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春蘭的文化背景
手機版

春蘭的文化背景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5.83K 次
春蘭的文化背景
春蘭作爲觀賞植物的早期栽培史尚有爭論。中國春蘭的著名產地浙江紹興(古代屬越國 人多認爲該地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人栽培春蘭。其根據是東漢袁康的《絕越書》,該書載:“勾踐種蘭洛因”(或作:“勾踐種蘭渚山”)。據此,他們認爲早在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就曾在浙江紹興的“渚田”(或“渚山”)種蘭。對此,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蘭花學會會長陳心啓先生另有解釋。陳認爲此句應解爲勾踐在“蘭渚山”恭耕壠畝,種田,不是種蘭,蘭渚山或蘭渚因應爲地名,此地在浙江紹興屬內。陳據此,否定了前說。中國春蘭栽培史起於何時,尚在爭論中。以詩賦爲證,較少爭論的說法是南北朝、隋唐時已有欣賞春蘭的記載。南北朝,陳朝隱居句容(今江蘇句容縣境內)之茅山(歷來爲春蘭著名產地)的周弘讓,曾寫過一篇《山蘭賦》,其文日:“愛有奇特之草,產於空崖之地,仰鳥路而裁通,視行蹤而莫至。挺自然之高介,豈衆情之服媚…稟造化而均育,與卉木而齊致。入坦道而銷聲,屏山幽而靜異。獨見識於琴臺,竊逢知於絕秀。”唐時曾在江蘇寒山寺當過和尚的詩人賈島也曾寫過一首題爲《蘭》的詩,其詩日:“蘭色結春光,氛氫掩衆芳。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碗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靈均曾採擷,紉佩掛荷裳。”從以上南北朝、唐人所寫詩賦中的植物生態看,可能就是歌詠春蘭的。

大量栽培春蘭作爲觀賞植物的應在宋朝以後。宋朝畫家趙孟堅就曾以春蘭爲題材畫過畫(該畫現存故宮博物館)。宋朝文學家黃庭堅在他所寫的《幽芳亭》中曾說“蘭蕙叢出,蒔以砂、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是所同也。至其發華,一干一花而香有餘者爲蘭,一十五七花而香不足者爲蕙。”黃說至今仍爲辨別春蘭與春蕙的根據。宋朝大文豪蘇東坡的《題楊次公春蘭》詩日:“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自宋以下,元、明、清直至民國,詩人蘇轍、王安石、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朱熹、張羽、李東陽、餘同麓等等,畫家鄭思肖、文徵明、馬守真(女)、周天球、王鋒、朱耷、石濤、李方膺、羅聘、鄭板橋、齊白石、吳昌碩等等均有以蘭爲題材寫詩作畫,而尤以吟詠春蘭爲主。其數量之多,可說是花卉詩畫之少有者。民間工藝品刺繡、陶瓷、木雕、竹刻、玉雕等等以春蘭爲圖案者也屢見不鮮。在浙江一帶,乃至華東一帶春蘭在某種意義上說,已融入民俗之中。有的地方春蘭也成爲嫁女的陪嫁品,成爲家庭財產的一部分,分家也要分蘭。 以春蘭爲主要報道對象的書籍,自明代以下名作迭出。主要有明代王象晉的《羣芳譜》,高俊的《蘭譜》,馮京第(鹿亭翁、簟溪子)的《蘭易》、《蘭易十二翼》、《蘭史》;清代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許鼐和(霽樓)的《蘭蕙同心錄》,袁世俊的《蘭言述略》,鮑薇省的《藝蘭雜記》,杜筱舫的《藝蘭四說》,屠用寧的《蘭蕙鏡》;民國時期吳恩元的《蘭蕙小史》,日本人小原榮次郎的《蘭花譜》;建國後則有姚毓珍、諸友仁的《蘭花》,沈淵如、沈蔭椿的《蘭花》,顧樹棨的《蘭苑紀事》等。關於春蘭的傳說故事迭聞掌故在民間流傳也甚多,最近莫磊、陳德初兩位先生也將其收集整理成冊《蘭蕙趣聞》出版。春蘭的歷史文化其豐厚爲各種蘭花之冠,也爲各種花卉之冠,春蘭文化已融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即或未見過春蘭的中國人也常知道春蘭爲雅物。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7781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