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石斑木
手機版

石斑木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2.45K 次

石斑木簡介

石斑木

石斑木,薔薇科石斑木屬植物常綠灌木,稀小喬木,原產於中國及印度。花朵美麗,枝葉密生,能形成圓形緊密樹冠。在園林中最宜植於園路轉角處,或用於空間分隔,或用於作阻擋視線的隱蔽材料。木材帶紅色,質重堅韌,可作器物;果實可食。

石斑木別名

石斑木(中國樹木分類學),車輪梅(植物學大辭典),春花、鑿角(廣東土名),雷公樹(福建土名),白杏花(臺灣土名),山花木、石棠木(廣西土名)。

植物形態

石斑木 第2張

常綠灌木,稀小喬木,高可達4米;幼枝初被褐色絨毛,以後逐漸脫落近於無毛。葉片集生於枝頂,卵形、長圓形,稀倒卵形或長圓披針形,長 (2-) 4-8釐米,寬1.5-4釐米,先端圓鈍,急尖、漸尖或長尾尖,基部漸狹連於葉柄,邊緣具細鈍鋸齒,上面光亮,平滑無毛,網脈不顯明或顯明下陷,下面色淡,無毛或被稀疏絨毛,葉脈稍凸起,網脈明顯;葉柄長5-18毫米,近於無毛;托葉鑽形,長3-4毫米,脫落。頂生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總花梗和花梗被鏽色絨毛,花梗長5-15毫米;苞片及小苞片狹披針形,長2-7毫米,近無毛;花直徑1-1.3釐米;萼筒筒狀,長4-5毫米,邊緣及內外面有褐色絨毛,或無毛;萼片5,三角披針形至線形,長4.5-6毫米,先端急尖,兩面被疏絨毛或無毛;花瓣5,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或披針形,長5-7毫米,寬4-5毫米,先端圓鈍,基部具柔毛;雄蕊15,與花瓣等長或稍長;花柱2-3,基部合生,近無毛。果實球形,紫黑色,直徑約5毫米,果梗短粗,長5-10毫米。花期4月,果期7-8月。

石斑木 第3張

本種形態變異很強,葉片大小、寬窄、葉邊鋸齒深淺、網脈顯明下陷與否,差異很大,苞片和萼片線形或披針形,萼筒外面無毛或被絨毛,花瓣倒卵形或披針形,雄蕊或長於或短於萼筒,因此有人描寫爲多數變種變型,甚至三個不同的種,現在合併爲一種。與本種近緣者爲 R. impressivena Masamune in Trans. Nat. Hist. Soc. Formosa 30: 340. 1940, 模式標本採自我國臺灣花蓮港清水山,生於多石地,海拔1000-1200米。摘譯原記載如下:“灌木高1-2米,分枝很多,小枝灰色,幼時被鏽褐色絨毛,老時脫落無毛。葉互生,在枝頂上多集生,革質,長圓形,寬長多爲1×1.5, 1.5×2, 2×3, 2×3.5,稀2×4釐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沿葉柄下延,上面光亮,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網脈顯明,在葉片上面深陷,下面隆起,邊緣有粗鋸齒;葉柄上面有溝,長3-10毫米。花不詳。果實球形,黑藍色,直徑約7毫米。”根據原始文獻記載,本種與石斑木很近似,因未見模式,附記於此,待日後研究確定。

石斑木變種

石斑木恆春變種

葉片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4-5釐米,寬1.5-2釐米,先端圓鈍,邊緣上半部有鋸齒;花序具少數花,疏生柔毛;苞片披針形,長約4毫米,花梗長7-15毫米,萼片長約3毫米。產臺灣(恆春半島)。

石斑木毛序變種

葉片長橢圓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長5-7釐米,寬1.5-2釐米,先端急尖,近緣有粗鋸齒;花序具多花,密生絨毛,苞片披針形,長約7毫米,花梗長3-10毫米,萼片長約4毫米。產臺灣中部和北部,生於海拔700-1000米。

分佈情況

石斑木 第4張

產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福建、廣東、廣西、臺灣。日本、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

生長習性

常生長在裸露低丘陵向陽山坡、溪邊、路旁、雜木林內或灌木叢中,在略有庇廕處則生長更好。生於海拔不足100米的山坡、路邊岩石上,生性強健,喜光,耐水溼,耐鹽鹼土,耐熱,抗風,耐寒。喜溫暖溼潤氣候。宜生於微酸性砂壤土中,耐乾旱瘠薄。

石斑木的園林價值

上海東部地區,北自崇明島,南到金山衛,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基地、航空港、深水港、化工區,該地區的綠化建設正在大力推進。由於沿江沿海,該地區多爲鹽鹼土、低窪地,需要大量耐鹽鹼、耐水溼的綠化植物。

藥用價值

【藥名】:石斑木

【別名】:鑿角,春花,鐵裏木。

【科屬】:薔薇科

【藥用部分】:根入藥,全年可採。

【用途】:治足踝關節陳傷作痛,跌打損傷。

石斑木的繁殖方法

一、種子繁殖

石斑木 第5張

1、選種: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播種能否成功。

(1)最好是選用當年採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

(2)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的種子。

(3)選用沒有病蟲害的種子。

2、消毒:消毒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指對種子進行消毒,另一個是指對播種用基質進行消毒。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鐘,然後再用溫熱水催芽12~24小時。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裏炒熱,什麼病蟲都能燙死。

3、催芽: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並膨脹起來。對於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4、播種:對於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籤的一端用水沾溼,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後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爲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爲“盆浸法”);對於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5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後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爲種粒的2~3倍。播後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溼,以後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衝起來。

5、播種後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後,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溼;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把薄膜揭開,並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後,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後就可以移栽。

二、壓條繁殖

石斑木 第6張

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後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爲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溼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紮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紮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週後生根。生根後,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栽培管理

小苗裝盆或養了幾年的大株轉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質作爲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爲基肥,厚度約爲1~2公分,再蓋上一薄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跟換盆的基質一樣。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一週。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爲底肥(基肥),厚度約爲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石斑木 第7張

【溼度】:喜歡溼潤或半燥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50~70{bf},空氣相對溼度過低時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

【溫度】:由於它原產於亞熱帶地區,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8℃以下停止生長。

【光照】:對光線適應能力較強。放在室內養護時,儘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採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

【肥水管理】:對於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

春、夏、秋三季:這三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間隔週期大約爲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週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週期長些或者不澆。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週期大約爲3~7天。

對於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乾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爲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複合肥(化肥),然後澆上透水。入冬以後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石斑木 第8張

【修剪】: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也可結合扦插對枝條進行整理。

【換盆】:只要養護得法,它就會生長很快,當生長到一定的大小時,就要考慮給它換個大一點的盆,以讓它繼續旺盛生長。換盆用的培養土及組分比例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

【脫盆】:把要換盆的花放在上,先用巴掌輕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動而與盆壁分離,把花盆倒過來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與中指輕輕夾住植株,手腕與指尖頂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從底孔把根土向下頂,讓植物脫出來。脫出來後,用雙掌輕輕拍打盆土,讓多餘的土壤脫落。

【花盆準備】:選一適當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兩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蓋住,既要保證盆土不被水衝出去,又要能讓多餘的水能及時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層陶粒或是打碎的紅磚頭,作爲濾水層,厚約2~3公分。排水層上再放有肥機肥,厚約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層基質,厚約2人公分,以把根系與肥料隔開,最後把植物放進去,填充營養土,離盆口約剩2~3公分即可。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6380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