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蘇木科紫荊花的文化背景
手機版

蘇木科紫荊花的文化背景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2.34K 次
蘇木科紫荊花的文化背景
植物歷史
洋紫荊首先在1880年左右於香港島薄扶林的鋼線灣被一名法國外方傳教會的神父發現,並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當時的植物及林務部總監鄧恩(S.T. Dune)判定洋紫荊爲新物種, 並於《植物學報》(英國及外國)第46卷,324至326頁(Journal of Botany)發表有關資料。洋紫荊的拉丁文學名的種加詞被命名爲“Blakeana”,以紀念熱愛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總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儷。現存於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植物標本室編號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標本相信是最初發現的原樹標本。
1965年,洋紫荊正式被定爲香港市花。此特有種在1967年引入臺灣,並在1984年成爲嘉義市的市花及市樹。
2004年,香港大學的Carol P. Y. Lau, Lawrence Ramsden 及 Richard M. K. Saunders於美國植物學會的植物學術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中發表研究文章,從洋紫荊的外部、花朵及種子的形態,以及其繁殖能力及基因序列與羊蹄甲和宮粉羊蹄甲作對比及分析,證實洋紫荊並非獨立品種,而只是前述兩個品種雜交而成的混種。提出更正洋紫荊的學名爲“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 (cultivarietas) 指栽種變種 ,nov. (nova)表示這個是新的名稱)。由於混種植物不能自行繁殖,這亦即是表示,現時香港所有的洋紫荊都是該棵於1880年首次於野外發現(亦是唯一一次於野外發現)的洋紫荊的複製品。因此,洋紫荊的基因池受到侷限,這解釋了洋紫荊對病菌的抗抵力較弱的原因。

傳說故事
傳說一
傳說東漢時期,京兆尹田真與兄弟田慶、田廣三人分家,所有財產已經分配完畢,餘下一棵紫荊樹意欲分爲三截。天明,當兄弟們前來砍樹時,發現樹已枯萎,落花滿地。田真不禁對天長嘆:“人不如木也!”。從此兄弟三人不再分家,和睦相處,紫荊樹也隨之獲得生機,花繁葉茂。陸機爲此賦詩:“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李白感慨道:“田氏倉促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傳說二
相傳紫荊不叫紫荊而叫烏桑,烏桑樹是天宮的神樹,花能駐顏美髮,葉能洗浴爽身。根能益壽延年,所以它成爲王母娘娘最喜歡的花。爲了不讓它流落人間,她把花種子放在一個祕密的地方,除了她最喜歡的那位織出七彩雲霞的紫霞仙子,誰也不知道她把花種子放在什麼地方。
後來那位被王母娘娘百般呵護的紫霞仙子竟然私自下凡,化名織女與牛郞結爲夫妻,成爲了一段被人間廣爲流傳的千古佳話。這是中國大地上婦儒皆知的故事。
後來王母娘娘知道後,盛怒之下將紫霞仙子帶回天庭後,先將她關在一個小屋子裏,以示懲戒,後來王母怒氣漸消後,允許她每年七月初七與牛郞鵲橋相會外,還讓她繼續照看天宮的烏桑樹,以排解寂寞。
紫霞仙子望眼欲穿地盼到了與牛郞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當她問及村裏的鄉親們時,牛郞神色闇然地搖着頭,告訴她村裏的鄉親們得了一種怪病,全身瘙癢,頭髮乾枯,村裏亂成了一團糟。紫霞仙子聞聽此言,想起了天宮裏能治百病開着紫色花朵的烏桑樹,何不讓烏桑樹種子遍撒人間,造福百姓呢?想到就做,紫霞仙子讓牛郞稍等片刻,她來到了王母娘娘珍藏烏桑樹種子的地方,偷偷取出了裝滿烏桑樹種子的羊脂玉瓶,回到了牛郞身邊,並告訴了牛郞烏桑樹種的功能及用途,讓他將種子帶回凡間遍植廣種,用烏桑樹治好鄉親們的怪病。當她把瓶子交給牛郞的時候,早有二郞神發現了紫荊仙子的舉動,二郞神一聲斷喝:“大膽!竟敢將天庭神物私攜凡塵,還不快快交出!”聞聽此言,牛郞慌作一團,紫霞仙子見勢不妙,馬上取出羊脂玉瓶,拔掉瓶塞,將烏桑樹種子盡數傾倒人間,只見那烏桑種子飄飄蕩蕩落在了人間,那種子遇土生根,逢水長芽,在人間成了一片最繁盛、最美麗的紫荊花林。
後來,鄉親們用烏桑樹的葉子和根泡水洗浴全身,那怪病竟然治癒。人們爲了紀念那位善良美麗的紫霞仙子,就把這種樹叫做紫荊樹,這種花叫做紫荊花,因爲民間傳說這種花的花語是:“矢志不渝,不離不棄”。所以紫荊花被許多年青人當做愛情的信物,送給自己心愛的人。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20290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