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溫馨花語 > 農林牧漁 > 石斑魚 石斑魚百科
手機版

石斑魚 石斑魚百科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7.1K 次

石斑魚,是鱸形目鮨科石斑魚屬的魚類動物。其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具輔上頜骨,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體被小櫛鱗,有時常埋於皮下;背鰭和臀鰭發達,尾鰭圓形或凹形;體色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並具條紋和斑點。因其喜歡生活在礁石附近,故名。石斑魚種類有100多種,中國約有10種。

石斑魚在中國分佈於廣西沿海、東海南部及南海等海域。石斑魚多棲息於熱帶及溫帶海洋,喜歡生活在沿岸島嶼附近的岩礁、砂礫、珊瑚礁底質的海區,一般不成羣,喜靜怕浪,喜暖怕冷,喜清怕濁。石斑魚爲肉食性兇猛魚類,以突襲方式捕食底棲甲殼類、各種小型魚類和頭足類。石斑魚繁殖期爲4-6月。

石斑魚 石斑魚百科

地理分佈

石斑魚類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國沿海分佈的石斑魚類有11個屬65種,包括光齶鱸屬、下美屬、駝背鱸屬、石斑魚屬、鳶屬、煙鱸屬、纖齒鱸屬、九棘鱸屬、側牙鱸屬、鰓棘鱸屬和貧鱸屬。主要分佈於東海、臺灣海峽和南海,其中常見種類有斜帶石斑魚、豹紋鰓棘鱸、駝背鱸、青石斑魚等。臺灣海峽尤其是澎湖列島海域,不僅有黑潮支流的加溫效應,且多有淺灘、峽谷、海島、礁石,珊瑚礁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石斑魚類棲息,其石斑魚種類較東海、南海更爲豐富。

生活習性

石斑魚爲底棲性魚類,其成魚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及近岸岩礁區域,也有部分棲息於底質爲沙質、泥質或淤泥質的海域,如青銅石斑魚(us)、褐石斑魚(eus)及寶石石斑魚(latus)等,其幼魚則偏愛選擇海草牀、紅樹林等生境。石斑魚類一般棲息於100m以淺的水域,如白線光齶鱸(Anyperodon leucogrammicus)和橫帶九棘鱸(ak)等,也有一些種類棲息於100~200m的水層中,如橙點九棘鱸(ntia)。大多數石斑魚爲獨居性魚類,除了在繁殖期集羣外一般不成羣;但也有些種類的生活方式爲一尾雄魚和若干尾雌魚組成的小羣體,如橫帶九棘鱸和青星九棘鱸(ata)。一些研究表明石斑魚類通常可在特定的礁區定居較長的一段時間,這種定居習性及較長的生活史等特徵使得石斑魚類易受到過度捕撈的影響。

繁殖方式

大部分石斑魚類爲雌性先熟的雌雄同體魚類,即初次性成熟時爲雌性,作爲雌性參與繁殖後的一年至數年後,雌魚開始性逆轉成爲雄魚。然而也存在着少量可由幼魚直接發育成雄魚的初級雄性個體(primary males),其比例隨不同物種而異,如養殖條件下斜帶石斑魚(ides)和駝背鱸僅有1%~3%的初級雄性個體,而赤點石斑魚(ra)的初級雄性個體可達15%左右。這種差異也可能與生長環境相關,目前尚未有野生天然初級雄性個體的報道。此外,在人工養殖的石斑魚類中也發現了雙向性逆轉的雌雄同體橫帶九棘鱸。甚至還有個別種類的石斑魚爲雌雄異體,如豹紋喙鱸(Mycteroperca rosacea)和拿騷石斑魚(atus)。對於石斑魚的性逆轉機制,一些研究者認爲可能是環境與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證實了外源性雄性類固醇激素可成功誘導多種石斑魚的雌魚發生性逆轉。

大多石斑魚類爲多批產卵魚類。卵巢內同時具有不同時相的卵母細胞。雌魚在一個繁殖期內。卵子分批成熟。如青石斑魚(ra)、點帶石斑魚(baricus)和雲紋石斑魚(a)等。一些石斑魚類有着較爲固定的產卵場。因此需要進行產卵洄游。部分種類洄游的距離較短。如大堡礁區的豹紋鰓棘鱸的產卵洄游距離通常爲數百米至數千米;有的種類則需要洄游上百千米往返於產卵場,如佛羅里達沿岸的拿騷石斑魚(atus),產卵場距離定居地距離可達240 km。一些石斑魚在繁殖期間會配對產卵,如赤點石斑魚,其產卵時間一般爲傍晚,產卵開始時,雄魚追逐雌魚後並遊,通過尾柄激烈顫動完成產卵、排精動作,這一產卵行爲需1~2 min,隨後不久可重複類似行爲並持續2h左右。另一些種類如拿騷石斑魚則具有集羣產卵的行爲,Smith報道了拿騷石斑魚在巴哈馬附近海域水深29~38m的岩礁珊瑚礁海域集羣產卵的現象,數量有30000~100000尾之多。石斑魚類產卵期一般從每年的春末延續至初秋,主要受水溫影響,因而沿海各地石斑魚產卵時間隨緯度不同而變化。如福建沿海的赤點石斑魚生殖季節爲5—9月,5—6月爲產卵盛期,香港和臺灣則爲4—7月。石斑魚的個體懷卵數因體型而異,產卵總量在7萬~100萬粒不等,大型石斑魚種類可達1000萬粒。

營養價值

石斑魚中以青石斑魚蛋白含量最高,比大黃魚的蛋白含量都高,其次是棕點石斑魚,珍珠龍膽石斑魚和點帶石斑魚,七帶石斑魚和赤點石斑魚的蛋白含量與中國花鱸、大菱鮃相近,而鞍帶石斑魚和美洲黑石斑魚與真鯛的蛋白含量接近,相對比較低,約爲66%(乾重計),但脂肪含量卻比大菱鮃高10多倍。除鞍帶和美洲黑石斑魚脂肪含量明顯較高外,其他幾種石斑魚的脂肪含量與真鯛相近,略高於大黃魚和大菱鮃。石斑魚中必需氨基酸佔氨基酸總量均超過37%,跟FAO/WTO所建議的理想蛋白模式比較,石斑魚的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均較高。通常產品的EAAI越高營養價值也越高,點帶石斑魚EAAI爲103,棕點石斑魚的EAAI爲90.19,鞍帶石斑魚EAAI爲95.87,說明石斑魚是質量較好的蛋白質源。另外,石斑魚的鮮味氨基酸(穀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含量也十分豐富,這說明了石斑魚味道比較鮮美。石斑魚脂肪含量比其他海水魚類略高,但脂質均爲優質脂肪酸,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佔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58%~88%,其對人體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石斑魚是味道鮮美、高蛋白、高優質不飽和脂肪酸、氨基酸組成均衡的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優質海水魚類。

礦物元素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參與人體內的新陳代謝、各種生物和化學反應等。點帶石斑魚的常量元素含量均略高於其他幾種石斑魚,其中鉀(K)含量最高,其次爲鈉(Na)、鎂(Mg)、鈣(Ca)、磷(P);微量元素中,棕點石斑魚鋅(Zn)含量最高,其次爲美洲黑石斑魚。鋅有“生命的火花塞”之稱,能促進大腦蛋白合成,幫助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完善,同時也是人體內數十種酶的主要成分,動物性食品中富含的鋅在人體內較易消化吸收,因此其被視爲鋅的良好來源。點帶石斑魚和美洲黑石斑魚的Fe含量是幾種石斑魚中最高的。人體內的礦物元素主要來源於食物,與其他養殖魚類相比,石斑魚所含營養種類更爲全面且含量豐富,特別是鐵和鋅的含量。研究顯示,營養性鐵缺乏和鋅缺乏是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常見營養素缺乏問題,因此含有豐富磷、鈉、鎂、鋅和鐵等元素的石斑魚肌肉能夠很好的滿足人體特別是孩童對微量元素的需求。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huayu/nonglinmuyu/35476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