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幌菊 幌菊百科
手機版

幌菊 幌菊百科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1.69W 次

幌菊(Ellisiophyllum pinnatum( Benth.)Makino)是車前科幌菊屬植物。匍匐莖纖細、蔓延,長可達1米;葉單生於節上,葉片輪廓卵形或矩圓狀卵形,呈紙質,裂片倒卵形,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具短凸尖的圓齒;花單生於葉腋,花梗纖細,果期捲曲,苞片鑽狀三角形,花萼鍾狀膜質,裂片卵形至長橢圓形,花冠白色,漏斗狀,裂片矩圓形至匙形;雄蕊着生於花冠喉部,花葯狹箭形;蒴果圓球形;種子扁圓形,種皮有膠粘質,密被亞盾狀長毛;花果期7-9月。

幌菊 幌菊百科

地區分佈

幌菊分佈於中國臺灣、江西、貴州、雲南、西藏、四川、甘肅、河北等地。印度,不丹,菲律賓,日本等國家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1500-2500米的田野、溝邊、草地及疏林中。

生長習性

其耐寒性不強。

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選用籽粒飽滿、高活力、高發芽率的種子。選擇籽粒飽滿的種子,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漂去癟粒,風乾待用。播種前對大粒種子用溫水浸泡24小時,同時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

基質選擇:育苗基質按泥炭+珍珠岩=3:1混合,並用60%代森鋅粉劑進行消毒,充分拌勻後用塑料薄膜覆蓋,2-3天再揭去薄膜,待藥味揮發掉後使用。

播種:播種後先將基質(讓基質充分吸水,含水量標準:用手握住將要滴水,手鬆後不散落)填入穴盤內,用玻璃或木板輕輕颳去多餘基質,切忌用力壓實(以防透氣性差,影響種子發芽),用牙籤在裝好基質的穴盤上輕輕挖一個洞,深度爲種子直徑的三倍即可,根據種子的大小,一般大粒種子每穴播一粒,小粒種子可以每穴播2-3粒,以確保其發芽率,播種後在其上覆一層薄的泥炭。然後,噴水(用霧噴)至穴盤底部有水滲出即可,最後,用塑料薄膜覆蓋其上,保持種子發芽所需水分。

催芽:播種後將穴盤放入溫室,室溫控制在種子發芽適溫22-25℃,一般7天即可發芽,最晚的15天后也可發芽,幼芽露頭時即可除去薄膜,此時要控制好水分(霧噴)和溫度,給予充足的光照,水分供應要嚴格控制,寧幹勿溼,以利於根系向下生長,防止形成“高腳苗”,早上澆水以防止徒長,感染病蟲害。穴盤四周易幹,要及時補水。溫度過高也易徒長,晝夜要有一定的溫差。90%以上幼芽露頭時即可移出溫室,煉苗7-10天后可移栽。

栽培技術

大田栽培:翌年春天,待氣溫逐漸回升,進行大田定植,此時一次定植到位,不再移植。定植前對苗子進行澆水,且定植時除去外面的營養袋連帶土球一起定植大田,可以提高移植成活率。定植時選擇陰天天氣或是下午4:00以後進行,定植結束後,立即澆透水。試驗小區樣地按長方形排列,每行種植15棵,重複三次,據提供的株行距並參考花卉課本提供的數據進行定植,注意同種間的種植小區要間隔開,防止種間授粉,影響種子的純度。定植後到植株開花結果、死亡,在栽培管理期間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摘心:摘除枝梢頂芽,促進分枝,使植株低矮、株型緊湊。

剪除殘花與花葶:留一部分長勢好的作爲採種母株,其它的花後及時摘除殘花,剪除花葶,不使其結實,可再次開花。

水分管理:現蕾前要注意澆水,使其很好的進行營養生長,避免乾旱引起過早開花結實,影響種子的飽滿度。澆水時下午4:00後進行,每次澆水後要進行中耕,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防治板結。結實期要控制澆水。

種子採收、處理:採收種子必須等籽粒充分成熟後進行,未經充分成熟的幼嫩種子繁殖出來的下一代,不僅生長瘦弱,而且極易引起品種退化。同時,採收種子時要選擇優良母株,在晴天時採收顏色、光澤深的飽滿種子。採收後及時清理,脫粒、除去雜質,然後風乾。最後放在通風、乾燥、陰暗、溫度較低而又變化不大的地方貯存,已備以後播種育苗之用。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幌菊全草可入藥,具有滋陰潤燥、平肝明目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頭暈目眩、肺熱咳嗽、黃疸等症狀。

觀賞價值

幌菊植株矮小,性狀一致,種植生長速度快,並且對土壤條件的要求不嚴格,容易在短時間內達到批量化和規模化生產、種植。使用幌菊進行快速綠化造景,可以快速覆蓋裸露環境和空地,滿足人們對環境綠化、美化的要求。其可作花壇邊緣用花,也可秋播作溫室盆花觀賞。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35482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