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紅籠頭菌的形態特徵
手機版

紅籠頭菌的形態特徵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9.72K 次
紅籠頭菌的形態特徵
跟其他籠頭菌一樣,紅籠頭菌未成熟的子實體爲卵形,最外層爲外菌幕(universal veil),又稱包被(preidium),接着是一層凝膠狀的組織層,而壓縮的孢託(receptacle)和堅實的產孢組織體(gleba)則被封在裏面。膜狀的包被縫線(peridial suture)經過凝膠層將包被跟孢託連在一起。成熟時,包被裂開並作爲菌托留在子實體基部,凝膠層和包被縫線裂開,孢託展開,產孢組織變粘。
紅籠頭菌菌卵直徑可達6釐米,奶油色到淺黃褐色,包被表面光滑但有網狀的痕跡,與包被縫線的位置對應。觀察橫切面可以看到薄的包被,和可達3毫米厚的凝膠層,凝膠層中間有明顯的白色的包被縫線穿過。孢託展開後大小可達12×9釐米,倒卵形,有大體上規則的網格,網格總數可達30個。臂外側呈鮭魚紅,往裏逐漸變猩紅,在孢託頂部可達1.5釐米寬,而在基部可以細得幾乎沒有。臂的橫截面呈三角形,外表面較平,沒有穿孔,但有不少細皺,有時會有縱向的淺溝;側表面稍彎曲,常有大的開孔。臂質地像海綿,由一個寬的內管和兩排外管構成,管直徑和相對位置不規則。產孢組織均勻地長在孢託臂的內表面上,不過基部沒有。
紅籠頭菌產孢組織在裂開前呈橄欖綠色,之後變棕,氣味變強,像腐爛的肉味,這種惡臭能吸引蒼蠅和昆蟲來幫助它傳播孢子。這種惡臭味,還有人們對它的反應,在不少地方都有記錄。1862年Mordecai Cubitt Cooke寫道:“曾經有個植物學家採集了一個紅籠頭菌,想將它乾燥後做成植物標本,但是它的惡臭使他不得不半夜爬起來把這個惹人生氣的東西扔出窗外。” 紅籠頭菌的孢託在它從菌卵中冒出24小時後逐漸塌縮。紅籠頭菌的孢子呈桿狀(bacilloid),幾乎透明,大小4-6×1.5-2微米。掃描電子顯微鏡顯示,紅籠頭菌的孢子有一個稱作臍疤(hilar scar)的小凹陷,位置就在之前孢子跟擔子體(basidium)的孢子梗(sterigma)相連的地方。紅籠頭菌的擔子體帶六個孢子。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7446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