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種植栽培 > 東莞荔枝的栽培歷史,一文讀懂東莞荔枝的前世今生
手機版

東莞荔枝的栽培歷史,一文讀懂東莞荔枝的前世今生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2.08W 次
  1月20日,農業農村部官方網站正式公佈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記者查閱名單發現,廣東嶺南荔枝種植系統(增城、東莞)成功入選。
  
東莞荔枝的栽培歷史,一文讀懂東莞荔枝的前世今生
  悠久的栽培歷史,豐富的種質資源,上乘的品種品質和多彩的荔枝文化,共同構成了蔚爲壯觀的嶺南丘陵山區農業文化遺產之典範。本文將從東莞荔枝的栽培歷史出發,試圖呈現莞荔的前世今生,讓你不僅瞭解東莞荔枝種植系統,更能品味嶺南特有的荔枝文化!
  
  綿延千年,荔枝栽培歷史悠久
  
  東莞荔枝種植區域橫跨樟木頭、謝崗、厚街、大朗、大嶺山、虎門等鎮。莞荔人工栽培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漢之時,元代明確見載於文獻,據《元一統志》載:“荔枝,番禺、南海、東莞、新會、增城並有之”。明代,東莞茶山、石龍等地已出現“千樹荔”的大規模荔枝園。清初,東莞已形成以荔枝爲主的果木複合產業和特有的水上荔枝交易市場。
  
  建國後,莞荔生產迅猛發展,《中國果樹志·荔枝卷》記載:“東莞是本區也是全省、全國最著名的荔枝產區”,莞荔更曾是國家出口換匯的重要農產品。目前,東莞大嶺山、大朗等鎮仍保存有樹齡在150-400多年的古荔枝上千棵,至今仍老當益壯,盛產佳果,無愧於東莞“嶺南荔枝之鄉”的盛譽。
  
  生態優良,種質資源獨特豐富
  
  東莞位於北緯19°—24°,這是我國荔枝栽培最適宜的緯度區間。這裏夏長冬暖、日照充足,土壤微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優勢成爲莞荔優異品質的基礎,併爲歷代所公認。明代天順年間《東莞縣誌》載:“荔枝色如渥丹,味甘如飴,其種不一,蓋嶺南之佳品也”。明末荔枝專家徐㶿的《徐興公荔枝譜》載:“荔枝……至東莞,漸多漸佳”。《廣東新語·木語》記載清代廣東共有22種荔枝,其種出於東莞的有8種。一直以來,莞荔主栽品種爲糯米餈和桂味。近20年來,又有觀音綠、嶺豐糯、紅繡球、粵引無核荔、唐夏紅等一批優良新品種脫穎而出,並向省內產區及海南、四川等地輸出大量種苗。
  
  東莞農人十分注重荔枝種植資源的保護與科學研究,先後從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等地收集荔枝種質資源282份,其中東莞本土荔枝45份,所存荔枝品種數量爲全國之最,是嶺南地區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庫。莞荔更以色如渥丹、味甘如飴、肉厚多汁、果肉晶瑩、核薄如紙的上乘品質聞名,《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蔡瀾先生曾親至東莞,並盛讚莞荔:“吃了嶺南各個地方的荔枝,挑來挑去始終是東莞的最好”。
    特色顯著,產業體系精細完善
  
  在長期的農耕生產實踐中,東莞先民形成了極富當地特徵的傳統技術體系,就是將荔枝與龍眼、茶葉等按地形海拔和山勢,共同種植在一個山體中,呈現出套種間種相結合,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荔枝果樹與魚塘結合也是當地頗爲常見的結構,樹下養蜂,蜂釀荔枝蜜,荔枝花餵魚,魚塘淤泥肥樹,再輔以平腹小蜂防治害蟲荔枝椿象,循環往復且天人合一,充分體現了東莞荔農高超的農業智慧。
  
  近年來,東莞注重優化荔枝產業體系,培育了一批獲綠色、無公害認證的荔枝生產企業(合作社)和荔枝種植能手,在繼承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又大膽創新,積累了回縮修剪、矮化栽培、環割促花等栽培經驗,並廣泛推廣。
  
  爲塑造品牌,東莞註冊“莞荔”商標,引導生產企業(合作社)開展品牌化經營,並涌現了“阿吉”“昌堂”“南面銀屏山”“樟木頭觀音綠”等多個品牌,東莞荔枝先後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質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中國優質荔枝擂臺賽金獎等殊榮。
  
  東莞還連續多年舉辦“東莞給荔中國”活動,引入電商和物流企業參與荔枝銷售,荔枝網上銷量快速增長,使莞荔實現了“從枝頭到舌頭”24小時送達全國中心城市。2014年至2018年,東莞累計推出103個(次)荔枝休閒採摘點,滿足市民農事體驗、旅遊休閒需求,並帶動東莞特色農業產業項目、農產品銷售、鄉村旅遊及城市形象傳播。
  
  悠悠鄉愁,承載精神寄託與文化自信
  
  東莞荔枝種植系統不僅爲後人留下豐富的資源,也成爲東莞及嶺南地區海外遊子揮之不去的鄉愁,更是今日我們深入推進文化自信與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源泉。
  
  每年蟬鳴荔熟時節,東莞會舉辦荔枝節懇親大會,邀請港澳僑胞回鄉品嚐荔枝,匯聚鄉情。作爲粵港澳大灣區荔枝界的佼佼者,莞荔每年更是吸引了多個國家駐穗領事館官員及家屬來莞啖荔。東莞荔枝種下的是情懷,吃出的是品質,傳承的是文化。
  
  當前,東莞市委、市政府正以“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發展定位爲指導,保護東莞荔枝種植系統,使其保持優良的生態基礎,同時加大荔枝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力度,促進農民增收,實現以工業發展反哺農業和農民,爲工業化、城鎮化高度發達地區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探索出一條新路。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huahuixinqing/8744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