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梅花的文化背景
手機版

梅花的文化背景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1.63W 次
梅花的文化背景
梅花在中國有3000餘年栽培歷史,是極具觀賞性和文化象徵的植物。自1980年代開始,一直有人積極推動定梅花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花,還有許多地區把梅花定爲市花、縣花。

傳播歷史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佈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臺北區。爲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溼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爲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佈。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溼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爲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梅是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學名爲Prunusmume。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又從日本傳播到西方國家,而梅花的學名實際上是日語的發音,這個發音據說是來自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對梅花一詞的發音。
在日本,梅的花期在晚冬,也就是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後葉。花五瓣,直徑1~3釐米。花野生型爲白色,有玫瑰紅及深紅等人工變種。葉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葉橢圓型,葉尖箭形。果實於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因爲果實成熟時期恰逢中國江南雨季,所以這種時期又被稱爲梅雨季節。果實圓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淺槽。果皮綠色,採摘後逐漸轉黃,並可能呈現紅色,此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果肉呈黃色。
日本:4世紀伴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有種植。
西方:除紐西蘭略有分佈外,歐美少有種植。
臺灣:以臺南縣楠西鄉梅嶺風景區、南投縣信義鄉最多。

栽培史
梅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雲:"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雲:"摽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爲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爲家梅---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觀賞梅花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當系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恐屬江梅、官粉兩型,而在梅子一邊灑上紅暈。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雲:"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約在2000年前,梅已作爲園林樹木用於城市綠化了。
到了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藝梅、賞梅、詠梅之風更盛,“梅於是時始以花聞天下”(南宋楊萬里《和梅詩序》)。《金陵志》載:宋武帝(即劉裕,公元420~422年在位)女壽陽公主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此時文人詠梅、寫梅的甚多,如宋代的鮑照有《梅花落》詩,樑代的蕭綱(簡文帝)有《梅花賦》,何遜有《揚州法曹梅花盛開》等詩,陰鏗有《詠雪裏梅》等詩,陳代的蘇子卿、北周的庚信,也都有詠梅之作。
隋(581~618年)、唐(618~907年)至五代(902~963年),是藝梅漸盛時期。

傳統文化
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迎雪吐豔,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爲,梅花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中國人“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國人賞花,不僅欣賞花的外表,更欣賞花中蘊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寒冬鬥士——梅,爲歷代文人畫士所喜愛。千百年來,從《詩經》到現代散文,許多頌梅的佳作流傳下來。
梅於冬春開花,稱報春花使,獨放於百花之前。古詩中有許多體現其時間早的意泉:“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飛雪落前村,千尋翠嶺,一枝芳豔”(楊記《少年遊》)。“風雪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卜算子·詠梅》)。梅,它既是一年中最後一個季節開放的花,而又是來年春天第一個盛開的花,這樣這既是歲寒三友之一,又是一個美麗的報春使者。

故事傳說
相傳隋代趙師雄遊浮羅山時,夜裏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爲梅花的典故。
《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梅,名苔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絲飄飄可玩。”
《武林舊事》載,苔梅有兩種:一種苔蘚特厚,花特別多;一種苔如細絲,長尺餘。

雪中紅梅
據說,在隋唐之際,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主章安大師(561~632年)曾於寺前手植梅樹。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賦》有"獨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貸語。而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等,也多有詠梅名詩。根據詩文記載來看,隋、唐、五代時的梅花品種,主要屬江梅型·官粉型。在四川,唐時始有硃砂型品種出現,當時稱"紅梅"。
《全唐詩話》載:"蜀州郡閣有紅梅數株"。
今日崇慶縣(即古蜀州)硃砂型品種既多且好,顯然是有其歷史根源的。宋,元400年(960~1368年),是中國古代藝梅的興盛時期。除梅花詩詞及梅文外,梅畫·梅書也紛紛問世。同時,藝梅技藝大有提高,花色品種顯著增多。宋代梅詩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別出"梅花"爲一類。梅詞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鶴,號稱梅妻鶴子"。其梅花詩詞甚多,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的詩句,更是傳神佳句。
餘如北宋的蘇軾、秦觀、王安石等,南宋的陸游、陳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詩詞傳世。商宋范成大著《梅譜》(約1186年),蒐集梅花品種12個,還介紹了繁殖栽培方法等,這是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藝梅專著。書中除介紹江梅型、宮粉型、硃砂型外,還介紹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葉梅")"綠萼型"、"單杏型"。屬杏梅系杏梅類)、黃香型(即百葉湘梅,屬黃香梅類)和旱梅型(花期特早,國內已不多見),等等。
此外,周敘《洛陽花木記》(1082年),記載了硃砂型(紅梅)等品種。而張磁的(功甫)《梅品》(1185年)與宋伯仁《榜花喜神譜》(1239年)等,則爲有關梅花欣賞與詩、畫的專著。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畫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畫、詩,皆遠近聞名。趙孟頫、楊維楨、謝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詩詠梅。現昆明溫泉對岸的曹溪寺內有一株700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態龍鍾,虹曲萬狀,仍年年開花、結實。
明、清時;藝梅規模與水平續有進展,品種也不斷增多。明王象晉的《羣芳譜》(1621年),記載梅花品種達19個之多,並分成白梅、紅梅、異品3大類。劉世儒的《梅諸》,汪怠孝的《梅史》,皆記梅花,資料甚豐。明代詠梅之風有增無減,楊慎、焦宏、高啓、唐寅諸名家,俱有梅花詩;徐渭、姚淶、劉基等,則均有梅花文賦。清陳昊子的《花鎮》(1688年),記有梅花品種21個,而其中的‘臺閣’梅、‘照水’梅,均爲前所未有的新品種。當時蘇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聞名。龔自珍(1792~1841年)的《病梅館記〉雲:"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重修成都縣誌》(1873年)記載‘旱梅’、白梅、官春梅、‘照水’梅、‘硃砂’梅、‘綠萼’梅等甚詳。當時,詠梅的書、文、畫,爭相出世,"揚州八怪"中詠梅、畫梅的名家,如金農、李方膺,爲世人知曉。

描寫梅花的詩句
1.冰雪林中着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白梅》
2.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梅》
3.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
4.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楊柳枝詞》
5.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早梅》
6.匝路亭亭豔,非時嫋嫋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
7.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耐客愁何?《江梅》
8.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雜詠》
9.微雪初消半月池,籬邊遙見兩三枝。
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話尋常草木知。《畫梅》
10.萬樹寒天色,南枝獨有花。
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早梅》
11.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題畫梅》
12.韻宜禪榻閒中領,幽愛園扉破處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雨中元墓》
13.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裏聞。
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爲雲。《落梅》
14.不求大士瓶中露,爲乞孀娥檻外梅。
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訪妙玉乞》
15.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紅。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詠紅梅花》
16.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豔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心,酸心無恨亦成灰。《詠紅梅花》
17.疏是枝條豔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閒庭曲檻無餘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詠紅梅花》
18.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贈范曄》
19.一樹寒棒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早梅》
20.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
21.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墨梅》
22.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裏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應詔賦得除夜》
23.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早梅》
24.淺酒欲邀誰勸,深情惟有君知。東溪春邁好同歸。
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臨江仙》
25.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梅花》
26.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虞美人》
27.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
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嶺梅》
28.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踏莎行》
29.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兩三雁,也蕭瑟。《賀新郎》
30.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卜算子·詠梅》
31.衆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
32.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梅》
33.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
34.天迥雲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古戍》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7146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