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多肉植物 > 其他科屬 > 南非瓦葦、番杏多肉植物的家庭種植(二)
手機版

南非瓦葦、番杏多肉植物的家庭種植(二)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1.74W 次

四、水分及多肉植物對於水分的追求

1、水分在植物生長三要素中的地位

植物生長三要素,陽光、空氣和水。按理說水是排在最後的,但是對於家庭栽培多肉植物來說,我認爲水分的控制比其他兩項要重要的多,大家應該都有經驗,過多或過少的水分供給,都會造成植物生長不良乃至腐爛死亡。特別是家庭環境中,由於植物的蒸騰作用較小,所以很容易造成澆了水不會幹,而澆水間隔一長,又會造成乾透了很難澆透的矛盾現象。更多的時候,是盆土上面已經乾透了,下面還是溼的,一個不當心,澆水一多,爛根、腐葉就會接踵而至。當然,這個土壤結構也有關係,但是事實上,只要控制好水分的供給,用土的配比則可以隨意許多。有句老話叫做澆水三年功,事實也是如此。家庭養花,澆水的技巧絕對是個重要的環節,而對於多肉植物這種特殊的類型,水分控制就越加顯的重要。

2、澆水三年功

前段時間有空總結了一下這個所謂的“三年功”

“三年功”伊始,是入門階段,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水性”。

(1)水性

水分爲幾種,以存在形態來分,可以分爲地表水和無根水。地表水也就是江河湖海里的所有液態水。無根水則可以是雨雪等在大氣中自然凝結的液態水,也可以是以氣態形式存在的水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空氣溼度。

理論上來說,地表水由於溶解了不少的地表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所以水的硬度比較高,H2O蒸發後會沉積下大量的析出無機鹽。我們平時所說的水垢就是這個東西。而無根水就是地表水蒸發後遇冷再次凝結的產物,由於在蒸發前,已經拋棄了大量的析出鹽分,所以也稱爲軟水,其中雖然也含有微量的雜質(水滴凝結需要空氣中的微塵作爲核心),但是比起滿地橫流的地表水來,其含量可以忽略不計。

前面也講過,多肉植物的肉質根滲透壓很低,過量的鹽分會導致根系細胞脫水,所以我們講,相對於地表水,無根水更加適合澆灌多肉植物。

另外,水的酸鹼度也是影響水性的一個重要指標,酸鹼度大家都知道,“農夫山泉有點甜”爲什麼會甜?因爲那是弱鹼性的。動物的細胞液是弱鹼性的,只有快死的動物體液纔會呈酸性,所以人應該喝弱鹼水。而植物卻相反,大部分植物需要的是酸性水,這也並不是說植物喜歡喝酸水,而是因爲植物根系新陳代謝排泄的廢物會堆積在根系周圍,影響植物的健康,而這些排泄物以及土壤中可以被植物利用但必須先被溶解的元素,全部這些,都要靠酸性水來進行溶解。如果一個花盆裏的土壤長期被鹼水澆灌,那最終的結果就是以上所有的這些都會板結在一起,最終成爲這盆花花的墳墓的奠基石。又有同學說了:“我家就是用農夫山泉澆的花,怎麼好好的?”這是因爲。。。因爲這個山泉還不夠鹼。。。。。。

好吧,前面幾段只是一個知識點,大家瞭解就可以了,真要操作起來,我知道你們還是會去用自來水的。其實南方的自來水一般都是酸性的,無非也就是水裏的溶解物多了點,要用來澆花也是可以的。用之前放臉盆裏放置一晚,一來讓裏面的氯氣散散,二來也可以讓水溫接近室溫。有空的時候讓植物去淋淋雨,也就湊合了。

(2) 澆水的策略

養花沒有定式,各家都有各家的養法,而且估計大家也是誰也不服誰。澆水也沒有定式,有人喜歡幹養——幹養便於植物的生殖生長,能更好的積累幹物質,但植物可能就不那麼水靈。有人卻喜歡溼養——溼養有助植物的營養生長,枝繁葉茂,但是抵抗力可能會比較差。如何,優點缺點就放在面前,願意怎樣養,各位可以自己選擇。

當然,無論喜歡乾的還是溼的,澆水的時機還有要把握的,對於“時機”二字,相信所有的大仙都會一致相信它的存在。對於多肉植物來說,似乎“乾透了澆”這個辦法,已經成爲了共識。的確,這個辦法是個最保險的辦法,很多能保持植物3年不死的同學,就是靠這個辦法苦苦支撐着。但各位再仔細想想,如果大家都知道“乾透了澆”,那還哪裏來的“澆水三年功”這個說法,難不成,古人都是低智商,總結了五千年就總結了這麼個“乾透了澆”的傻辦法?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乾透了澆”只是花卉雜誌上很多專家的口頭禪,這些專家一怕別人掌握了核心技術,將來搶了他們的飯碗,又不甘心默默無聞地當個辛勤的園丁,所以纔想出了這麼一個萬金油一樣的詞彙來忽悠大家。

“乾透了澆”,什麼叫透?是一天還是1個月?仔細想想就知道——這個詞就是個詭辯的道具。植物,哪怕是多肉植物,根系脫水都會造成有關細胞組織的破壞。沙漠裏的胡楊總算是能抗旱了,30年不下雨的地方也能長的張牙舞爪。但是同學們可能不知道,凡是有胡楊生長的地方,順着根挖下去,5米以內保證土是溼的,地下水可能和幾百公里以外的綠洲相連。你當植物是傻子啊?它們機靈的很嘞~

覺悟吧!難道你家裏的盆子裏也有地下水嗎?既然沒有地下水,那你再給人家來個“乾透”?人家能艱難的活着,就已經很對得起你的RMB了。家裏畢竟不是大棚,大棚裏有地氣,有溼度,哪怕幹個半年,空氣中的溼度也足夠要求不高的多肉植物喝一壺了,再加上溫差什麼的(後面會介紹)所謂的“乾透澆透”完全是另一個概念。正因爲這樣,家庭環境下的澆水策略就需要專門的進行策劃了。

前面我們講過,瓦葦要潤,番杏要幹,無論潤還是幹,家庭栽培多肉植物維持適當的水分是必須的。如果可以翻盆看土進行講解的話,那麼瓦葦盆裏土表以下3公分乾的發白了,再下面的土粒有溼氣但不會粘連,就可以澆水了。而番杏則是最下部的1-2公分的土(不包括排水層)還有潮氣的時候,也可以澆水了。這兩個澆水的時機,可以在保證不因爲過多的水造成植物生理障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維持植物毛細根上的根毛不被幹死,植物的根毛也不必一直處於枯死——復活——再枯死的循環,有限的營養可以最大程度的得到積累,植物長的自然會越來越好。

說到“時機”當然也會說說“時機”的把握,我們不可能每次澆水都翻盆來看。這除了需要平時苦練手感、眼力等基本功以外,自然是有竅門滴~

竅門1)稱重法,先確定自己的配土,每次上盆儘量用相同的配方,同時準備一個空盆,裝上乾透的土,然後稱重,記錄重量後澆透水,再次稱重,把2個數據記錄下來。接下來就是一天一稱,除了可以檢驗你自己配土的保水性,最終目的是看幾天可以回覆到乾土上盆時候的分量,在這個天數上減去1-2天,就是你需要澆水的週期了。以上說的是瓦葦,番杏的話,可以不必減天數。當然這個方法忽略了植物根系的吸水和蒸騰作用,一般有植物生長的盆土會幹的快點,所以以上的得出的數據能夠再和帶植物的盆的重量進行同期對比的話,得出的澆水週期就會更加精確了。

竅門2——植料變色法,加大配土中赤玉的比例,因爲赤玉的土粒吸水性、水分傳遞能力相當好,而且有點水分就會變色,乾溼非常直觀。配土中赤玉土的比例加大,可以加強盆土內的水分傳遞,上面的土乾的快,下面的水分會一直傳遞上來,直到下面的植料中水分的含量減少到一個臨界點爲止,而這個臨界點,往往就是澆水的信號的開始。建議配土中赤玉土比例加大到40%以上,盆面用2-3粒徑的純赤玉進行鋪面,盆面的赤玉變成淡黃色發白的時候,瓦葦最多再等1天,番杏2天就應該澆水了。

應該被唾棄的竅門

1、牙籤法,這個很多人喜歡用,但實際上很容易扎壞沿着盆壁生長的根系,再一澆水,爛你沒商量。唾棄指數3星級。

2、手指探盆法,這個辦法以前在一篇別人翻譯的文章上看到過,不知道實際上有沒有人在這樣弄,我覺得這個辦法很蠢,先不要說現在大家都喜歡用顆粒土,手指頭根本插不進去,就算插進去了,手指頭也會弄的髒兮兮,好好的盆面化妝土被弄亂,搞不好,盆面上浮着的一些寶貴的毛細根也會被插斷,可以說,這完全是個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蠢辦法,唾棄指數4星級。

3、敲盆聽音法,這個辦法我不想再批評了,忒不靠譜,除非大家都練就了朗朗一樣音樂家的聽覺,否則,這個辦法還不如用手指頭直接插。唾棄指數5星級。

(3)澆水的方法

無論是日本的園藝界業者,還是國內的大仙,對於澆水的方式都是不願意多透露的,我覺得也不能怪他們,也有可能是大仙們一般都有大棚,成千上萬的植物,沒有辦法仔細的一顆一顆的對付,要知道,當你在桑拿浴室一樣的大棚裏面對鋪天蓋地嗷嗷待哺的植物時,你也會毫不猶豫拿起水管一通亂噴的。所以他們不講,我非常理解。

但是對於廣大陽臺族來說,情況就根本不同了。大家省吃儉用,從自己的私房錢裏分出相當可觀的一筆資金,冒着家庭暴力的危險,頂着朋友、同事異樣的眼光,冬天捨不得吃個烘番薯,夏天捨不得喝瓶冰汽水,好不容易買了可憐兮兮的那幾盆花,當然要仔仔細細滴一盆盆的澆了。當然也理解你們,所以好好聊一聊澆水的方法。

一般的生長季節,(前面介紹過,想不起來的翻到前面自己去看,我也忘記了。。。。。。)在合理的澆水週期內,可以放心大膽的盡情的兜頭澆水,澆到滿進滿出爲止,特別是有條件利用無根水的同學,一通透水,可以讓植物如沐春風,盆面的水垢,植物表面的灰塵,盆土內的根系排泄物,全部可以在一通透水中被沖洗的乾乾淨淨,想起了某人的名句——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但是要注意,有節約、環保“惡習”的同學請一定要注意,回籠水千萬不能再利用,所謂“回籠水”就是澆水後盆底流出的廢水。別跟我說沒有這樣節約的人,我聽說過不止一個了,當初養蘭的時候,居然還有人說這個是“熟水”。。。要我說,這個就是陰溝水,對植物的殺傷力堪比福島核電站的下腳水,裏面的垃圾和毒素足夠讓你千百倍地付出代價,原因僅僅就是因爲你想節約這幾分錢水費。當然,洗滌用水,時間較長的積水也具有相同的功效。

然後是在休眠期之前的澆水,(這個時間前面也說過,爲了加深記憶,請同學們自己翻上去查),這個時期需要進行控水了,再不控,一個生長季節積累的徒長就沒機會糾正了。這個時候,由於氣候已經發生變化,所以澆水的週期需要重新設定。而且澆水的量不能飽和,要求是讓植物一次喝個半飽,水分的攝入要略小於消耗,這樣,除了迫使植物毛細根的生長,還可以讓植物體內的糖分濃度增大。毛細根的發達,可以讓植物更加健康,而營養物質的積累則讓生殖生長得以實現,植物會發胖,變矮,特徵凸顯,接下來的休眠、脫皮、花期也有足夠的體力去對付了。不能很好掌握的同學,請參照前面的稱重法,先辛苦幾次,確定一下澆透的水量,然後把這個數值除以2,就可以了。另外,這時候因爲植物的營養生長已經很弱了,沒有太多的垃圾需要你去沖洗,澆水用細流的方式輕輕的澆就可以了,儘量不要弄溼植物。最低限度,也要避免花芯積水。

最後是休眠季節,這段時間,主要的目標是維持,由於氣溫等原因,植物進入自我保護狀態,根系停止了大部分的活動,相當部分的毛細根也已經消失,這時候就沒有必要去考慮根毛的保持了,由於失去了吸水的功能,過多的水分不但無效,反而會造出毛細根的腐爛,繼而影響到主根,運氣不好的,會一直爛進莖部組織。。。。。。然後,就恭喜你了,你又有買新植物的理由了。休眠季節,主要是以噴霧爲主,適當地維持空氣和盆土的溼度,讓植物在休眠的時候不會因爲過於乾燥而產生生理障礙就足夠了,真憋的厲害了,挑個涼快的晚上,灌個一次透水,然後用電扇開足馬力吹上一晚,能保證第二天盆面發白,葉芯沒有積水就可以了。

當然,所謂的休眠也不是絕對的,類似瓦葦屬的白銀、玉露,番杏科四海波屬大部分植物,生石花屬的曲玉等品種,休眠表現的都不明顯,這個也需要根據各自植物的狀態去靈活把握了。原則就是——在應該休眠的季節,植物表現出脫水,生長點失去光澤,或者整體顏色變深,手感變軟的,都應該當做休眠來對待

3、氣態水對植物的影響

所謂氣態水,就是蒸發在空氣當中,以不可見形態存在的H2O,氣態水不是水蒸氣,水蒸氣是無數的液態水微粒形成的,從根本上來講也屬於液態水。氣態水在空氣中含量的指標就是“空氣溼度”,空氣溼度是和澆灌用水一樣,對植物非常重要的一種外界補充物。

植物學告訴我們,植物吸收水分的途徑除了根系以外,還可以經由葉片上的氣孔進行,這個比例根據植物品種的不同而不同,比如空氣鳳梨之類的寄生類植物,經由葉片吸收的水分可以達到80%以上,從根本上顛覆了“根”的地位。

南非東海岸,晝夜溫差極大,加上海面上的水汽擴散,晚間的空氣溼度可以非常高。而多肉植物退化的葉片由於擁有較大的表面積,可以更加方便的由葉片上的氣孔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以彌補當地降雨量的不足。所以南非原產地的多肉植物對於空氣溼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這又是一次邏輯推斷,唯一的區別是這個結論不是我下的,是若干位鼎鼎大名的學者研究的結果。

家養的植物和野生的還是有點差別,維持原生態當然是最好,家裏有條件弄個自動噴霧,一到晚上隔一小時就噴個一次,製造大溼度,植物當然會長的很好。但是這樣也就脫離了“家庭栽培”的範疇了。

栽培多肉植物,我們都知道有個“悶養”的竅門,乾巴巴的植物,用個杯子悶上幾個禮拜,也會長的水靈靈。於是有些同學就以爲掌握了一個祕笈,從此養肉不求人。的確,簡單的悶養可以加大植物土面以上部分外環境的空氣溼度,空氣溼度可以不依賴根系來補充植物所需的水分,無性中增加了植物吸收養分的渠道,(相當於開了小竈)而且植物葉片的表皮細胞液會因爲水分的直接滋潤而恢復活力,變的非常充盈。甚至一些根系不健康的植物在悶養後會迅速髮根。但是,我們講,一時的悶養只是起到了興奮劑的作用,效果是暫時的,無論你是否一直在悶,到了一定的時間,悶養的副作用會絕對抵消之前帶來的一切優勢。因爲這種悶養方式只考慮到了土面以上部分,而忽視了土面以下部分的作用。

杯子悶養,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盆土的含水量,如果土是乾的時候多,在根系的向水性的作用下,根系會向上長。因爲上面有悶着,平均溼度比下面大。本來準備好的深盆,到頭來倒盆的時候你會發現,根系只長到上面的一半,下面一半是沒有根的,植料浪費不算,還會造成植物根系在上面盤結,影響營養的吸收,最可怕的是由於下半部分沒有根系的生長,會造成植料的板結。等到你不悶的時候,再長下去的根就會下去一根爛一根。

其次是土溼的時候,這個就不用說了,本來在家裏蒸發就少,盆土乾的就慢,你再在上面給加個罩,土就不會幹了。結果就是——你一個禮拜不去看,盆子裏就不是多肉了,而變成了蘑菇的天堂。

幹也不成,溼也不行,可見簡單的悶養是不利於植物生長的,雖然也是利用了空氣溼度,但是這種鑽進了腦袋,忘記了屁股的方法,還是寧願讓植物乾巴着。

那麼,是不是就不能悶?答案是否定的,要悶,但是要大環境的悶,連盆悶進去。

大棚裏爲什麼植物長的好,就是因爲環境溼度大,而大棚的環境溼度也是人爲悶出來的,這是一個大環境的空氣溼度提高的形式,植物整個被包裹在溼潤並且流動的空氣中,由於空氣有流動,所以根系不會缺氧。由於環境溼度大,所以可以少澆水。由於盆內外處於同一環境,所以根系不會因爲向水性而上翻。並且採光,日常養護,都不會因爲植物被悶着而受到影響。

正是由於大棚悶養的種種好處,於是有部分同學想到了在家裏搭小暖棚,或者乾脆用個整理箱把植物裝進去。。。。。。我當然不否認這種做法,也的確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整理箱栽培法,就一直被上海的很多花友所熱捧。養出來的植物也很漂亮

但是,對於大多數和我一樣菜鳥的同學來說,我還是建議放棄這個辦法。因爲種種跡象表明;家庭悶養很難控制,就算是大環境的悶,植物的根系也明顯比開發式環境下養出來的植物要虛弱。這是因爲,植物一直被處於一個非常溼潤的環境,葉片吸收的水分已經足夠消耗,不需要根系再去拼命的找水。一旦被轉移至乾燥的環境,水分的來源渠道少了一半,植物往往會表現出極度不適應。窗面乾癟,停止生長,種種不如人意的現象都會發生。

大棚裏買來的植物恢復的慢,相信大家都知道,大棚高溼度環境下的栽培的植物買回家,無論有多麼漂亮,一般都會先癟掉,然後再在經歷一段漫長的適應過程後,緩慢的重新發根。到這個時候,植物漂亮的外形應該也會變的很難看。其實這就是植物的一個適應蛻變過程,一個從溼潤的環境到乾燥環境的磐涅過程,有些植物因此掛了,你也不能怪原來的主人,只能怪你不懂得“植物的需求”。

多肉植物景天酸的呼吸方式,造成了它白天氣孔關閉,晚上纔會開放進行呼吸,所以白天過大的空氣溼度是根本不必要的,只會造成植物的抗性降低和對空氣溼度依賴性的增加。

經常泡論壇的同學都知道,養蘭的時候要買“陽臺草”,買多肉也要買“陽臺肉”,這裏面的關鍵不是“陽臺”而是區別於大棚專業化生產,特指家庭環境栽培出來的苗子的意思。因爲一般家庭裏養出來的植物,都不會有太大的空氣溼度讓它迷失自我。不過,應該說,現在也有專業的多肉大棚做的比較好,在前期栽培的時候就注意控制溼度,鍛鍊根系,儘量在早期營造艱苦的環境,方便買家的後期養護。這樣的大棚植物其實和家庭養出來的是差不多的,某些抗性指標甚至更強。

空氣溼度講到這裏,該做個總結了——家庭環境栽培多肉植物,適當地營造空氣溼度是應該的,但是要以不違背自然爲前提,儘量利用周遭的環境,以及現有的設施來進行,比如,秋天乾燥,可以在晚上澆水後關窗保溼,夏天室外潮溼,可以開窗讓外面的溼氣進來等等,就算是有個簡易的花棚,也要經常開蓋保持通風。只要晚上能維持60%以上的空氣溼度,也就足夠了。切不可貪功冒進,違背倫常;弄個東西罩起來、包起來等等,看起來長的水靈,其實根本不適合植物。多肉植物本是荒野中汲取天地靈氣的精靈,弄個小盆子把它下半部約束起來已是冒犯,再剝奪了它呼吸新鮮空氣的權利——子非魚,焉知魚之所需?

南非瓦葦、番杏多肉植物的家庭種植(二)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duorouzhiwu/keshu/3421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