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溫馨花語 > 農林牧漁 > 帶魚
手機版

帶魚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1.12W 次

帶魚(學名:Trichiurus lepturus),屬於新鰭亞綱,鱸形目,帶魚科,帶魚屬。帶魚的體型側扁如帶,呈銀灰色,背鰭及胸鰭淺灰色,帶有很細小的斑點,尾巴呈黑色,帶魚頭尖口大,至尾部逐漸變細,全長1米左右。性兇猛,主要以毛蝦、烏賊爲食。

帶魚主要分佈在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帶魚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沿海居民的捕撈對象之一,在中國沿海,南起南海北部灣,北至渤海,均有大量帶魚資源分佈,其產量居東海經濟魚類首位,曾與大黃魚、小黃魚、烏賊並稱爲“四大漁產”。

帶魚2013年被評估爲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爲無危(LC)物種。

帶魚

形態特徵

帶魚體身延長,側扁,呈帶狀;尾略長,向後漸變細,末端成細長鞭狀,尾柄與肛前長的比例達40%左右。頭窄長,頭背面斜直或略突起,前端尖銳,吻尖長;左右額骨分開。眼中大,虹彩白色。口大,平直;下頜長於上頜;齒髮達銳利,側扁而尖,排列稀疏,上頜前端具倒鉤狀大犬齒2對;下頜倒鉤狀多於尖形齒。鱗退化;側線在胸鰭上方顯著向下彎,而後沿腹緣至尾端。背鰭起始於後頭部延伸至尾端,具3棘,共130~141軟條,肛門前背鰭數38~42;臀鰭完全退化,起始於背鰭第43~45軟條之下方,棘狀化,但通常埋於皮下;胸鰭短,末端可達側線上方;無尾鰭與腹鰭。體銀白色;背鰭及胸鰭淡白而呈透明狀,具不顯著之黑緣;尾端呈黑色。

帶魚 第2張

分佈棲息

分佈範圍

帶魚分佈比較廣,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中國沿海各省均可見到,其中以東海產量最高。

棲息環境

帶魚廣泛分佈於世界各溫熱帶海域,是中底層洄游性魚類,一般棲息於大洋水域、深海、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水深在60~100公尺間,也會遊至深遠350公尺,甚至更深之水域,產卵時則洄游至淺海水域。

帶魚 第3張

生活習性

帶魚具羣遊性,性極貪食,以小魚及甲殼類爲食。

帶魚游泳能力差,白天浮在海水錶層,晚上就降到海底。靜止時頭向上、身體呈垂直,只靠背鰭及胸鰭的揮動,眼睛注視頭上的動靜,若發現獵物時,背鰭就急速震動,身體彎曲,撲向食物。帶魚具有結羣排隊的特性,每年春天回暖水溫上升時,帶魚成羣遊向近岸,由南至北進行生殖迴游,這時爲捕撈季節;冬至時,水溫降低,帶魚又遊向水深處避寒。

帶魚 第4張

生長繁殖

北方帶魚

北方帶魚1~3月在北緯34°以南,東經124°30′以東的海區越冬;4月開始分數支北上生殖洄游,其中一支越過山東半島後,於6月在黃海北部和渤海產卵,產卵後帶魚就近捕食12個月之後,各支魚羣又彙集遊向越冬場。帶魚生長迅速,2齡魚一般體重350克左右,性已成熟;有少數個體1齡性成熟。最大年齡爲7齡。懷卵量1.9萬~12.5萬粒。卵浮性,球形,卵徑多爲0.5~0.9毫米。產卵場水深10~25米;適溫14~18.5°℃;鹽度29.5‰~31.4‰。

東海帶魚

東海帶魚羣體5月主要集中在魚山漁場和舟山漁場南部附近海域,隨後帶魚羣體聚集區東移,離岸稍遠;6月則廣泛分佈在東海近海海域。帶魚屬於多次產卵類型的魚類,隨着春季水溫的升高,東海帶魚逐漸從位於浙江中南部外海的越冬場開始集羣向近海進行生殖洄游,先後到達魚山、舟山和長江口漁場,具有產卵期較長、產卵場分佈範圍廣泛的特點。

帶魚 第5張

主要價值

經濟魚類

帶魚是一種商業物種,產量甚大,全世界年產量超過500,000公噸,是極重要的經濟漁獲。它以新鮮、冷凍和鹽漬的形式銷售,是全世界最豐富和最常捕獲的商業魚類之一,爲中國、日本、韓國的捕撈漁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藥用價值

帶魚不僅可製成宴席上的美味佳餚,而且也是一種滋補魚類珍品,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帶魚的銀鱗是一層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稱爲“銀脂”,是營養價值較高且無腥無味的優質脂肪。該脂肪中含有6-硫代鳥嘌呤物質、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3種對人體極爲有益的物質。6-硫代鳥嘌呤物質是一種天然抗癌劑,對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均有防治作用,帶魚還有豐富的微量營養元素,尤其鎂元素有助於調節人的心臟活動,降低血壓,預防心臟病等疾病。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huayu/nonglinmuyu/35522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