝代:宋)
88.大石調青杏子詠雪(作者:白樸朝代:元)
89.杏花(作者:厲文翁朝代:宋)
90.杏花天(作者:汪莘朝代:宋)
91.重尋杏園(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92.北軒老杏其大圍春色向晚只開一花餘憫其憔悴(作者:司馬光朝代:宋)
93.杏花天(作者:辛棄疾朝代:宋)
94.郡圃杏花二首(作者:楊萬里朝代:宋)
95.杏花天(作者:李萊老朝代:宋)
96.探杏二首(作者:楊萬里朝代:宋)
97.古苑杏花(作者:張籍朝代:唐)
98.風入松觀燈下半開杏花(作者:王惲朝代:元)
99.青杏兒(作者:趙秉文朝代:金)
100.杏花天(作者:周密朝代:宋)
101.遊園不值(作者:葉紹翁朝代:宋)

名篇鑑賞
遊趙村杏花〔唐〕白居易
趙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回?
七十三人難再到,今春來是別花來。
杏花〔唐〕韓愈
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
曲江滿園不可到,看此寧避雨與風?
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
冬寒不嚴地恆泄,陽氣發亂無全功。
浮花浪蕊鎮長有,纔開還落瘴霧中。
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爲叢。
鷓鴣鉤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攢青楓。
豈如此樹一來玩,若在京國情何窮?
今旦胡爲忽惆悵?萬片飄泊隨西風。
明年更發應更好,道人莫忘鄰家翁。
杏花〔唐〕李商隱
上國昔相值,亭亭如欲言。異鄉今暫賞,眽眽豈無恩。
援少風多力,牆高月有痕。爲含無限意,遂對不勝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園。幾時辭碧落,誰伴過黃昏。
鏡拂鉛華膩,爐藏桂燼溫。終應催竹葉,先擬詠桃根。
莫學啼成血,從教夢寄魂。吳王採香徑,失路入煙村。
杏花〔唐〕羅隱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閒園裏,何異榮枯世上人?
古苑杏花〔唐〕張籍
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
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
村西杏花二首〔唐〕司空圖
薄膩力偏羸,看看愴別時。東風狂不惜,西子病難醫。
肌細分紅脈,香濃破紫苞。無因留得玩,爭忍折來拋。
故鄉杏花〔唐〕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杏花〔唐〕司空圖
詩家偏爲此傷情,品韻由來莫與爭。
解笑亦應兼解語,只應慵語倩鶯聲。
杏花〔唐〕溫庭筠
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
正見盛時猶悵望,豈堪開處已繽翻。
情爲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一樽。
杳杳豔歌春日午,出牆何處隔朱門。
杏花〔唐〕溫憲
團雪上晴梢,紅明映碧寥。店香風起夜,村白雨休朝。
靜落猶和蒂,繁開正蔽條。澹然閒賞久,無以破妖嬈。
途中見杏花〔唐〕吳融
一枝紅豔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
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杏花〔唐〕吳融
粉薄紅輕掩斂羞,花中占斷得風流。
軟非因醉都無力,凝不成歌亦自愁。
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牆頭。
裴回盡日難成別,更待黃昏對酒樓。
杏花〔唐〕薛能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
誰知豔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
杏花〔唐〕元稹
常年出入右銀臺,每怪春光例早回。
慚愧杏園行在景,同州園裏也先開。
杏花〔唐〕鄭谷
不學梅欺雪,輕紅照碧池。小桃新謝後,雙燕卻來時。
香屬登龍客,煙籠宿蝶枝。臨軒須貌取,風雨易離披。
遊園不值〔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詠杏花〔現代〕葉千華
紅心一顆春風吹,雨露枝頭日生輝。
越牆窺探新世界,閒人談笑說是非。

唐詩喻意
杏花,在春天發芽,春盡而逝漸枯萎,既有絢麗燦爛的無限風光,也有凋零空寂的悽楚悲愴,不同的詩人因不同的人生際遇,對杏花的聯想感慨也千姿百態:有人在羈旅飄泊中感受到杏花盛開的熱烈溫馨,有人在惆悵莫名中發現杏花綻放的朦朧灰暗,有人在歷盡坎坷後感嘆杏花飄飛的落寞淒涼,也有人在相思離別時哀怨杏花凋謝的蒼涼無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下面擇取部分杏花飄飛的唐詩,稍作剖析,以饗讀者。
杜牧的《清明》抒寫“路上行人”的悲喜情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是一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複雜的。偏偏這時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溼,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欲斷魂”呼應並深化了“雨紛紛”的情感氛圍,突出行路之人的心事重重,悽迷紛亂。一、二兩句是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的羈旅愁思。三、四兩句則記事誌喜。行人希望找個酒家,歇腳避雨,飲酒澆愁,於是問路牧童,牧童隨手一指讓人產生意外的驚喜:那隱約可見的枝頭紅杏,那隨風飄飄的古樸酒旗,喚起了行人心間多少熱情和溫馨啊!紅杏出林,粉紅似霞,遙而可及,望而心動。一顆流浪飄泊的心在紅杏林邊的小小酒店得到了暫時的安頓,行人的心頭頓時涌起一股暖流——輕輕的喜悅,淡淡的欣慰。全詩四句,先愁後喜,借杏花閃現傳行人悲喜交加之情,細膩而曲折,感傷而悽美。溫庭筠的《碧礀驛曉思》借詩人夢醒所見抒寫思鄉之情。“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詩人大夢初醒,迷離恍惚,只見孤燈熒熒,明滅不定;只覺楚國故里,遠在天涯。他不禁悲從中來,悵然若失,走出客舍,徜徉庭院,只見曉色朦朧之中,殘月緩緩下沉,山杏開滿庭院,原來長夜悲啼的子規這時也斂聲靜氣,歇息下來,在清晨的清空靜謐當中,詩人有一點思鄉的寂寞和憂傷,也有一份滿目春色、繁花似錦的喜悅和欣慰,陌生、孤獨、驚喜、欣悅交融在一起,借“朦朧淡遠”的杏花巧妙地傳達出來。
李商隱的詩以捕捉和描繪日常生活中某種微妙的詩意感受而見長,《日日》就是這樣一首典範之作,寫的就是由爛漫春光所引起的一種難以名狀的意緒。“日日春光鬥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遊絲百尺長?”首句寫春光與日光爭豔競妍,造語新奇,意趣盎然。麗日當空,春光爛漫,萬物生長,方興未艾,大自然呈現出一派熱烈歡快的勃勃生機。日光,既指豔陽春日,又兼有時光之意。着一“鬥”字,似乎眼前這爛漫紛呈的春光日日與時光爭雄比長,力求在這美好的時光尚未消逝之前展現它的全部美豔。這一比鬥本身就暗含韶光易逝的輕微惆悵,暗逗下文意緒的紛擾不寧。第二句實寫春光,微寓心緒。城郊野外,山路橫斜,豔陽高照,杏花盛開,惠風和暢,芳香四溢,極目遠眺,只見山杏燦爛卻微呈白色,亮人眼目卻略帶灰暗,這種色調容易觸動詩人春日的無名惆悵。杏花開放,一見春光爛漫,二見詩人內心深處難以言狀的繚亂不寧。三、四兩句更進一步點出了詩人消融紛擾的企盼。什麼時候才能使心緒擺脫眼前這種紛擾不寧的狀態,能夠象這百尺遊絲一樣輕鬆悠閒呢?通讀全詩,不難發現,芳香四溢的杏花實際上折射出詩人傷春、傷情的紛亂不寧。
花本無情人有意,古人喜歡託物言志,借花言情。錢起的《暮春歸故山草堂》就通過對比杏花和幽竹來抒發自己的人生志趣。“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如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前面兩句寫眼前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渲染出春光消逝,了無蹤影的凋零空寂的氣氛。後面兩句寫詩人的驚喜發現:窗前幽竹,兀傲清勁,翠綠蔥蘢,搖曳多姿。花鳥銷聲匿跡與幽竹“不改清陰”形成對比,烘托出詩人迴歸草堂的發現之喜。耐人尋味的是,寫花寫竹別具象徵深意。“不改清陰”的幽竹象徵着那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爲俗屈的高風亮節;與此對應,隨風飄零的杏花、辛夷花則隱喻屈俗變節,易衰易謝,經不起考驗的凡夫俗子。兩相對比,可見幽竹(實際上是詩人心志的寫照)之堅貞高潔,杏花之脆弱易謝。杏花飄飛寫盡了人生的浮躁不寧,趨時易變。
花紅易逝,紅顏易老,人花相喻,言愁說恨,這在古代詩詞中當是普遍現象,戴叔倫的《蘇溪亭》就是反映這種題材的典範之作。借暮春花草煙雨寫美人怨別離恨之情。“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溪邊亭畔,青草遍地,綠水悠悠,這般景緻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恨。東風吹拂之中,美人斜倚闌干,凝眸沉思,“問女何所憶,問女何所思?”燕子不歸,春光將盡,美人悲從中來:遊子不歸,紅顏將老,何處是歸期呢?“一汀煙雨杏花寒”,迷濛的煙雨籠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麗日晴空下的豔麗容光,顯得悽楚可憐。這不正婉轉地隱喻苦苦等待、容顏衰老的薄命美人嗎?悽風苦雨中的杏花,憔悴無光,烘托出美人遲暮的惆悵哀愁。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7609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