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馬來王豬籠草的形態特徵
手機版

馬來王豬籠草的形態特徵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2.78W 次
馬來王豬籠草的形態特徵
馬來王豬籠草像其他豬籠草一樣,是一種藤本植物。莖通常沿着地面生長,但它也會在遇到支持物的情況下試着向上攀爬。莖較厚(≤3cm),通常很少超過3m,最多可以長達6m。

葉片
馬來王豬籠草的葉片從莖部規律的長出。葉片連接到莖的結構稱爲葉柄。每片長而窄的葉片的末端都有籠蔓。在籠蔓尖端是一個可以發育成捕蟲籠的小芽。捕蟲籠與普通植物的葉子有着巨大的差別,因此捕蟲籠被看作是一種變態葉。而我們看到的和普通植物葉片一樣的部分其實是豬籠草的葉柄。
馬來王豬籠草的葉子達到一定大小後是非常獨特的。葉片的質地堅韌並且邊緣呈波浪狀。當有籠蔓和葉柄襯托時,葉片呈典型的盾形。除了圓盾豬籠草(N. clipeata)外,馬來王豬籠草的這一特點要明顯於其他的豬籠草。籠蔓從距離葉尖約5cm處的葉片下表面伸出,長約50cm。每片葉片有3~5個縱向葉脈,並分出若干分支至葉片外緣。葉片爲橢圓形至披針形,長≤80cm,寬≤15cm。

捕蟲籠
所有的豬籠草捕蟲籠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捕蟲籠包括籠身和防止雨水進入的籠蓋。在籠口特化的環狀結構稱爲脣(只有無刺豬籠草(N. inermis)的上位籠缺失脣)。在下位籠的前方有一對翼,這大概是爲了方便地面的昆蟲爬到籠口處。所以,對於多捕食飛蟲的上位籠,它的翼通常是不明顯或缺失的。
馬來王豬籠草像其他種類的豬籠草一樣可以長出兩種不同類型的捕蟲籠。“下位籠”或“地面籠”是比較常見的。下位籠體型巨大,色彩豐富,形態大致爲桶形。在下位籠中,籠蔓一般接於捕蟲籠的前方。某些特殊個體的籠子可高達40cm,並且容積達到3.5L,可以裝下2.5L的消化液,普通個體大多不超過200mL。馬來王豬籠草的下位籠在豬籠草屬中算得上最大的了,可與之相提並論的只有美琳豬籠草(N. merrilliana),寶特豬籠草(N. truncata)和巨型萊佛士豬籠草(N. rafflesiana)。這些籠子長於地面上,往往是靠周圍的物體支持其直立。下位籠通常的外表面呈紅色至紫色,內表面呈灰綠色至紫色。這與其他黃綠色的部分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因馬來王豬籠草的下位籠很特別,所以很容易從其他產於婆羅洲的豬籠草中分辨出來。
成年的馬來王豬籠草會長出小得多的漏斗形上位籠,上位籠通常不具有下位籠顯目的色彩。籠蔓一般出現在捕蟲籠的後方。馬來王豬籠草的上位很難見到,因爲馬來王豬籠草的莖很少能衰老死亡前長出上位籠。
上位籠和下位籠有着顯著的差異是爲了吸引和捕食不同類型的昆蟲而準備的。如果有些籠子既不屬於上位籠也不屬於下位籠,我們則稱之爲“中位籠”。在馬來王豬籠草的籠口有非常獨特的寬大紅脣,對昆蟲來說極具吸引力。在脣上有一系列的平行脣肋,從脣的外緣一直延伸至內緣,並在內緣形成一個脣齒。兩個翼從籠蔓附着處一直延伸至脣的下緣。
馬來王豬籠草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具有豬籠草屬中最大的拱形籠蓋。籠蓋呈卵形至橢圓形,在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長度不超過20mm。
馬來王豬籠草的捕蟲籠上有大量的蜜腺。這是與其他豬籠草的不同之處,很容易辨認。捕蟲籠的內表面幾乎全是蜜腺,密度爲每平方釐米有300~800個。

花序
馬來王豬籠草沒有固定的花期,一年中任何時間都可以開花。它的花由莖的頂端抽出,是由許多小花組成的總狀花序,然而在花序中也會出現帶兩朵小花的二叉小花梗。馬來王豬籠草的巨大花序可長達80 ~120cm。據說其棕黃色的花序會釋放出強烈的糖味。花的萼片呈橢圓形,可長達8 mm。與其他豬籠草一樣,馬來王豬籠草也是雌雄異株,也就是說只能在不同植株間才能授粉產生下一代。果莢爲橙褐色,長1~2cm。

毛被
馬來王豬籠草幼年植株的所有部分都覆蓋着白色或棕色的長毛,成年植株幾乎無毛。發育中的莖散佈棕色長毛,成熟後無毛。發育中的捕蟲籠密佈棕色長毛,成熟後毛被稀疏或無毛。發育中的花序密佈棕色長毛,成熟後其基部花梗的毛被稀疏,頂部是花梗、花被及雌蕊具密集毛被。果莢毛被稀疏或無毛。

其他特徵
實際上馬來王豬籠草的根系還是比較淺的,但相對於其他豬籠草來說它的根系已經是特別發達的了。
在幼年時,全株覆蓋着白色的長毛,直到成年才消失。這種覆蓋絨毛現象被稱爲毛被。因爲馬來王豬籠草的原生地分佈很狹窄,所以沒有發現馬來王豬籠草的個體或是變種。此外,馬來王豬籠草不像其他豬籠草有很多的同物異名。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7558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