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多肉植物 > 其他科屬 > 南非瓦葦、番杏多肉植物的家庭種植(三)
手機版

南非瓦葦、番杏多肉植物的家庭種植(三)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3.21K 次

五、種植介質的選擇及其應用

種植介質,指的是盆花根系生長的媒介,主要功能是固定植物,提供養分。這個媒介不單單是土壤,也包括各種有機類、無機類的無土栽培介質,常見的如:樹皮、泥炭、蛭石、陶粒、蘭石等,另類的如:煤渣、岩棉、聚酯泡沫顆粒、爛棉花等。當然也包括水培和空氣栽培。

總之,理論上來講,能夠在水溼和根系生長過程中保持物理結構不輕易改變,不會產生劇烈的化學變化,能夠吸收、緩釋水養的,粒度適中的材料都可以拿來作爲栽培的介質。

但是這僅僅是理論,大多數情況下,植物只能生長在適合自身的介質中,這裏所說的“適合”包含很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比如酸鹼度(PH),土壤鹽分含量(EC),介質成分,有機物含量,分解程度,粒度大小等。另外,單一的介質由於不能提供全面的養分,或者某種成分的含量過於集中,所以也不適合栽培植物。(這裏不討論水培,實際上水培也需要從外界給予豐富的養分才能讓植物生長)

這裏需要推廣一個概念——介質的親根性。

介質的親根性,實際上應該叫做根系對介質的選擇性。簡單的說;植物的根毛喜歡攀援在哪些物體上,哪些物體的親根性就強。這一特性是由植料的化學性質、物理形態、顆粒大小決定的。一般顆粒較小,硬度較低,質地較酥鬆、偏酸性的介質親根性較強。親根性很重要,它說明這種介質的各種性狀都非常適合植物。根系上的根毛能夠長期在上面生長、吸收水養。當然,也不是說其他親根性不好的植料上就沒有根毛附着,因爲植物根系對植料的選擇不是事先預見的,而是事後糾正的,所以親根性不好的植料上根毛也會試圖生長,但壽命會很短,無形中會增加植物的消耗,浪費精力。日積月累,植物生長的差距就會很大。我們平時翻盆的時候會看到,有些植物的根系上很乾淨,粗根細根都是光溜溜的。而另一些植物根系上卻很髒,從上到下沾滿了植料。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後者的根毛會更加發達,而上半部分往往更加健康。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兩盆植物所用的植料往往不是一樣的。這就說明了介質親根性的存在。

理論就不多介紹了,還是來講講實際的。

1、各種栽培介質的介紹:

(1)赤玉土

對於家庭多肉植物栽培,最好的當然是模仿原生地的土質。總體來說,非洲當地以沙土質爲主,其中砂和碎石的含量大約在80%左右,部分樹蔭和草叢中的土表覆蓋有一層薄薄的腐殖質。土壤含水量極低,廣袤地區下挖1米也不見一點溼氣,但是在灌木覆蓋的地區,30公分以下可見略微潮溼。從以上情況分析,原產地的土壤成分也就相當於粗砂+腐葉+碎石。應該說,這樣的土對於廣大多肉植物愛好者來說並不難獲得,而歐美等地的愛好者也確實是在利用這樣的介質在種植多肉植物,效果也不錯。但是對於家庭栽培來說,這樣的配土顯的太過厚重,對於在陽臺或花架上大量栽培的愛好者來說,不是太合適。而且也略顯粗糙,不符合大多數同學的喜好

所以,以日本人爲代表的小資人羣,開發了以赤玉、鹿沼等火山灰爲主的栽培用土,除了滿足了國內大多數愛好者的需要,也爲島國的經濟貢獻了若干個百分點。以這兩種爲代表的配土材料,實屬中規中矩,其成分在理論上能最大程度地滿足植物對介質的要求。日本人使用赤玉土的歷史有據可查的可以追溯到20年前,當年“櫻桃小丸子”熱播的時候,片中有一集小丸子她爺爺就在那裏篩赤玉土,估計也算是那時候的植入式廣告吧。

日本人除了多肉植物以外,在其他植物的栽培中也大量的應用赤玉這種材料。並以產地不同開發出了適合不同用途的產品,這裏並不是在幫忙給赤玉土做廣告。日本是園藝大國,但是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充分利用自身多火山的條件也是個無奈之舉。窮人當然有窮人的活法,於是跑去富士山下挖點火山灰,後院歪脖樹下去檢點爛葉子,拌巴拌巴就拿來種花了,沒想到效果還不錯,於是這僅有的資源就被不斷的開發,研究,並且系統化,市場化,積累了幾十年,形成了一套非常健全的產業鏈。規模化、企業化的東西,當然會擁有足夠的競爭力,於是,四川的仙土被比下去了,東北的泥炭也被比下去了。。。。。。話講回來了,我並不是迷信日本貨,我迷信的是制度,體制下的東西一般總要比小作坊亂採亂挖的東西要穩定的多。

赤玉土最大的好處就是低肥,微酸,透氣,保水,以上4項幾乎已經滿足了大多數植物的生理需求,而對於多肉植物的生理特性來說,幾乎已經做到了絕配。一般的初級玩家在利用赤玉土進行多肉植物栽培時,無需太多的指點,都能養的不錯,所以,赤玉土也可以稱爲“傻瓜用土”,它的特性使得多肉植物栽培的門檻大幅降低,再加上價格也是不上不下,所以赤玉土也可以說是促進多肉植物在國內迅猛發展的重要因素。

這裏需要重點關注的是,並不是所有赤玉土都適合多肉植物的栽培,前面說過,產地不同,功能不同。對於多肉植物來說,國內販賣的赤玉中以“龍泉”這個品牌最合適。很多同學喜歡用“二本線”,其實“二本線”強調的是堅固、不粉化。其質地是高溫燒結重粘土,透氣性比較差。一旦粉化,盆內的土壤結構會被極大的破壞。而且由於質地較硬,所以親根性也很差,拿來種洋蘭、草花、松科植物勉強可以,對於多肉植物來說,就不是那麼合適了。而“龍泉”的質地是沙土,雖然團粒性較差,容易碎裂,但是其質地決定了它就算全碎了也是沙壤土。其基本的功能不會全部喪失。而且“龍泉”不是“二本線”那種燒結土,所以其內部有機質含量相對較高,土壤的成分接近原產地土壤。

當然,除了赤玉,其他材料也不是一無是處,相反,有很多材料雖然功能不是很全面,但是某方面的特性卻是大大超過中規中矩的赤玉土的。比如:

(2) 泥炭

泥炭是灌木和苔蘚類植物的屍體經過千百年的腐爛堆積而成。由沼澤植物演化而來的屬於低位泥炭,含水量大,腐化程度嚴重,腐殖質含量高,但EC值很高,PH值偏低,東北黑泥炭就是其中的代表。高原和局部平原地區苔蘚地衣類植物演化而來的是高位泥炭,由於長期處於乾燥環境,並且經常接受日曬雨淋,所以腐化程度較低,腐殖質含量少,但是EC值也很低,PH值略低,以進口FFD泥炭爲代表。對於植物來說,腐化程度低,腐殖質高,EC值低,PH略呈酸性是最佳選擇,所以以上兩種泥炭從特性上來說各有千秋。但是綜合來講,栽培多肉植物還是用高位泥炭更加有利。

泥炭我們習慣將它作爲配土中提供有機質的媒介,全顆粒介質中適當添加也可以起到疏鬆土質,加強土壤對肥水緩衝能力的作用,另外由於其纖維狀的結構,所以可以營造適合植物根毛生長的微環境,對幼苗、弱苗的髮根、復壯有特效。

(3) 蘭石

普遍認爲的蘭石應該是一種火山灰產物,也就是浮石、搓腳石一類高溫發泡的礦石,不過也有人工合成的替代品,如塘基蘭石、日向石等,由於性狀都差不多,所以也不分開描述了,本文統稱爲蘭石。

蘭石由於相對土壤來說質地更堅硬,吸水後保水能力要弱的多,所以可以認爲是一種疏水材料,其內部的氣孔雖能短暫儲水,但是由於還不能達到產生“毛細現象”的程度,所以脫水很快。但是其氣孔能減小土壤密度,達到疏鬆土壤的效果,天然火山灰質地的蘭石的PH應該呈酸性,但人工合成的據試驗是呈弱鹼性的,所以在使用中要區別對待。

由於蘭石相對土壤來說水飽和程度低,所以配土中添加蘭石可以降低盆土的總體水飽和度,相對而言就增加了土壤中的含氧量。這並不是我們通常認爲的“透氣”,石頭是不會呼吸的,所謂的透氣,只是間接達到的效果而已。

蘭石無肥,EC值根據產地或來源不同有較大的差異,普遍認爲人工合成的EC值會略高,所以在實踐中應該首先選用天然的材料。

(4) 樹皮

可以用來作爲園藝材料的樹皮常見有2種,一種是鬆磷(就是松樹皮外面的疙瘩),鬆磷價格較高,而且腐化程度很低,所以一般作爲園藝覆蓋的材料,不太適合用做栽培介質。其次是落葉類喬木的腐化樹皮,這種樹皮大多產自中原地區丘陵地帶落葉林中的天然腐化堆積層,比較合適的腐化程度爲3——5年,相比泥炭,其結構更加穩定,不容易被擠壓變形導致土壤板結,並且樹皮緩釋有機質的能力更好,所以是一種相當不錯的材料。

樹皮唯一的缺點就是容易有雜質混入,由於大多是天然採收,所以裏面難免有蟲卵、草籽、以及腐化不完全的其他有機質,這就很容易導致種植後盆內的生物體數量超標,通俗地講;就是會有害蟲和雜菌滋生。所以樹皮在使用前需要進行篩選、暴曬或者高溫處理,這也是在家庭環境中制約它使用的一大缺陷。

(5) 蛭石

蛭石是雲母巖的高溫膨化物,同原礦石相比,就好比是爆米花和大米的區別,蛭石的密度極低,內部空隙很大,一般在工業上用做保溫材料。在園藝上用做疏鬆土壤,快速透水、儲水並進行緩釋的改良添加物。

蛭石的水飽和度很高,單位重量的蛭石可以吸收4倍於自身重量的水。而且,雖然蛭石鎖水性很好,但是其水傳導能力卻相當強。換句話說,就是盆土內添加蛭石澆透水以後,土層上下乾燥的速度差比較小,這樣一來,更方便栽培者通過觀察土表的乾溼來判斷盆內的含水情況,從而減小了管理的難度。

蛭石雖然是無機類礦石,但是它自身獨特的離子交換能力卻讓它具有活性。具體的知識很深奧,這裏也不冗述了。大家只需要知道,具有活性的蛭石能促進植物根系的生長,並且主要是羣根的生長。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在一般介紹花卉扦插、髮根的文章中,都會建議大家用蛭石來作爲介質。所闡述的道理不過是因爲蛭石不含養分,比較素淨等等,但實際真正的原因卻是利用了蛭石的離子交換能力。

但是蛭石也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易碎,時間一長就會變成粉末,並且會相互粘連,最終導致土壤結構的破壞,土壤板結。所以蛭石只能作爲幼苗、弱苗期的復壯或扦插髮根時的臨時介質,並不太適合大型植物使用。

(6) 珍珠岩

也是一種疏水、透氣的材料,除了價格便宜,其他沒有什麼優點,規模化大批量種植的時候可以替代蘭石使用,以節約成本。但是,家庭種植,不建議使用。一來是因爲重量太輕,一澆水就到處跑,極其不美觀。二來;這種材料粉塵極大,可能含有重金屬成分,從環保及人體健康角度來講,是不符合要求的。

2、栽培介質的應用

以上,明眼人可以看出,我還是偏向於赤玉土的。的確,用到現在,兜了不少圈子,我覺得還是赤玉最好用。我不追求什麼特殊效果,只要植物健康,哪怕外形上不那麼標準也無所謂的。所以中規中矩的赤玉無疑就是首選了。

當然,再好用的東西也需要使用技巧,相比日本人大比例的使用赤玉、鹿沼等材料,國內更傾向於混合配比,一般玩家都會用輕石,泥炭,蘭石等材料進行搭配,主要原因當然是讓土壤成分儘可能的豐富,以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再就是部分高級玩家也看到了赤玉土的不足,利用配比來揚長避短。取各種材料的各異的特性來滿足自身不同的需求。

對於我們重點關注的多肉植物來講,進行配土有2個系統,一是以瓦葦爲代表的肉質根植物,二是以生石花爲代表的半木質鬚根性植物。

(1) 瓦葦類植物的配土

瓦葦類植物,我們前面講過,具有粗大多汁的肉質根羣,對土壤的要求是透氣大於保水。在配土中,需要大量利用土壤的透氣能力,儘可能配出能滿足空氣流通同時又能保持溼潤、肥沃的栽培介質。但也要同時考慮到盆土整體對植物的支撐能力。

知道了赤玉的特性,配方中的主材當然就是赤玉,但是赤玉土養分不全,大比例使用會造出植物營養的缺失,而家庭栽培用肥很難掌握,所以就需要我們提前在土壤裏添加營養物質。這裏建議營養物質使用泥炭,並且最好是由東北泥炭衍生出來的顆粒泥炭。從而在增加土壤養分的同時,保持土壤的團粒結構,保持透氣性。

當然,對於技術成熟的老手來說,纖維狀的泥炭能產生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爲前面講過,纖維狀的結構可以營造根部的微環境,而且可以增加根系和土壤的接觸面積。所以,對於能夠妥善控制水分的同學來說,使用纖維狀的泥炭相比使用顆粒泥炭,能夠更加有利於根毛的附着以及生長,從而大幅提高植物的生長速度。對於生長緩慢的瓦葦類植物來說,提高生長速度也就意味着早日體現植物的性質,早日開花結果,繁育下一代。

其次是疏水類材料的添加,赤玉土雖然是團粒結構,土粒間有大量的空隙可以排出多餘的水分,但是由於顆粒本身就有很大的蓄水量,而且赤玉時間一長在根系的作用下也會散裂,所以,還是需要結構相對穩固的蘭石來加強和維護盆土的透水能力並且降低平均含水量。蘭石是配土中的調節劑,可以通過增減蘭石來配出適合不同植物使用的介質。

以上3種成分,分別定義爲:主土、營養添加物、含水量控制材料,顆粒大小3-6CM,纖維泥炭的話,要用1毫米的篩子篩去粉末後使用。這3樣配比可以滿足植物的大部分需要。至於其他材料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適當添加了,比如喜歡色彩豐富點可以加點紅色的火山石,植金石。有旺根需要的可以添加蛭石,種生石花的同學可以加點薰炭(這東西實際上只能起到調節土壤酸鹼度的作用,所以在瓦葦栽培時沒什麼用處,除非是半炭化的,可以略微提供有機質)等等。

介紹幾種個人正在使用的,比較稱心的配土:

赤玉:蘭石:顆粒泥炭=5:3:2 顆粒大小3-6MM適合深盆,和粗大根的品種:如萬象、玉扇等。

赤玉:蘭石:纖維泥炭=4:4:2 顆粒大小3-6mm適合淺盆,根系不那麼粗大的品種或者是正在發育的半大苗。

微粒赤玉:蛭石:微粒蘭石=1:1:1 顆粒大小1-3mm適合葉插髮根及幼苗的栽培。注意配比中的蛭石,請複習前面關於離子交換及親根性的知識。

(2) 番杏類的配土

番杏類植物大多以半木質化鬚根爲主,並且由於此類植物有休眠的特性,需要在某個時期保持盆土的乾燥,所以配土的關鍵在於需要同時滿足鬚根需要的緊密環境以及快乾的要求。

緊密和快乾,這兩個概念看起來矛盾,其實從原產地的土壤進行分析,這兩個特性是同時存在的。原產地的砂質土壤正是有以上2個同時存在的特性,才能保證植物的生長。歐美等地的愛好者也喜歡用類似的沙土進行番杏科植物的栽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們前面講過,家庭環境最好是用其他東西來替代,以避免過大的土壤密度造成盆土重量的超標,影響栽培的規模。

還是以赤玉、蘭石爲主,這裏需要用到的是1-3顆粒的赤玉和蘭石,另外考慮到營養成分,纖維狀的泥炭也必須添加。這樣就可以初步配出類似於瓦葦栽培的合成土壤,但是這僅僅滿足了緻密的要求,對於快乾的要求還是沒有考慮到。所以我們需要在以上這個配比中加入適當的蛭石,前面講過,蛭石有很強的旺盛羣根的作用和水分傳導能力,前者對於鬚根類植物是大有益處的,而後者可以讓盆下部的水分及時傳導到盆面上快速蒸發,正好也應對了盆土快乾的要求。而番杏類植物一年一換盆的栽培手法,則會使蛭石容易碎裂板結的弊端被彌補。另外,蛭石還可以大幅降低盆土密度,減輕重量,從根本上把家庭栽培的配土和原生地土壤區別開來。凸顯了家庭配土的優勢。

提供本人種植番杏的土壤配比:

赤玉:蘭石:纖維泥炭:蛭石=1:1:1:1 另加少許薰炭,顆粒大小1-3mm適合生石花及肉椎的2年以上及成株。

赤玉:蛭石:纖維泥炭=1:1:1 顆粒大小1mm左右,適合2年內幼苗期。

蛭石粉末:纖維泥炭粉末=1:2 適合播種

對於植料的配比,很多文獻中強調因地制宜,根據個人養護的習慣來調節植料的配比。但是這裏建議;應該是根據植料的配比,然後改變自己的養護習慣。因爲植料的配比不具有隨意性,相反,應該是非常嚴謹,並且是唯一的,最多隻能根據所在地的維度來調節。相信配土存在着一個唯一的“公式”,只是暫時還沒有人將他總結出來而已。

3、 植料的回收利用

家庭栽培的條件限制,配的再好的植料也有使用壽命。由於澆灌用水的長期沖刷,植料原先團粒狀的結構會因爲有機質的大量流失而被破壞。植料會逐漸粉化、板結。相比大自然中土壤依靠空氣、落葉、有機體的死亡腐化等形式進行自我更新來說。家庭栽培中的盆土是需要人爲給予更新的。

但是換下來的植料中,其中有很多材料還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形狀。(比如蘭石等)全部倒掉明顯是不符合環保和節約精神的。所以,對於這種比大米還貴的土,很多同學選擇了回收再利用。

物盡其用,當然是好事,但是各位估計也都知道舊土的危害,無非是選擇性失憶而已。。。。。。

首先舊土裏有大量的酸性物質,恐怕大家也知道,這個酸性物質是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新陳代謝的產物。有教科書上還講這是植物根系用來中和土壤鹼性的一種自我保護。總之這個酸性物質不僅僅是“酸性”這麼簡單,要不然,酸性的土壤豈不是更加適合植物的生長,又何來換土一說?土壤中的腐植酸和代謝出來的酸是兩碼事,前者是養分後者是廢物。雖然都是PH值小於7,但是後者的化學成分要複雜的多,對於植物健康的影響也是未知的。

其次是鹽分的堆積,養護的過程中難免有施肥打藥的時候,平時澆的水裏也或多或少會有鹽分沉澱。這些最後都會滲透進土壤中堆積起來,雖然澆花的時候會沖掉一點,但是澆進去的水同時又會帶入新的鹽分。所以盆土裏的鹽分只會越來越多。

再次就是枯葉爛根,這兩樣東西在自然界是綠色堆肥,而在花盆裏就變成了細菌的溫牀,有時候我們翻盆(特別是深盆)會看到盆土內有成片的菌毛生長,顏色有黃色、藍綠色,這就是植物自己的根系腐爛後滋長的細菌。多肉植物不比草花,根系不太會分泌抑菌物質,一點雜菌都可能造成盆土的污染,輕則爛根滯長,重者傳染全身。自己的爛根尚且如此,換做舊土裏不知道什麼年代的爛根,後果可想而知。

最後就是養分的缺失,舊土在花盆裏長期受到澆灌沖刷,加上養多肉的同學都喜歡把土弄的非常通透,所以,相比養草花,多肉植物用土承受的水流流速更快,相應營養物質流失也更加嚴重。相比新土,舊土裏可溶於水的,也就是可供植物吸收的有效成分,會少的多。

不過,舊土也有個好處,以赤玉爲例。一年以上的盆中舊土,其中尚未粉化的部分在長期的澆灌下,顆粒中的空隙會大幅增加,顆粒會更加通透,這樣的土從物理的透氣、透水角度來講,幾乎沒有任何一種現成的材料能夠與之媲美。應該也算是一種時間積累出來的特性吧。

鑑於以上,舊土必須被正確處理後纔可以再次使用。針對以上幾點缺陷,給出瞭如下處理方案,請大家探討。

(1) 用2毫米孔徑篩子先進行過濾,因爲顆粒土在植物的根系伸展、擠壓下會碎裂、粉化,所以根系周圍的土一般都是碎的,去除2毫米以下的碎末,也就等於去除了根系排泄物最多的部分。

(2) 倒入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達到消毒和去除多餘的鹽分的目的,並利用蘭石、赤玉等材料密度不同的特性進行分離,方便後續區別處理。分離的同時注意漂浮在水面上的枯葉爛根,務必處理乾淨

(3) 撈出晾曬,如果混合土分離的不乾淨,曬乾後可以反覆進行浸泡——晾曬的步驟,但是不必用高錳酸鉀,用清水即可。

(4) 晾乾後,蘭石可以直接混入新土中使用,比例不變,而處理後舊赤玉土應該混入相同體積的新赤玉與一半體積顆粒泥炭,(比例折算爲2:2:1)裝袋待用,正常使用時,按照前面講的赤玉土比例摻入(也就是說把這個混合土當做全部是赤玉土來用,原因是舊赤玉很通透但是缺養分,顆粒泥炭有養分但是不通透,混在一起正好相互抵消)

六、溫差對多肉植物的影響及其控制

1、溫差對多肉植物的影響

對於原產南非的多肉植物來說,大多數品種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在12-28度之間,這個數據應該也正是原產地生長季節的高低平均溫度。

以杭州爲代表的江南地區,由於地處南北氣流交匯鬥爭的地帶,經常是冷空氣剛走,副熱帶高壓就佔據了主導。全年能夠維持12-28度的日子只有5、6、10、11大約4個月時間,其他大部分月份不是太冷就是太熱,以至於時常剛脫棉衣就直接過渡到短袖,穿了兩天短袖突然又要穿毛衣了。(杭州的春秋裝不好賣也就是這個道理)

這樣的氣候,人勉強可以承受,但是對於植物來說,特別是多肉植物,則是相當麻煩的。有人說,大溫差能夠促進植物生長。沒錯,晝夜溫差的確能夠促進植物生長。但是這個生長的原理你可能沒搞明白。那就聽我慢慢的講給你聽。。。。。。

植物生長的好壞,取決於體內養分積累的多少。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個製造養分的過程,在合理的溫度上限內,溫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強,製造的養分也就越多。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做是對植物養分積累的一個加分過程。

到了晚上,由於沒有光,大多數植物製造養分的生理作用停止,加分爲零。但是植物的蒸騰作用還是在繼續。所謂蒸騰作用就是植物依靠環境溫度使葉片蒸發體內的水分,同時靠蒸發作用帶來的虹吸效應,促使根系吸水,這個過程是需要消耗植物體內的養分的,對於植物的養分積累也可以看做是個減分過程。環境溫度越高,蒸騰作用越大,減分越多,所以一天下來植物能積聚多少養分,就取決於白天製造多少,晚上消耗多少。

通過以上的解釋,相信大家應該有了認識。白天溫度越高,植物製造的養分就越多,晚上溫度越低,植物消耗的養分就越少。晝夜溫差的效應就體現在這裏。新疆的葡萄爲什麼甜的粘牙?新疆的番茄爲什麼能吃出柿子味道?不是巴郎子們勤勞,而是“早穿皮襖午穿紗”的氣候使然。

好了,既然知道了這原理,相信應該沒人跟我爭辯突然升溫、降溫導致的以天爲單位的溫差和晝夜溫差這個兩個概念的區別了。

其實,氣候原因突然的升、降溫,對植物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極其嚴重的傷害作用,不光會打亂植物的正常生理秩序,還會促使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從生理秩序上來講;比如春天,好不容易氣溫回升了一段時間,植物開始有了生長的跡象,你也已經開始屁顛顛的澆水施肥,忙的不亦樂乎。突然就降溫了,剛長出來的新葉立刻僵在哪裏,不說你澆下去的水,施下去的肥會有什麼後果。光是這片僵住的葉子往後就可能引發你砍頭的衝動。你說你不砍,好,不砍,過幾個月僵葉子開始長了,上面是尖的,下面是圓的,整個一葫蘆造型。。。。。。這還是好的,索性全部都是這造型還能當個新品種騙騙自己。問題是一圈好葉子就這麼一片葫蘆葉。你說你還砍不砍?再就是意外事故,高溫後突然降溫倒是沒事,南非多肉在短時零下是沒問題的。但是低溫後突然升溫就麻煩了。大冬天的,氣溫突然回升到25度,好好花棚裏悶着的,溫度一下子飆到50度。完了,等你晚上回去,一棚子熱騰騰的粉蒸肉等着你揭蓋呢。。。。。。除了這些還有病蟲害,真菌等,都和溫度突然的變化有關聯。

這一小節的總結我覺得需要單獨陳述一下——溫差能促使多肉植物的生長和營養物資的積累,但是必須是受控的晝夜溫差,天氣突然變化導致的溫差,對植物有害無利。

2、如何製造、利用溫差

家庭栽培環境,也就定義了我們很難做到大棚那樣完美的人工溫差。(大棚依靠聚酯薄膜的密閉作用,能在陽光下儲存熱量,以增加白天氣溫的方式拉大溫差)。但是,家庭也有家庭的好處,只要不是住在涼亭裏,至少冬暖夏涼,不會出現極限溫度還是能夠做到的。那麼如何製造溫差,就需要在家裏這個不十分明顯的溫差下想辦法了。

(1)如何在冬季製造溫差

雖然在前面講到,我還是提倡順其自然,儘量不折騰,儘量利用現有的環境設施。但是對於南方嚴酷的冬季來說。順其自然也等於是承認了多肉植物,特別是瓦葦類植物將近半年的休眠期。這對於廣大南方花友來說是不公平的。所以冬季的溫差以白天保溫爲主要手段。

保溫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密閉,上海有花友利用大型的整理箱或者窗臺外面搭建“鴿子籠”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我對以上兩種方法是持肯定態度的。前面說水分控制的時候我不提倡,但是說到在冬季進行保溫,我覺得這兩個辦法還是可行的。

但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陷;整理箱體積過小,對於養植規模較大的花友來說實屬杯水車薪。鴿子籠在白天能起作用,但是到了晚上窗臺外面的冷風一吹,內部溫度立馬跌近氣溫,以杭州冬天最冷零下5度的氣溫來看,不出一個禮拜,瓦葦的葉子就會全部發白起霧,然後再開春後開始腐爛。除非加裝空氣加熱線和溫控,這兩樣東西有電工證的人都是不敢用的,爲什麼?你去考個電工證出來就知道了。

說到底,能少折騰還是少折騰,在現有的花架上進行包封是比較環保的辦法。常見的花架一般分兩種,木製的和金屬的。木製的花架建議用陽光板直接包封,(比較美觀,保溫效果也好)除了正面和底面以外,其餘4面全部可以用木螺絲進行固定。正面可以用大棚膜或者軟玻璃燈做成挑簾的形式,以方便打開。花架底下可以用幾個接水盤放點水擺在下面,一來起到增溼的作用,2來水可以儲存白天的熱量在晚上緩慢釋放,防止晚上太陽曬不到降溫太快。金屬的花架可以全部用大棚膜包封,爲增強保溫效果可以用雙層甚至4層。其他合木製花架一樣。

這樣經過處理的花架,需要擺在白天曬的到太陽的地方,一般在室外溫度5度左右的晴朗天氣,棚內溫度可以上升到25度左右。而晚上,不管外界氣溫有多低,由於在家庭環境的雙重保溫作用下,棚內溫度可以略高於室溫。

以上方法適用於瓦葦和番杏類植物。

(2)如何在夏季製造溫差

這個命題比較悲劇,南方的桑拿天熱氣無孔不入,除了空調似乎沒有太好的辦法。白天就不說了,窨井蓋上煎雞蛋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晚上稍許好點,至少室外能低於30度,但是室內,白天30度——晚上30度的零溫差卻是很難改變的,你說有空調吧,畢竟家庭有中央空調的還是少數。用分體空調的,晚上也就臥室裏會開空調,你總不會把花放臥室裏吧。也有同學在花房甚至花棚裏裝小型空調,這當然是個好辦法。但是人人都能這麼幹嗎?

我們講過,瓦葦夏季是深休眠,是生長季節告一段落的標誌,相比冬季休眠,夏季休眠是個生理週期行爲,控制下的休眠,能夠讓植物積聚下個生長季節生長的動力,對於植物來說,是相對有利的。所以在夏季我們製造溫差的目的不在於生長,而是保持,適當的拉大夏季休眠期的溫差,能避免植物因爲高溫產生的生理障礙。也可以通過晚間的相對低溫,使白天積聚在盆土內的熱量散發,藉以維持根系的健康。

所以,夏季溫差以降低夜間溫度爲主,白天任其自然,只要做好遮陰工作,該幾度就讓它幾度吧。晚上在不利用空調設備的情況下,利用噴霧,電扇等物理降溫方式進行降溫。噴霧需要噴到土面變色,植物表面覆蓋水珠,然後開啓電扇吹風。水分蒸發能帶走熱量。使用這個辦法經測量得出的數據是——在盛夏季節,晚上8點以後,花盆周圍氣溫32度的情況下,經過噴霧,吹風后1小時即可降溫至29度。然後再配合開窗通風,或利用房間空調風分享等辦法,晚上花房最低氣溫可以達到與戶外溫度相當(27度左右),對於瓦葦度夏休眠來說,這個低溫足夠了。

以上方法僅適用於瓦葦植物,對於番杏植物來說,建議夏季不斷水放養,只要是2年以上的健康苗,越曬越精神。

(3)如何在其他季節制造溫差

冬季以白天保溫爲主,夏季以晚間降溫爲主。那麼到了黃金的春秋季節就需要以親近自然爲主了。

親近自然,指的就是使栽培環境溫差接近室外溫差。南方的春秋季節戶外有10——15度左右的天然大溫差,再加上戶外的新鮮空氣,天然玉露滋潤,浪費了實在可惜。

這裏的方法就不用多說了,開窗自然通風,電扇強制通風,露天放養,等等等等。只要讓花房變成涼亭,目的就算達到了。當然要謹防前面說過的倒春寒以及副熱帶高壓復辟。

(4)溫差的利用

學會了製造溫差,我們就可以藉此調節植物的生長。大家在日本網站上看到或肥胖,或矮狀的標本株,也是大量利用溫差的結果。

對於多肉植物來說,理論休眠期前幾個星期是生殖生長階段。這個階段表象上的生長會很弱,但是植物體內營養物質的積累速度卻達到了高潮。並且不同科屬的植物時間是不同的——瓦葦植物表現在初夏,番杏植物表現在深秋。

在這段時間,通過加大溫差可以增進植物營養物質的積累,植物會因爲體內幹物質的增多而變的肥胖,莖葉的粗壯則可以讓生長期積累下來的徒長現象得以糾正。再加上夜間低溫造成的生長緩慢,植物自然會體現出矮胖的特徵。甚至,足夠的溫差可以抵消採光不足造成的徒長,不過沒有測試過,順帶一說而已。

再者,溫差爲植物的花芽分化提供外界條件。經過溫差調節的植物,在隨後到來的花期開花會更齊、更猛,花朵更健壯。無論是對於瓦葦的雜交還是番杏的觀花,都非常有益。試想,羣栽的生石花在一夜間集體盛放,那個感覺,不是親眼目睹是無法感受的。

溫差對於瓦葦植物控制花期也很重要,相信有過雜交經驗的同學都只是,明明已經早就計劃好的配對,偏偏等不到其中一株及時開花,而不得不放棄。不過幸好,我們還有溫差可以利用,加大溫差,特別是提高白天的高溫,可以促進植物的花芽分花,這是個不變的公理,不需要證明。通過控制白天的高溫,可以控制瓦葦植物開花的時間。白天溫度越高,花芽分化速度越快,否則則越慢。以此來對雜交植物的開花時間進行調節和統一。打個比方:比方說想讓兩株瓦葦雜交,其中一個花杆已經30公分高了,另一個纔剛露頭,那趕緊,把長的快的那個丟窗臺上去,另一個放花棚裏悶着,悶着悶着開花速度就一樣了。。。。。。

不過,對於花期本身就不是一個季節的瓦葦植物,調節溫差的辦法可能沒那麼管用了,以壽類爲例,比方說,開花最早的是康平4月份就開花了,而開花最遲的是青蟹,6月份花劍才冒頭。這樣的差距靠家庭栽培的溫差調節幾乎是無效的。不過估計大棚裏可以做到,否則,家裏的康平*青蟹的雜交苗子就可能是從火星上來的了。

另外,利用溫差還可以控制盆內的病蟲害。特別是春秋季節,晚間的適當低溫,可以抑制盆內細菌的生長和害蟲的活動能力,最終目的是減少藥物的使用,達到環保養花的目的。

溫差還可以增加植料顆粒的熱脹冷縮,通過土壤自身的物理變化,間接地達到改良土質的目的。

總之,合理地利用溫差是培養好瓦葦植物的關鍵,如果說陽光,水分,植料是家庭栽培植物的主食的話,那麼以上3項只能解決植物的溫飽,而適宜的溫差卻是一劑補藥,可以讓植物在溫飽的基礎上進入小康水平。

南非瓦葦、番杏多肉植物的家庭種植(三)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duorouzhiwu/keshu/3419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