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霧冰藜的生長情況
手機版

霧冰藜的生長情況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9.52K 次
霧冰藜的生長情況
霧冰藜在寧夏銀川4月下旬萌發,7月中,下旬現蕾,8月中、下旬開花,9月上旬結果,9月下旬果實成熟,10月上旬枯黃。單株鮮重平均約35g,莖葉比2.5:1。生長髮育在7—8月最快,9月達最高。
霧冰藜的生長髮育與生境密切相關,土質、水分條件好,植株發育快,株叢呈卵圓狀,結實果大,待秋季植株枯死後,五星狀帶鉤的果實尖部的鉤刺附着在人或畜身上,藉以傳播種子,爲草原區典型風滾草生活型。
霧冰黎爲軸根型植物,主根多分佈在50cm以內,地上與地下高度之比爲l:2。主要側根在15cm以內、根幅達5Ocm。地上部始終生長矮小,株高僅有10—20cm,側根可扎入較深的土層。這樣,既能通過淺層的側根迅速吸收短暫的少量降水,又能利用較深的軸根吸收滲入土壤下層的水分,加上地上部密生平伏的柔毛,有效地防止水分蒸騰,以及其他的耐旱生理特性,充分說州它具有一年生沙生植物對乾旱生境的適應能力。
霧冰藜經常散生或羣生於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地區的沙質或沙礫質土壤上,也多見於這些地區的半固定或固定沙丘、平坦沙地以及輕度的鹽鹼地,常見於沙漠和流動沙地的邊緣地區;更習見於村落、居民點和畜圈附近,及具有灌溉條件的農田、林地和撂荒地上。自荒漠草原帶向西,個體數量明顯增多,在沙地上常可形成單優種的羣落。
但是,至內蒙古額濟納旗以西,霧冰藜的分佈逐漸減少,而由同屬的另一個種鉤狀霧冰藜[Bassiahyssopifolia(Pall.)Kuntze]所替代。在西藏高原海拔4200–4350m西部邊陲噶爾、日土的礫石地、湖濱沙灘上也見到有霧冰藜的分佈。
霧冰藜和豬毛菜屬(Salsolaspp.)、蟲實屬(Corisperm–umspp.)、鹽生草屬(Halogetonspp.)以及沙米(Agriop–hyllumsquarrosum)、地膚(Kochiascoparia)等許多一年生藜科植物在一起,經常出現在沙質、沙礫質而非鹽溼的土壤上,有被稱做沙生的一年生豬毛茅菜類植物。它們和許多幹旱、半乾旱地區的一年生蒿類、一年生禾草類常一起混生,構成了亞洲中部荒漠草原中獨特的一年生植物層片。它們於晚春或初夏萌發,在炎熱多雨的夏季達到生長髮育高峯,至秋季果實成熟,又轉入休眠期。可統稱爲夏雨型植物,羣衆則稱爲“熱草”。它們的生長髮育與當年降雨多少有着密切的聯繫。它在乾旱的生境能夠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凝結水,因而能夠抗禦乾旱,在降雨量很少(年降雨量<250mm)、地下水埋深10m以下的嚴酷條件下,仍能維持生命生存、繁衍。
霧冰藜生長地的土壤可以是沙礫質的棕鈣土、灰鈣土、淡棕鈣土、淡灰鈣土以至灰漠土、灰棕荒漠土,有時輕度地鹽漬化。在內蒙古烏蘭察布高原、鄂爾多斯高原中、西部以及我國西部荒漠區山地的戈壁針茅(Stipagobica)荒漠草原,有內蒙古高原西部與東阿拉善—西鄂爾多斯高原,同樣至西部荒漠區則上升到山地的沙生針茅(eoso)荒漠草原;有寧夏中北部的短花針茅(S.Breviflora)荒漠草原,有分佈於甘肅河西地區的驢驢蒿(Artemisiadalailamae)荒漠草原等。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8249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