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多肉植物 > 其他科屬 > 南非瓦葦、番杏多肉植物的家庭種植(一)
手機版

南非瓦葦、番杏多肉植物的家庭種植(一)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2.58W 次

南非,地處非洲大陸南部,絕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草原類型氣候,夏季多雨,冬季乾燥。由於受印度洋暖流和大西洋寒流的影響,南非東海岸和西海岸的氣候差異非常明顯。東部溫暖、潮溼,而西部則比較乾旱。正因爲如此,東海岸的陸生植物種類明顯大於其他地區,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百合科瓦葦屬植物,(也稱12卷屬、獨尾草屬)和番杏科中的大部分種類就生長的南非東海岸。

對於多肉植物的的栽培,我涉獵並不很深,主要研究方向也就是以上所述的兩種,雖然,對於原產墨西哥的龍舌蘭科植物也略有了解,但由於氣候環境等原因,從栽培研究角度來講龍舌蘭科植物是屬於另一個系統,所以暫時不在以下篇幅中探討。

家庭栽培是一種模糊概念的栽培形式,由於環境、條件的限制,在家庭環境裏不可能爲滿足不同種類植物生理需求上的微小區別而進行分門別類的管理,而只能根據相同產地的植物具有相對較大共性這一特點,進行相對統一的管理。比如冬種型多肉植物各品種間習性差別就不是很大,雖然品種繁多,真要認真起來,100種植物可以有100種養法,但是如果你裝傻充愣,當他們是一個品種,一樣的伺候,最後長的也不過如此。這就是所說的模糊栽培概念。這個概念的原則就是——充分利用可支配的空間,用最小的代價養好更多的植物。而也正是因爲有這樣模糊概念的思想指導,本篇才能夠得以成文。

南非瓦葦、番杏多肉植物的家庭種植(一)

一、家庭環境的定義及特點

所謂家庭栽培的定義不是說這塊地方是你家的就是家庭環境,(現在社會貧富差距這麼大,住500平方花園別墅和住廚房廁所一把抓的鴿子籠當然不能相提並論)爲了不引起不必要的爭論,杜絕一切不和諧因素。有必要先在這裏定義一下,我認爲的家庭環境是指:僅在居室內陽臺、窗臺、花架等簡易環境豢養,並在沒有人工藥物、激素等高科技手段干預下的業餘栽培。露天的庭院、露臺、小型溫室等不在此列,當然,局部利用簡易手段進行的加溫、加溼等應該屬於家庭環境範疇。

家庭環境的主要特點是:

1、以室內、非露天環境爲主,上部空間有遮蔽,很少有直射陽光,採光主要依靠散射光。(別以爲你拉把躺椅坐陽臺上曬太陽的行爲就是日光浴,透過雨棚和玻璃的光線只能稱作爲光線,而不能叫做陽光,或者你可以先到馬路上去感受一下)

2、晝夜溫差低於天氣預報的理論溫差,並且高溫不高,低溫不低,全天高低極限溫度均接近與當地當天的平均溫度。如果不是這樣,我只能認爲你住在涼亭裏。

3、空間較閉塞,空氣流通量及對流強度需依靠人工手段干涉,澆水後溼氣易聚集,但正常情況下空氣溼度變化不大,且全天平均值小於室外空氣溼度平均值。

4、家庭栽培養護實施者大多爲普通愛好者,非專業人士。不懂什麼叫激素水平、什麼是農藥的藥理作用、什麼叫植物的生理結構等等。當然,基礎的知識還是需要一點的,否則,把顆生石花養成長鼻王還沾沾自喜,那勢必是要影響到這篇文章的普及效果。

二、南非多肉植物的生理特性

南非東海岸由於地理位置特殊,環境氣候怪異,所以特產的多肉植物也很有個性。拋開特立獨行的不說,總的來講,這些植物喜涼厭熱,但又不能抵抗冰點。喜溼厭燥,但又不習慣積水。喜陽怕陰,但又不能過分暴曬。最後,最大的特點是,把以上三項融會貫通而後變本加厲地反其道而行之,它居然也照樣活的好好的。。。。。。當然,要到達這個程度也是有先決條件的,普遍情況下,在各位家裏,杯具事件應該是一直在發生。

1、瓦葦屬植物的生理特性

瓦葦植物是冬種型植物,南非當地5-8月的冬季,雨量充沛,正是生長的季節。既然是冬種型植物,那就說明此物種喜涼,但是南非畢竟是非洲,靠近赤道,地理位置決定它哪怕是冬季氣溫也不會太低,以南非開普敦爲例,當地冬季平均氣溫爲7度,而白天日光下一般會短暫上升到25度左右,晚上偶爾也有2-3度的極限低溫。不過總體來講,這個氣溫比我們南方城市的冬天好過多了不公平的事情還有;每年11月-次年2月是南非的夏季,平均氣溫26度,由於地理環境影響,晚上經常有15度左右的低溫出現。這就是所謂的冬暖夏涼的風水寶地啊。對於我們廣大飽受南方氣候折磨的花友們,南非絕對是可以排進移民目的地首位的。

原產地的夏季,由於罕有降雨,所以大多數瓦葦植物處於保護性休眠狀態,極少有夏季生長的品種,除了少數高原性的稀有種外,其他品種大多會靠縮短身形,半截入土的形式來抵禦強烈的日照及水分的蒸發。不過幸好,由於晝夜溫差極大,而且海上的水汽也會經常侵蝕內地,所以在晚間會在植物表面凝聚成水珠,稍微滋潤一下乾涸的生命,這也就是爲什麼原生地的瓦葦能夠在夏季長期缺水的情況下延續生命的原因。

瓦葦屬植物屬於半陰生植物,當然,所謂的半陰生也是比較而言的,這裏所說的半陰生,並不是說要長期放在遮蔽的地方,而是接受光照的程度和時間。從原產地植物圖片上來看,裸露的岩石地帶,瓦葦植物的數量明顯很少,狀態也不十分飽滿,甚至可以用乾癟,焦枯等字眼來形容,而林下,草叢中,瓦葦植物的數量及表觀相對就比較充裕,相信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日照。根據經驗及相關文獻參考,認爲瓦葦植物適合每天3-4小時中等偏弱強度的日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半陰生。

既然是半陰生植物,那相對來說,其水分的需求也必須與之匹配。從邏輯上來分析,既然怕暴曬,那一定是怕水分的損失,所以水分的不間斷供應是必須的,而在非洲這樣晴熱少雨的地理環境下,註定了原產地不可能有常年充沛的雨量,這樣就需要植物具有水分儲備的能力,而具有水分儲備能力的同時,也說明了瓦葦植物同時也具有抗旱能力。而一般具有若干抗性的植物,一下子給他太多,反而會撐死。這是個共識,也算是這個論述過程中的公理,不需證明。由此,最終的結論就是,瓦葦需要水,但不需要經常大量的水。換成聽的懂的話——把水分供給分爲溼、潮、潤、幹四檔的話,那瓦葦應該適用“潤”。

瓦葦植物的儲水能力,以及原產地的土質關係(這是相對於原產墨西哥的仙人掌類植物來說的)造成了瓦葦具有粗大的肉質根系,而並非是仙人球之類的毛細根。肉質根系的需氧量會很大,不同於毛細根,肉質根的大部分作用是儲存及輸送養分,起了一個“管道”的作用,所以其表皮細胞略顯粗大、緊密,作用當然是爲了鞏固其物理形態,相當於強化“管道”作用的意思。但是這樣的組織往往新陳代謝緩慢,老去的細胞得不到及時補充。死細胞在缺氧的環境下,極易被厭氧菌作爲滋生的溫牀——這就是肉質根容易腐爛的原因。但是瓦葦的根系也並不完全不同於仙人球類的根系,他們有一個很杯具的共同點,就是滲透壓極低,也就是外界土壤的鹽分非常容易滲透進細胞組織,導致細胞脫水。醃肉鹽菜我們都會,一塊肥嘟嘟的鮮肉或者是白菜,撒上一把鹽,過個半小時就會流一地的水。螞蝗也是,碰到鹽就化水。這就是利用了滲透壓的原理。而瓦葦之類的根系滲透壓,可能只能和臥牛、螞蝗相比。這當然是和原產地缺水有關,較低的滲透壓可以讓外界有限的水分更加方便的被吸收。

2、番杏科植物的生理特性

生石花和肉椎,也是南非東海岸的代表性多肉植物,區別於前面介紹的瓦葦屬,這兩個屬的植物大多生長在岩石裸露地帶,整日陽光暴曬,缺衣少食,每年只要有那麼幾毫米的降雨,就可以讓她們在繁殖季節歡樂地生兒育女。而一旦老天開眼,多撒了幾滴雨水,那往往會造成大批腐爛的嚴重後果,基本上,此類植物是屬於典型的不知好歹型,環境越惡劣(相對於大多數植物來講)長的越繁榮。

比較瓦葦,生石花和肉椎屬於全陽植物、有帶主根的半木質根系,需水量極低,(如大津繪等品種原產地年降雨量只有幾毫米)植物的抗性和抵禦外界侵蝕的能力強過瓦葦,特別是對於低溫的承受能力(大約可以經受短時零下5度的低溫)。

與瓦葦的共同點是,同屬冬種型、根系滲透壓也很低。

三、陽光及南非多肉植物對於陽光的追求

1、陽光的作用

萬物生長靠陽光,一天不曬憋的慌。古人折磨囚犯,喜歡把人關進地牢,剝奪人家曬太陽的權利,由此可見陽光對於生物的重要性。

相比動物而言,植物對於陽光的依賴性更高,因爲光線能幫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供應全身。有人會說,植物有根啊,植物的根纔是吸收養分的。。。。。。我只能說,拜託把初中生物課本找出來。植物的根系吸收的只是原料,原料要經過輸送到達葉片,然後通過葉綠素、二氧化碳、以及光線的催化發生光合作用,最終生成能供植物消耗的糖分。就好比你血管裏流過的是血液而不是大米。

陽光當然指的是全光譜的自然光,所謂全光譜,就是經過三棱折射後能反映出7種單色可見光的光線,所謂自然光,就是除了可見光以外還應該包括UVA、UVB、UVC等不可見波段的複合光線。其中對植物生長起主要調節作用的是可見光譜裏的紅、藍光,以及UVA、UVB、UVC。現在市面上有高科技的紅藍植物生長燈,據說效果也不錯,不過使用成本估計遠遠大於一般家庭栽培植物的價格。知道有這麼個東西也就算了,別當真。

2、陽光中不可見光的介紹

UVA,波長320~400nm,又稱爲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它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穿過大部分的透明材料,破壞生物表皮細胞,促進細胞老化,反應到人體,就會曬黑。MM們日防夜防的就是這個東東。而對於多肉植物來講,這個波段的光線能促進表皮細胞老化,讓外殼堅硬、厚實,看起來不會那麼水靈,但同時植物的抗性會增強,對外界物理性破壞的抵抗力會大幅增加,特別是家裏住着的地方小區環境好的,放在外面的植物在野鳥、松鼠之類的禽獸蹂躪下能極大程度的提高抵抗力及成活率。更爲重要的是,表皮適度老化的植物,能避免在突然增強的陽光下的曬傷,所以給予適當適度的UVA鍛鍊,是家庭栽培必須要注意的。

UVB,波長275~320nm,又稱爲中波紅斑效應紫外線,中等穿透力。經過大氣層只有2%左右的能到達地面。這個波段的紫外光能幫助動物體內礦物質代謝和維生素D的形成,我們曬太陽其實就是在曬UVB,所以喜歡叫它生命射線。UVB對植物來說,是促進光合作用的一部分,只不過他的促進作用是相反的。從表象上來說,它可以使植物矮化,從而可以將養分大量地積累到植物的根莖部,最終目的是通過營養的積累提高植物的體質,促進開花、結果。如果沒有UVB,那世界上植物都會變成軟趴趴的韭菜秧子。(林妹妹的體格,姚明的身高,大家可以發揮一下想象)從家庭栽培多肉植物的角度來說,UVB的照射,可以讓植物矮化,緊湊,表象上是更加美觀,實質上是增加了抗性。前面說的長鼻王就是反面教材。

UVC,波長200~275nm,又稱爲短波滅菌紫外線。主要功能是殺菌,過強的照射會讓細胞大量死亡,反應到人體就是皮膚癌變,反應到植物就是灼傷、焦枯。我喜歡叫它滅殺射線。不過幸好,它的穿透能力最弱,無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而且穿越大氣層過程中,大部分被臭氧層所吸收,(所以,保護臭氧層很重要。。。。。。)而對於家庭栽培多肉植物來講,由於藥物普遍用量較少,爲了植物的健康、滅菌的需要,適當的接受UVC照射是必須的,一來可以殺滅植物表面或周圍環境的有害菌羣,二來同樣也可以促使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道理等同於UVA。

3、植物對光的追求

那麼,家庭環境下的南非多肉植物對於陽光的追求又有怎樣的特點呢?如果你夠聰明,那在看過上面的“生理特性”和“陽光”後應該已經有體會了,如果還沒有體會,那也不能表示你遲鈍,只能說明你比較好學。既然你這麼愛學習,那就繼續聽我掰。

家庭環境中,前面已經說過,由於有遮蔽,所以大部分時間沒有直射光,而且由於有雨棚、窗戶等物體的攔截,所以,哪怕照進來的光線也會缺乏足夠的不可見光(如UVB,在單層玻璃的過濾下,損失率達到80%以上,主要原因是普通玻璃裏的鉛元素),而過多刻意加強的光照又會造成UBA和UVC的過量,原本水靈靈的植物要麼被曬傷,要麼變的老卡卡。應該可以說,家庭栽培多肉植物的環境是一個病態的環境,是一個先天不足的環境。這和你用了多少肥料,澆了多少水無關,這個是先天造成的。除非你願意把家裏的天花板敲掉,不過我估計住在你樓上的鄰居不會答應。

這樣先天不足的環境會造成很多不良後果,比如:植物徒長、抗性降低、真菌爆發、細菌蔓延要麼就是曬傷、曬死、曬的象乾屍。。。。。。我們平時養花,經常會聽人說,養花要露天,室內養的長不旺,養人不養花等等,這些話雖然出自於民間百姓,但是仔細研究,其實都有科學道理。關鍵問題也就是這個“光”字。

事實上,也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除了砸天花板,還有其他很多辦法可以來糾正或者彌補缺光的不利條件。比如,藥物、控水、採光方法、加大溫差,根據季節分別對待等等。“藥物”不是我的特長,一定是要被放棄的。而“控水”我把他歸類在“水分”這一章節,現在也不說,這一章先說說其他兩種方法。

(1)陽臺族有效利用陽光的竅門

大多數公寓樓陽臺族,應該都有個陽臺,(我承認這是句廢話,沒陽臺還養什麼花呢)大部分陽臺是包封的,包封的陽臺採光條件不錯,但是前面也說了,玻璃會阻斷紫外線,所以我建議在你可以控制的前提下,儘量長時間打開窗戶。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特別是對於番杏科植物,在全光譜的散射光的環境下,也遠遠好過光譜缺失的直射光。我曾經在家裏做過試驗,陽臺無遮擋散射光下栽培的生石花和同樣年紀、大小、品種但是在臥室飄窗隔着玻璃曬太陽的生石花比較,前者明顯矮胖、結實,而且表皮老化的很舒服,完全不象後者那麼水靈。甚至,在夏季,休眠也不明顯。翻盆後就更有體會了,前者根系主根分明、粗壯、半木質程度不高,側根及毛細根發達,拔起來帶着好大一個土坨,而後者就要弱很多,雖然也很健康,但看起來明顯就是溫室裏出來的娃,受不得風吹雨打。

如果你養的是瓦葦,那還需要注意的是:陽臺是三面開窗的,瓦葦植物要放在東面位置,而後在西窗邊上要放上足夠高度的綠植或是加掛遮陽網。如果陽臺是僅南面開窗,那就需要放在西面位置,理由只有一個,瓦葦需要中等強度的短日照。而早上初升能曬進陽臺的陽光剛好符合這一要求。至於遮陰,如果你的陽臺有雨棚,那完全可以不用考慮。因爲每個季節日照的角度都不同,越是夏季,日照角度越正,中午時分需要遮陰的時候,陽臺裏往往是照不進陽光的。如果你喜歡夏天的植物也是水靈靈的,那用一張單層的50%遮陽率的網就足夠了。假使遮陰了植物還是乾癟,那就要恭喜你了,因爲你又可以翻盆玩泥巴了。

(2)不同季節對採光的選擇

根據南非多肉植物都是冬種型這一特性,家庭栽培,就要充分利用生長季節,因爲南方的氣候四季分明,冬天的低溫和夏天的高溫,都不是瓦葦甚至番杏所能夠承受的,所以這兩個季節,大部分人家裏的植物是處於休眠狀態的,不同的是,瓦葦在冬季是淺休眠,夏季是深休眠。而番杏則正好相反。也有少數條件好的同學會採用加溫或者土製降溫水簾等方式人工調節溫度,使植物繼續生長。不過,相信大多數同學也只能和我一樣,聽之任之,任其自然休眠。(極少數同學夏天或者冬天仍舊大水大肥,唯恐植物吃不夠的不在討論範圍)這樣一來,植物的生長也就只有春夏兩個季節,從我在杭州的氣候來觀察,一般生長高峯是在10月初——12月底,4月初——6月底。

如何最高效率的利用這幾個月時間,也就決定了你家植物的生長速度,有人經常會羨慕別人家的植物長的快,其實別人家的條件和你家也差不多,區別就是人家利用好了這幾個月,而你家的植物在這幾個月裏把精力都花在髮根上了。

要利用好這段時間,給予植物充足的自然光是必不可少的,以瓦葦舉例,在春季,經過一個冬天的連續陰雨,低溫,植物在淺休眠狀態下,體內積聚了不少的毒素,盆土裏的細菌蟲卵也開始蠢蠢欲動。這個時候就需要徐徐漸進地增強光照,幾個月沒開的窗戶也該開一開,一方面陽光下盆土的自然升溫可以催醒植物分泌生長激素,再就是可以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滅盆土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病菌、蟲卵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突然暴曬,前面也說過了,表皮細胞沒來得及老化之前,陽光中的UVA和UVB對植物是致命的。秋季也一樣,除了注意日照強度和植物適應程度以外,秋高氣爽的時候更加要隨時關注植物的狀態,因爲,在南方,秋天的紫外線強度是遠遠大於夏天的。一般,秋天的日照量以植物葉片不再保持嫩綠爲度,如果葉片泛紅,那就說明光照太強了,對於剛從夏季休眠醒來的植物來說,還需要增加遮陰量。

我們前面說的徒長,不包括春秋季節植物快速生長造成的暫時性發散或拔高,控制徒長的最佳時機不在生長的高峯,而是在休眠前那一段時間,也就是南方的12月底和是6月底,因爲那段時間晝夜溫差大,植物也剛好進入營養積累期,這段時間適當地加大光照量,有助於植物矮化,緊密。同時也加大了養分的積累速度,既控制(或者說是糾正)了徒長,也利於休眠前的生理準備。

以上是在保證最快生長速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持植物株型的一種日照方案,這樣養出來的植物可能略顯水靈,不是非常嚴格的緊密、矮胖。對於追求極端株型,並且不考慮生長速度,和植物比壽命長短的同學可能不適用,但是對於以養活,養健康,有空拍幾張照片上論壇讓新手點評爲樂趣的普通家庭業餘愛好者來說,已經足夠了。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duorouzhiwu/keshu/3418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