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關於動物與植物的對話
手機版

關於動物與植物的對話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1.71W 次

姑蘇晚報訊 (閔凡軍)世間的生命體無非是動物、植物及微生物,微生物是人類的肉眼看不見的,所以從審美的角度看,如果不借助高科技手段,普通人恐怕沒人喜歡它。動物和植物不然,它們不但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而且與人的精神息息相關。它們是人類最重要的審美對象,是一切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徐悲鴻善於畫馬,齊白石長於畫蝦,李可染擅長山水。……各取所愛,構成多元的美學世界。

但動物與植物孰優孰劣,難得聽到這方面的高見。今年四月和張昕校長一同去天目山,途中聆聽了他關於動物和植物的觀點,頗受啓發。

關於動物與植物的對話

他說:較之於動物,我更喜歡植物。首先,植物對人類功高至偉。大多數動物依賴於植物而生存,絕少有植物依賴於動物的。人類遠祖的家園就是植物,即便現在人類賴以生存的口糧依然來自植物。且不說主糧,那沾着露水和泥土的瓜果菜蔬,那剛從樹上採摘下來的蘋果、梨子、橘子、柚子……這撲鼻的鮮活的味道給人多少舌尖的享受!不僅如此,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地球碳——氧循環的重要媒介。綠葉淨化空氣,強肺健體,夏季遮擋陽光,給人們帶來清涼;樹根固土,防止水土流失;防護林阻擋風沙,有效防止土地沙化。這又有效地保護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再者,植物爲人類帶來的是健康,而動物給人類帶來的往往是疾病。祛病健體的良藥往往來自自然,所以神農遍嘗百草,令萬世景仰。植物雖然也生疾病,但絕少傳染給人類。而動物疾病卻經常傳染給人類,而且往往是致命的,如狂犬病、鼠疫、水俁病、禽流感等疾病無不和動物有關。十四世紀爆發於歐洲的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奪走了歐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它就是由鼠疫引起的。2003年非典流行,全國如臨大敵,戒備森嚴,又是動物惹的禍。

這是物質層面的不同,而從精神層面上講,植物也優於動物。

關於動物與植物的對話 第2張

植物永遠給人以美感,而且往往越多越美。“水清石出直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寫出了山林的幽靜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出了夏季荷塘的色彩美;“千里鶯啼綠映紅”,寫出了春天的生機美;“無邊落木蕭蕭下”“山山黃葉飛”寫出了秋天落葉的悲壯美。“千峯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雲”寫出了大雪封山的壯美。一年四季植物都在給人類提供豐美的視覺大餐。即便是枯死的朽木也會做成造型各異的木雕根雕等工藝品,供人欣賞。而若是蟑螂蔽日,老鼠成羣結隊,豺狼漫山遍野,“熊羆對我尊,虎豹夾路啼”,虎視眈眈,人人避之不及,還談何美感?

植物果實花葉不僅可口可目,而且可鼻,給人以芳香。春風花草香,夏季荷花香,八月桂花香,臘月梅花香:四季香氣撲鼻,沁人心脾,植物又給人類提供了浩大的嗅覺盛宴。

談到這裏,舉目窗外,春雨剛歇,樹木含滋,翠綠欲滴,花草的香味真的鑽進了車內,讓人倍覺精神。張校長談興正濃,話題又生髮開來。他說,古人云:“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返”。柳宗元、王維失意,寄情于山水;五柳先生遠離塵網,陶醉於田園。梅蘭竹菊成了多少失意者心靈的棲息地,宦海沉浮的避風港。而動物更多的給人以弱肉強食的啓示。希特勒就是把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演化爲庸俗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並以此爲理論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逐鹿中原”“羣雄逐鹿”作爲戰爭的代名詞,也不能不說是受到了動物的啓發。

我說虎嘯山林、鷹擊長空也給人以壯美;動物所體現的母性光輝,集體意識,忠貞美德等,有時連人類也自愧不如。張校長說:當然,動物作爲地球上的重要成員,是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動物身上也有很多美好的品質,值得人去學習。但相對而言我更喜歡植物。

關於動物與植物的對話 第3張

話題結束,車剛好進入天目山景區。茂林修竹、潺潺流水、芳樹雜花,連同剛纔的精神盛宴,早已把滾滾紅塵清洗得乾乾淨淨了。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5942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