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黃芪
手機版

黃芪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7.8K 次

黃芪(黃耆),學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保護等級:Ⅲ

現狀:漸危種。又名膜莢黃耆,主要分佈在我國北方地區,是一種較名貴的中藥材,以根入藥。由於長期大量採挖,近年來野生黃耆的數量急劇減少,若不加強耆護和人工種植,有趨於絕滅的危險。

保護措施:黃芪生長地一般不屬自然保護區,爲不使其絕滅,建議藥材收購部門應根據各地不同具體情況確定收購量,並向羣衆大力宣傳,在採挖時注意保護幼苗,對成長的植株應適當保留,以利繁殖和永續利用,還應進一步擴大栽培面積。

黃芪

多年生草本,高50-150釐米;主根粗而長,直徑1-3釐米;莖直立,有細棱,被白色長柔毛。奇數羽狀複葉,葉軸有長柔毛;小葉(13-)21-27(-31),橢圓形至長賀狀卵形,長7-30毫米,寬4-12毫米,先端圓印刷或微凹,有時具小刺尖,基部圓形,下面有伏生白色柔毛;托葉狹披針形,長約6毫米,有白色長柔毛。總狀花序生於上部葉腋,具花(5-)10-20,花梗在果期顯著伸長;花黃色或淡黃色,長(12-)15-18毫米,有線形苞片;花萼鍾狀,長5-7毫米,有白色長柔毛,萼齒短,長爲萼筒的1/5或1/4,三角狀;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幾無爪;翼瓣與龍骨瓣近等長,較旗瓣稍短,均有長爪;子房有柄,被柔毛。莢果膨脹,卵狀長圓形,長2-3(-3.5)釐米,頂端具短喙,基部有長柄,果皮膜質,被黑色短柔毛,有時被白色毛或二者混生,具3-8種子。花期(6)7-8月,果期(7)8-9月。

黃芪 第2張

分佈於我國溫帶和暖溫帶地區,爲深根性植物。喜涼爽氣候,有較強的抗旱、耐寒能力,不耐熱,不耐澇。氣溫過高常抑制植株生長,土壤溼度過大,常引起根部腐爛。宜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生長,在粘土上則根多,生長緩慢。多生於林緣、灌叢、林間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處。

分佈:在我國主要分佈在北方地區,普遍生長於東北的東部山區(長白山、小興安 嶺、完達山脈和遼寧東部山區)及大興安嶺,在部分平原地區亦可見到。此

外河北、山西、 山東、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均有。朝鮮、蒙古、蘇聯也有分佈。

黃芪 第3張

繁殖方式:用種子繁殖。在北方於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播種,因種子多具不透水性的硬 種皮,播種前應加以適當的機械損傷,播種後注意保持土壤溼度,氣溫在18-20℃時約9天即 可發芽。降雨過多時應及時排水。

經濟價值:根入藥,常作滋補中藥,又可作獸藥,銷售量大。根莖之10倍水浸液,對馬鈴薯晚疫病有抑制效率。還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6379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