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桉樹花的文化背景
手機版

桉樹花的文化背景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8.65K 次
桉樹花的文化背景
澳大利亞科學家利用X光射線在桉樹的葉子中發現了微量黃金,據悉這是人類首次在生物體內發現自熱存在的黃金。科學家稱桉樹葉子中之所以存在黃金,是因爲乾旱時期,桉樹的根部在尋找水源時從地下金礦中汲取了少量黃金,隨後黃金被傳輸至樹葉。樹葉中所含的黃金量非常少,500棵生長於金礦區的桉樹的葉子中的含金量可能纔夠打造一枚婚戒。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22日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利用X光射線在桉樹的葉子中發現了微量黃金,據信這是人類首次在生物體內發現自熱存在的黃金。
西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產業研究組織的科學家稱,桉樹葉子中之所以存在黃金,是因爲乾旱時期,桉樹的根部在尋找水源時從地下金礦中汲取了少量黃金,隨後黃金被傳輸至樹葉。
科學家進一步指出,對於植物來說,黃金是有毒的,因此黃金被傳送至樹葉等植物的末端,這樣可以減少破壞性的生化反應。
此外,研究人員表示,樹葉中所含的黃金量非常少,500棵生長於金礦區的桉樹的葉子中的含金量可能纔夠打造一枚婚戒,因此這一發現不會給尋金者帶來財富。不過,科學家指出,這一發現有助於人們以更環保和廉價的方式勘探黃金。

氣候影響
雲南乾旱,桉樹卻被當成罪魁禍首。這種有經濟效益的樹木因生長速度快,在雲南等地廣爲種植,有傳言稱桉樹短期內需水多像“抽水機”,蒸騰旺盛導致水庫水位下降甚至改變當地小氣候,從而令土地乾旱、水源枯竭。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數據上和實際案例上的支持。

進化歷史
桉樹可能起源於白堊紀末,因爲在始新世和中新世早期已經有了斜序脈的種,它的原始類型具有中生系構造特點,其進化主要是在澳大利亞境內順應着地質史的變化而進行,也取決於它對乾燥、乾旱和半乾旱條件的適應,以旱生係爲主,也有中生系和喜冰雪系。

進化方式
旱生系
桉樹對乾旱條件的適應導致了一系列形態、解剖結構的形成。最早適應類型之一是在葉上形成樹膠、絨毛或剛毛,但當乾旱加強時,這種保護並不太有效,因此除了少數情況外,僅在植株幼齡發育期被保留下來,以後的階段是形成蠟層表皮。山區和乾旱區生長的桉樹的幼葉和成熟葉上、樹枝上,或樹幹上都有藍灰色的蠟層。到現代發育階段,桉樹的角質層加厚,以利於它最安全地適應乾燥條件。因此,桉樹的再生性狀都是從中生進化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中生系
澳大利亞北部潮溼地區的各個種,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州潮溼沿海地區和潮溼山區的很多樹都應歸到中生系。
喜冰雪進化系
是一種適應了高山寒冷生態的進化系,它包括了生長在澳大利亞的中部乾燥地區的一些種,這個地區的生存條件是晝夜溫度的劇烈變化,往往白天高溫(炎熱),夜間低溫(嚴寒),這裏的桉樹的進化實質上是一種退化進化,其演變程序爲喬木—亞喬木—小喬木—灌木。   

分佈演化
1982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考察隊古植物專業組在四川省西部地區海拔3700m的理塘縣晚始新世紀地層中,採集到40多號桉屬植物化石標本,這些化石中有桉樹葉子印痕化石,還有果實和花蕾化石。化石初步鑑定是熱魯桉,這種桉樹與現代國內引種的細葉桉和赤桉相似。   
20世紀90年代,在西藏日喀則地區和井岡底斯山還發現有狹葉桉化石。從植物地理學方面看,在距今四五億年前的晚始新世,四川西部和西藏分佈着大片的桉樹植物的常綠闊葉林,那時,上述地區氣候溫暖乾熱,十分適宜桉樹生長。後來,約在數百萬年前,強烈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使四川西部和西藏地區地殼隆起,桉樹植物不適應高寒的氣候而消失,桉樹適生的逐步南移,經馬來西亞到達大洋洲,以至現今澳大利亞成了桉樹植物的主要分佈中心。這批於中國始新世紀晚期地層發現的化石,比有記載的在澳大利亞漸新世紀地層中發現的最早的同樣桉樹類化石要早1000萬年左右。對一向認爲桉樹植物起源於澳大利亞的說法,提出了疑問。

危害爭議
在中國,關於於大面積種植桉樹是否會帶來一些環境問題的爭論由來已久,主要集中在桉樹是否爲“抽水機”、“抽肥機”及是否有毒等方面。
反方
有部分專家認爲桉樹具有入侵性,大面積種植有如下危害:
1、它會分泌一種化工物質,這種物質會抑制和排斥其他植物的生長,使得桉樹底下的植物都長不起來;
2、生長迅速,養分吸收太快,會造成土地養分貧瘠;同時桉樹枯枝落葉少,不利於土地肥力的恢復;
3、有理論說它大量吸收水份,會造成水源枯竭;
4、桉樹同時可以殺菌驅蚊,於是沒有以蚊爲食的昆蟲,就沒有以昆蟲爲食的鳥類。
5、桉樹還可能會污染水源,破壞水質。

正方
關於桉樹大量吸收水分的問題,經有關專家在雷州半島多年的研究表明,桉樹光合作用強,用水效率很高,每生產單位生物量所消耗的水份比其它樹種少,對地下水也沒有影響;雷州半島大面積種植桉樹後,原來的紅沙漠地帶變成了綠洲,較好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關於桉樹是吸收肥力過大的問題,在雷州半島大面積發展桉樹人工林的初期,由於林地的大量地被物,包括枯枝落葉、林下植被等都被洗劫一空,這樣使養分無法歸還林地,破壞了養分的生物循環,使桉樹經營過程對土壤肥力的消耗較大,從而大大加劇了林地地力的衰退;通過科學施肥、降低種植密度、枯枝落葉和砍伐剩餘物留地還田等措施,是完全能夠避免土地板結和地力下降的。
關於桉樹有毒(即“克生”效應)、桉樹林下寸草不生的問題,從桉樹人工林的經營情況來看,林下植被均十分豐富,並不存在雜草長不起來的現象;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報告指出“試驗表明,有些桉樹品種並沒有抑制作用,桉樹人工林並不象常被人們指責的那樣不適於鳥類生活”。
據研究,截至2012年,尚未發現桉樹會釋放任何有毒物質。粵西有五十餘年的桉樹栽培歷史,都沒有種植桉樹釋放毒素污染環境的說法。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9518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