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浙貝母的病害防治
手機版

浙貝母的病害防治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9.15K 次
浙貝母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灰黴病〔Botrytis elliptica(Berk.)GKe〕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病害。
發病後先在葉片上出現淡褐色的小點,以後擴大成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邊緣有明顯的水漬狀環,不斷擴大形成灰色大斑;
花被害後,幹縮不能開花,花柄絞縊幹縮,呈淡綠色;幼果被害呈暗綠色而乾枯,較大果實被害後,在果皮及果翼上有深褐色小點,不斷擴大,逐漸乾枯。被害部分在溫溼度適宜的情況下,能長出灰色黴狀物。
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開始發生,4月中旬盛發,危害嚴重。
本病以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上越冬或產生菌核落入土中,成爲第二年初次浸染的來源。
防治方法:
① 浙貝收穫後,清除被害植株和病葉,最好將其燒燬,以減少越冬病原。
② 發病較嚴重的土地不直重茬。
③ 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增強浙貝的抗病力。
④ 發病前,在3月下旬噴射1:1:100的波爾多液,7~10天1次,連續3~4次。

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
發病是從葉尖開始,葉色變淡,出現水漬狀褐色病斑,漸向葉基蔓延,有的因環境關係,不向葉基部深入發展而出現葉尖部分枯萎現象,病部與健部有明顯界限,一般在3月下旬開始發生危害,直至浙貝地下部枯死。
如在清明前後春雨連綿則受害較爲重,浙貝黑斑病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在被害植株和病葉上越冬,第二年再次浸染危害。

防治方法:同灰黴病。


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Jones)Holland〕是一種病原細菌引起的病害。
鱗莖受害部分開始爲褐色水漬狀,蔓延很快,受害後鱗莖變成糟糟的豆腐渣狀,或變成黏滑的“鼻涕狀”;有時停止危害,而表面失水時則成爲一個似蟲咬過的空洞。腐爛部分和健康部分界明顯。
表皮常不受害,內部軟腐乾縮後,剩下空殼,腐爛鱗莖具特別的酒酸味。
防治方法:
軟腐病的防治必須採取綜合的防治措施:
①選擇健壯無病的鱗莖作種。如起土貯藏過夏的,應挑選分檔,攤晾後貯藏。
②選擇排水良好的砂壤上種植,並創造良好的過夏條件(見浙貝過夏部分)。
③藥劑防治:配合使用各種殺菌劑和殺蟎劉,在下種前浸種。
如下種前用20%可溼性三氯殺蟎碸800倍加80%敵敵畏乳劑2000倍再加40%克瘟散乳劑1000倍混合液浸種10~15分鐘,有一定效果,但有待繼續試驗,尋找更安全有效的藥劑防治措施。
④防治蟎、蠐螬等地下害蟲,消滅傳播媒介,防止傳播病菌,以減輕危害。

幹腐病〔Fusatium avenaceum(Fr.)Sacc.〕是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
鱗莖基都受害後呈蜂窩狀,鱗片被害後呈褐色皺褶狀。這種鱗莖種下後,根部發育不良,植株早枯,新鱗莖很小。
在杭州市郊區幹腐病的主要表現是受害鱗莖基部呈青黑色,鱗片內部腐爛形成黑斑空洞,或在鱗片上形成黑褐色、青色大小不等的斑狀空洞。有的鱗莖維管束受害,鱗片橫切面可見褐色小點。

防治方法:同軟腐病。


蟲害防治
蠐螬是金龜子幼蟲,又名“白蠶”。體白色,頭部黃色或黃褐色。
危害浙貝鱗莖的主要是銅綠金龜子(Anomald corpulenta motschulsky)幼蟲。其他金龜子幼蟲也危害。
銅綠金龜子成蟲體長1.8~2.1釐米,銅綠色,邊緣土黃色,足的基都幾節黃色,前足脛節外側有兩齒,爪上無齒;老熟的幼蟲長2.3~2.5釐米,頭部黃褐色,胸腹乳白色,肛門一字形,一溝裂,前方中央有兩剛毛,四周也有許多排列不規則的剛毛。
大黑金龜子幼蟲肛門三裂,前方生一羣扁形。尖端呈鉤頭的剛毛。黑絨金龜子幼蟲肛門縱裂,前方有一排略成弧形的剛毛。
蠐螬在4月中旬開始危害浙貝鱗莖,浙貝過復期危害最盛,到11月中旬以後停止危害。
被害鱗莖成麻點狀或凹凸不平的空洞狀,似老鼠啃過甘薯一樣。有時把鱗莖咬成殘缺破碎。
成蟲在5月中旬出現,傍晚活動,卵散產於較溼潤的土中,喜在未腐熟的廄肥上產卵。
防治方法
① 冬季清除雜草,深翻土地,消滅越冬蟲口。
② 施用腐熟的廄肥、堆肥,並覆土蓋肥,減少成蟲產卵。
③ 整地翻士時,拾取幼蟲作雞鴨飼料。
④ 點燈誘殺成蟲金龜子。
⑤ 下種前半月每公頃施375~450千克石灰氮,撒於上面後翻入,以殺死幼蟲。
⑥ 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澆注根部周圍土壤。
⑦用土農藥石蒜鱗莖進行防治,結合施肥,將石蒜鱗莖洗淨搗碎,每50千克糞放3~4千克石蒜浸出液進行澆治。

豆蕪菁又名“紅豆娘”。主要食害大豆、花生等葉子,也喜吃浙貝葉片。
成蟲喜羣集危害,將斯貝葉片咬成缺刻、空洞或全部吃光,留下較粗的葉脈。
嚴重時成片浙貝被吃成光桿,影響地下部鱗莖產量,但發生不很普遍。
成蟲體長1.1-1.9釐米,全體灰黑色。頭部除觸角基部的一對瘤狀突起和復限及近複眼內側處黑色外,其餘都是紅色。
卵長0.25~0.3釐米,近似圓筒形,黃褐色,卵塊排列成菊花狀。
幼蟲共6齡,第一齡幼蟲形狀比較特殊,頭部大,有一對鉗狀的大顎,胸部有3對足,腹部有一對尾須,行動敏捷;其他各齡幼蟲,形似蠐螬,頭部淡褐色,胸、腹部黃白色,腹足退化,只有3對胸足。蛹近似紡錘形,頭部貼在胸部腹面,已有成蟲結構。
防治方法:
① 人工捕殺。利用成蟲的羣集性,及時用網捕捉,集中殺死。但應注意豆芫菁在受驚時會分泌一種黃色液體,能使人的皮膚中毒起泡,因此不能直接用手捕捉。
② 農藥防治。用90%晶體敵百蟲0.5千克,加水750千克噴霧,或用40%樂果乳劑400~750千克噴霧。

溝金針蟲(Pleonomus canalieulates Falder.)土名叫“叩頭蟲”,是危害浙貝的地下害蟲之一。
溝金針蟲身體扁平,革質,似針狀,尾節分岔,並稍向上彎曲,身體背面中間有一條縱溝,故稱溝金針蟲。溝金針蟲在土中危害鱗莖,在鱗片上常見約0.2釐米大小的穿洞。
溝金針蟲生活史很長,完成一個世代要經過3年左右的時間。幼蟲期最長,其活動受土壤溫溼度影響很大,冬季氣溫降低時,它就鑽到30釐米以下甚至更深的土裏越冬;春季上升活動和危害的時間比其他地下害蟲早,一般早春10釐米土溫到6℃時,就開始上升活動,危害浙貝。
防治方法:
改變地下害蟲的生活條件,將害蟲翻出土面,使受天敵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而死亡。
在金針蟲化蛹時,將蛹室破壞,可使其大量死亡。


蔥蟎(Rhizoglyphus echinopus Kevan)體很小,成蟲體長0.07釐米左右,灰白色,有足4對,赤褐色,背面有兩個近圓形點(食團),經常羣集寄生於鱗莖內,使鱗莖腐爛。蔥蟎從卵經幼蟲到成蟲,約經9~30天。

溫度在25℃左右時繁殖最快,每條成蟲可產卵50~100粒,多的在500粒以上,所以繁殖很快;溫度在10℃以下及乾燥的環境,能限制它的活動及繁殖。
蔥蟎危害浙貝鱗莖主要是在過夏期間,在下種後及收穫前的一段時間內也能危害。
被害的鱗莖呈凹洞或整個腐爛,但可見部分維管束殘體。常與其他病害混在一起。
防治方法:
① 室內貯藏的鱗莖在起土後適當排放7~10大,使蟎在乾燥環境下死亡或離開鱗莖。貯藏前將腐爛及有蟎的鱗莖選出,分別貯藏。貯藏期間溼度不能太大,並適當翻動,使溼度不利於蟎的繁殖。
② 下種前嚴格挑選種子,把腐爛有蟎的剔出。
③ 下種前結合防病,用殺蟎殺蟲劑與殺菌劑混合浸種(見幹腐、軟腐病的藥劑防治)。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7227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