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養花技巧 > 高山杜鵑園林化栽培方法
手機版

高山杜鵑園林化栽培方法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9.33K 次

1. 土壤

高山杜鵑園林化栽培方法

園林景觀種植的高山杜鵑多爲地栽,要求土壤排水性良好。我國長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區土壤ph值大多呈中性偏鹼。爲促使高山杜鵑長期良好生長,栽種前需下大力氣改土,創造適宜杜鵑生長的立地條件。

高山杜鵑應選擇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定植。如果種植地點地下水位高,則需堆土種植,以免地下水攜帶鹽分通過土壤毛細向上滲透,在地表蒸發,並將鹽分積累在地表,使表層土壤鹽漬化。

在地下水位低於1m的地方定植高山杜鵑,挖掘深0.8~1m、直徑1~1.5m的樹穴,底層鋪15~20cm碎石,以隔斷地下水向上滲透的毛細現象。碎石上面鋪地布或遮陽網,防止上面的草炭土或山泥下沉,填充碎石空隙,失去隔斷地下水的作用。樹穴四周用塑料薄膜隔斷,以阻止周圍泥土的鹽分水平滲透。樹穴填入ph值適合其生長的草炭土或腐殖土,可將硫黃顆粒拌入土壤,使土壤保持酸性。如果小面積成片栽種則按照上述方法成片改土。

2. 定植

高山杜鵑是淺根系植物,種植時切忌栽植過深,覆土時應蓋過土球表面5cm深,否則恢復期長,生長慢。第二年淺層老根會逐漸腐爛,從表土層長出新根,形成“多層根”。

高山杜鵑的根系纖細,春天化凍後、晚秋上凍前的冷涼季節是根系生長旺季,新根大量萌發。夏季高溫新根生長量少,冬季凍土層不生長。因此溫暖地區入冬前種植爲好,寒冷地區宜開春定植。

定植後在土壤表面覆蓋6~8cm鬆鱗,可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夏季土溫,防止雜草滋生。

3. 光照

威海七彩生物科技公司2010年對高山杜鵑光合作用測定的研究表明:當日照強度達到39000lux,光合效率達到最大值;當日照強度在80000lux左右,光合效率爲零;當光照強度超過80000lux,光合效率呈負增長。

在溫暖地區,高山杜鵑應選擇避免陽光直射或陽光直射時間短的區域種植。南北向道路選擇路南側種植,且有行道樹遮陰較好,東西向道路種植路西側。在建築物旁邊種植應選擇靠近東牆,正午以後建築物可遮擋夏日西曬。#p#分頁標題#e#

4. 溫度

高山杜鵑喜晝夜溫差大的涼爽氣候,適宜生長溫度爲10℃~25℃,低於8℃植株進入休眠;超過35℃營養生長過旺,枝條徒長,葉片變小、變薄,花芽形成少。夏季高溫與強日照相互作用,即使在1~2小時的短時間內,也極易導致尚未木質化的新葉片產生日光灼傷。高溫季節土壤嚴重缺水會加劇葉片灼傷的傷害,要注意給葉片及時噴水降溫,在陽光暴曬的地方適當遮陰。

高山杜鵑能夠耐-16℃~-28℃的低溫,有些品種可耐-32℃的低溫。但在北方的冬季,大風與低溫相互作用是導致高山杜鵑乾枯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續強烈的乾燥大風使葉片枝條迅速失水,而0℃以下的低溫則使水分結冰,不能在植物體內傳導。北方冬季要注意防寒防風,苗木定植後的第一年越冬應設置風障,以利於提高成活率。乾旱的冬季要及時澆水,保持根際土壤溼潤,有利於保持地溫。

5. 灌溉

高山杜鵑喜冷涼溼潤的氣候,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怕旱忌澇,積水易爛根,缺水則生長不良。爲改善北方乾燥的氣候環境,可在生長期對枝葉及其周圍環境噴水以提高空氣溼度。

灌溉的水質要求ph值爲6.0左右,ec值爲0.5ms/cm以下。爲保持適宜的土壤ph值,應在生長季節澆2~3次ph值爲3~3.5的灌溉水。

6. 施肥

春季土壤化凍,高山杜鵑樹液開始流動。此時施用持續6個月肥效的20-10-20緩釋肥,每立方米土壤2kg,均勻地灑在土表再翻入土中。新梢封頂,開始進入花芽分化期可追施高磷高鉀的催花肥。如果種植基質是草炭土,要追加硝酸鈣,彌補土壤缺鈣。

杜鵑忌重肥。爲避免過多萌發秋梢,在7月上旬停止追肥,促使枝條木質化,提高植株的抗寒力,減少冬季凍害。

7. 修剪

高山杜鵑整型根據品種特性可分爲自然成型與直立型人工修剪兩種。前者一般情況下不需修剪,適宜栽培環境下自然形成緊湊的株形,樹冠飽滿,如‘錦緞’;直立型品種生長勢旺盛,徒長枝萌發力強,株形鬆散,如‘諾娃’、‘紅傑克’等,這類品種要根據情況通過人工修剪,促使株形整齊。#p#分頁標題#e#

直立型品種在春梢萌動後打掉頂端徒長枝,促進樹冠整齊;摘除強壯的頂芽,防止主枝抽條過長,促進多生長側芽。我國北方一般在冬季前修剪秋梢,既可調節株形,又可節約樹體營養,增強抗寒性。

及時摘除殘花,種子結實會消耗養分,影響新芽的生長勢。

病蟲害防治

高山杜鵑的葉多革質或被毛,病蟲害相對較少,主要病害有疫黴根腐病、疫黴枯梢病、嫩枝疫病、白粉病和天牛、蚜蟲等。

1. 疫黴根腐病

疫黴根腐病是一種發病嚴重、不易控制的檢疫性土傳病害。除高山杜鵑外易感疫黴根腐病的植物還有山茱萸、山茶花、曼地亞紅豆杉(紫杉)、石楠、山月桂、雪松、杜鬆、高叢藍莓、弗雷澤冷杉、白松等。高山杜鵑感染疫黴根腐病因品種而異,有的品種抗性好,發病率低;部分品種生長緩慢,葉色變淺,有可能在幾年內死亡;有的品種突然枯萎並在幾周內死亡。如果刮開地表基部約5cm的表皮,初期會發現形成層組織變爲紅褐色,後期逐步擴散到主根和主莖基部。在土壤溫度20℃~22℃的高溫高溼環境極易發病。過度澆水、長時間的陰雨天氣會加重該病的發生。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發病較少較輕。

該病以預防爲主,當在地上部觀察到疫黴根腐病後,一般的化學藥劑已經無效。

防治藥劑:三乙磷酸鈉、精甲霜靈。

2. 疫黴枯梢病

溫暖天氣病害傳播迅速,病菌侵染木質化程度高的莖比較緩慢,但是不論何種植株都能被侵染致死。

炎熱潮溼的天氣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架空噴頭灌溉會幫助病菌傳播,施氮肥過量會增加植株的肉質化,間接促進該病的發生。

控制以上兩種疫黴病的主要措施有:土壤消毒;應用無菌植株;及時清除和銷燬所有嚴重感染的植物和植物殘體;避免使用架空噴頭進行灌溉,如果使用,應避免傍晚澆水,保證葉片在晚上前晾乾。採用人工澆水時儘量避免弄溼葉片;避免過度施肥,在多汁幼嫩的組織中病害傳播迅速;預防爲主。通過噴施保護性殺菌劑減少該病的發生;促進空氣流通,保證周圍的植物之間有足夠的空間;#p#分頁標題#e#

防治藥劑:精甲霜靈、惡黴靈、金雷多米爾、代森錳鋅。

3. 嫩枝枯梢病

嫩枝枯梢病通常發生在較大的分枝或根系尚未完全發育的新株。在一個或幾個分枝上,被侵染的新枝葉片會呈現枯萎和死亡的症狀,死亡的枝條樹皮呈現紅褐色,導致片狀發病。

高山杜鵑對該病具有一定的抗性,主要的防治手段在於對病枝進行正確及時的修剪與妥善處理。

4. 白粉病

在葉表面呈現淺色,通常是淡黃色圓環或斑點狀,與葉背面的棕色或灰色的斑點狀菌絲體一致,最終擴散到整個葉面。嚴重情況下可導致未成熟葉片脫落,甚至整個植株落葉。白粉病在夏季高溫或冬季寒冷地區通常不會發生。

防治藥劑:三唑酮、丙環唑、乙嘧酚磺酸酯、腈菌唑。

5. 鏽病

通常在葉背面由孢子形成橘黃色粉狀覆蓋物,後期在葉表面導致黑色斑點,然後葉片脫落。

防治藥劑:腈菌唑、三唑酮。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jiqiao/5251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