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走近蕨類植物
手機版

走近蕨類植物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閲讀:3.9K 次

走近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也稱為羊齒植物,它和苔蘚植物一樣都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無性生殖是產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具有精子器和頸卵器。但是蕨類植物的孢子體遠比配子體發達,並且有根、莖、葉的分化和由較原始的維管組織構成的輸導系統,這些特徵又和苔蘚植物不同。蕨類植物產生孢子,而不產生種子,則有別於種子植物。蕨類植物的孢子體和配子體都能獨立生活,這點和苔蘚植物及種子植物均不相同。總之,蕨類植物是介於苔蘚植物和種子植物之間的一個大類羣。

蕨類植物分佈很廣,除了海洋和沙漠外,無論在平原、森林、草地、巖隙、溪溝、沼澤、高山和水中,都有它們的蹤跡,尤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其分佈中心。

現在地球上生長的蕨類約有12000多種,其中絕大多數為草本植物。在我國生長的約有2600餘種,多數分佈在西南地區和長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台灣等地,僅雲南省就有1000多種,無愧有“蕨類王國”之稱。

蕨類植物大都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數是水生或亞水生的,一般表現為喜陰濕和温暖的特性。

蕨類植物的形態構造比苔蘚植物為複雜,孢子體大都為多年生草本,僅少數為一年生的。除了極少數原始的種類僅有假根外,均有吸收能力較好的不定根。莖通常為根狀莖,少數為直立的樹幹狀或其它形式的地上莖。少數原始的種類兼具氣生莖和根狀莖。莖內維管系統形成中柱,蕨類植物的中柱類型極為複雜,主要有原生中柱、管狀中柱、網狀蟲柱和多環中柱等。這些不同的中柱類型和演化有關,它由實心的原生中柱向散生中柱的趨向發展。

維管系統是由木質部和韌皮部組成,分別擔任水、無機養料和有機物質的運輸。木質部的主要成分為管胞,壁上具有環紋、螺紋、梯紋或其它形狀的加厚部分,也有一些蕨類具有導管,如一些石松綱植物和真蕨綱中的蕨(Pteridium aquilinum(L)Kuhn)。不過蕨類植物的導管和管胞的大小,區別不甚顯著。木質部除了管胞和導管外,還有薄壁組織。韌皮部的主要成分是篩胞和篩管以及韌皮薄壁組織。在現代生存的蕨類中,除了極少數種類如水韭(Isoetes)、瓶爾小草(Ophioglossum)等種類外,一般是沒有形成層的結構。

蕨類植物的葉有小型葉和大型葉兩類。小型葉如松葉蕨、石松等的葉,它沒有葉隙和葉柄,只具一個單一不分枝的葉脈。小型葉的來源是由莖的表皮突出而成,為原始的類型。大型葉有葉柄,維管束,有或無葉隙,葉脈多分枝。其來源系由多數頂枝經過扁化而形成。真蕨綱植物的葉均是大型葉,為進步的類型。蕨類植物的葉子中,有僅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稱為營養葉或不育葉,也有其主要作用是產生孢子囊和孢子的葉,稱為孢子葉或能育葉。有些蕨類的營養葉和孢子葉是不分的,而且形狀相同,稱同型葉。也有孢子葉和營養葉形狀完全不相同的,稱為異型葉。在系統演化過程中,同型葉是朝着異型葉的方向發展的。

蕨類植物的孢子囊,在小型葉蕨類中是單生在孢子葉的近軸面葉腋或葉子基部,孢子葉通常集生在枝的頂端,形成球狀或穗狀,稱為孢子葉穗或稱孢子葉球。較進化的真蕨類,其孢子囊通常生在孢子葉的背面、邊緣或集生在一個特化的孢子葉上,往往由多數孢子囊聚集成羣,稱為孢子囊羣或孢子囊堆。水生蕨類的孢子囊羣生在特化的孢子果或稱孢子莢內。

走近蕨類植物 第2張
多數蕨類產生的孢子大小相同,稱為孢子同型,而卷柏植物和少數水生蕨類的孢子有大小之分,稱孢子異型。無論是同型孢子還是異型孢子,在形態上都可分為二類,一類是腎形,單裂縫,二側對稱的兩面型孢子;另一類是圓形或鈍三角形,三裂縫,輻射對稱的四面型孢子。孢子的周壁通常具有不同的突起和紋飾。孢子形成時是經過減數分裂的,所以孢子的染色體是單倍的。

孢子萌發後,形成配子體。配子體又稱原葉體,小型,結構簡單,生活期較短。原始類型的配子體呈輻射對稱的塊狀或圓柱狀體,埋在土中或部分埋在土中,通過菌根作用取得營養,如松葉蕨(Psilotum nudnm(L.)Grised.)。極少數種類的配子體為絲狀,象莎草蕨屬(Schizaea)。極大多數蕨類的配子體為綠色、具有腹背分化的葉狀體,能獨立生活,在腹面產生頸卵器和精子器,和苔蘚植物相似,但精子多鞭毛。象卷柏和水生蕨類等異孢種類,配子體是在孢子內部發育的,已趨向於失去獨立性的方向發展。配子體產生的精子和卵,在受精時還不能脱離水的環境。受精卵發育成胚,幼胚暫時寄生在配子體上,長大後配子體死亡,孢子體即行獨立生活。

蕨類植物的生活史中,有兩個獨立生活的植物體,即孢子體和配子體。從受精卵萌發開始,到孢子母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前為止,這一過程稱為孢子體世代,或稱為無性世代,它的細胞染色體是雙倍的(2n)。從孢子萌發到精子和卵結合前的階段,稱為配於體世代,或稱有性世代,其細胞染色體數目是單倍的(n)。在它一生中世代交替明顯,而孢子體世代佔很大的優勢。

在蕨類植物中,存在着孢子體不經過孢子而產生配子體的現象,稱為無孢子生殖。同時,配子體也可以不經過配子的結合,而直接產生孢子體的,這種現象稱為無配子生殖。無配子生殖在蕨類植物中相當普遍,有時在一種植物中,同時可具有無配子生殖和無孢子生殖的現象,許多無孢子生殖產生的配子體,能正常地產生精子器和頸卵器,這種配子體的染色體數目為2n,由此產生的配子配合後,形成了4n的孢子體,這種4倍體的孢子體,也可誘導形成四倍的無孢子生殖的配子體。真蕨類中這種誘導成的無孢子生殖的雙倍配子體,也可以與單倍染色體的配子體相互交配,由此產生了三倍體的孢子體。

無配子生殖時,孢子體可以從配子體單個營養細胞,或頸卵器附近,或頸卵器內的細胞產生,或一個卵細胞不經過配子的結合,而直接形成孢子體,稱為孤雌生殖。

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各植物學家的意見頗不一致,過去通常將蕨類植物作為一個自然羣,在分類上被列為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又將蕨類植物門分為松葉蕨綱(Psilotinae)、石松綱(Lycopodinae)、木賊綱(Eguisetinas)、楔葉綱(Sphenopinae)和真蕨綱(Filicinae)。也有人在這四個綱外加水韭綱(Isoetinae)而成為五個綱的。也有將四個綱提升為四個門或五個門的。1978年,我國蕨類植物學家將蕨類植物門分為五個亞門,即石松亞門(Lycophytina)、水韭亞門(Isoephytina)、松葉蕨亞門(Psilophytina)、楔葉亞門(Sphenophytind)和真蕨亞門(Filicophytiha)。本書採用以五個亞門分類的新系統。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zh-hk/yanghuazhishi/zhiwu/16286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