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生態系統的結構(2)
手機版

生態系統的結構(2)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1.42W 次

非生物部分

生態系統的結構(2)
非生物部分是指由非生命物質構成的無機環境,如土壤、水、岩石、光能、CO、溫度、氮、無機鹽、生活空間。

在生態系統中,以食物關係爲紐帶,把生物和其周圍的非生物環境緊密地聯結起來。通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大類羣,使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在生態系統的生命和非生命組分之間進行。生態系統中一定的結構,體現出一定的功能。這其中,生產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沒有這兩個組分,就不稱其爲生態系統,消費者爲非基本成分。而驅動着生態系統的運動。

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流動,第一步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爲化學能,第二步是食草動物通過採食植物而獲得植物體中的能量,第三步是再被食肉動物或人攝取和利用,最後再被分解者分解還原,釋放到環境中去,能量就這樣不斷地流動着,形成“能量流”或“能流”。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是單向流動的,是不可逆的。

那麼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通過什麼方式來實現的呢?答案是:生態系統是以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方式作爲能量流動的渠道。

食物鏈

食物鏈(foodchain)是指在生態系統中通過吃與被吃而聯結起來的食物鏈狀關係。生產者與消費者以食物營養爲中心,形成一個環節扣一個環節的鏈條。比如鷹吃蛇,蛇吃蛙,而蛙又吃蝗蟲,蝗蟲吃草本植物。草本植物!蝗蟲!蛙!蛇!鷹,這就是一個食物鏈。

食物鏈分爲兩大類:一類是生食食物鏈(grazingfoodchain),指以活的動植物爲起點的食物鏈。另一類是腐生食物鏈(saprophagicfoodchain)或碎屑食物鏈detritalfoodchain),是指以死的生物爲起點的食物鏈。通常生食食物鏈又可分爲兩種,第一種是始於植物,經過小型食草動物捕食,再到被稍大型的食肉動物捕食,最後再被更兇猛的食肉動物捕食,這類食物鏈稱爲捕食食物鏈(predatorfoodchain)。第二種雖然也始於植物,但是從較大的動物聯繫到寄生在它們身上的較小型的動物。這類食物鏈是以寄生物奪取寄主儲存的能量來維持生活的食物鏈,稱爲寄生食物鏈(parasiticfoodchain)。如草原生態系統中,牧草!黃鼠!跳蚤!鼠疫菌,就是寄生食物鏈。

斯洛波丁(Slobodkin,1961)根據能量保存規律,指出食物鏈上的環節通常是4~6個,不能超過7個。

需要指出的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通常一種消費者不只吃一種食物,而同一種食物可能被不同的動物消費掉。這樣就在生態系統中構成了錯綜複雜的食物關係,所以將許多長短食物鏈互相交織而成的複雜的網狀關係,稱爲食物網(foodweb或foodcomplex)。食物網中錯綜複雜、相生相剋的食物關係,有助於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正是食物網將生物與生物、生物與周圍的環境成分連接成一個網絡結構,而網絡上的各個環節彼此牽連,相互制約,從而維護了生態系統的相對平衡。

通常將食物鏈的每一個環節稱爲一個“營養級(feedinglevel),在生態系統的營養序列上,後一個營養級依賴於前一個營養級的能量。由於能流越來越細,前一營養級的能量,只能滿足後一營養級少數生物的需要。度量營養級之間的能量轉換效率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被認爲是重要的生態學規律之一的林德曼效率。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6387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