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中國成語那麼多與植物有關的,你知道哪些?
手機版

中國成語那麼多與植物有關的,你知道哪些?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1.88W 次

我們以前的很多古語中都和動植物有關,這也是源於我們祖先對生活觀察細緻入微的體現,這裏有20個與植物相關的成語,能知道的其中15個以上都是大神級的。

1、曇花一現

釋義:曇花一現 ,開放時間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也比喻稀有的事物或顯赫的人物只出現一會兒就消失了。

出處:《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鉢花,時一現耳。”

中國成語那麼多與植物有關的,你知道哪些?

曇花原產美洲墨西哥以及中美的熱帶沙漠地帶,那裏的氣候又幹又熱,但一到晚上就涼快多了。晚上開花,可以避開強烈的日曬,同時有利於夜行的蛾類爲其授粉;而縮短開花時間,又可以大大減少水分的損失,有利於它的生存。使它生命得到延續。於是天長日久,曇花在夜間短時間開花的特性就逐漸形成,代代相傳至今。

2、鐵樹開花

釋義:鐵樹也叫蘇鐵,常綠喬木,不常開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

出處:明·王濟《君子堂日詢手鏡》:“吳浙間嘗有俗諺雲,見事難成,則雲鬚鐵樹開花。”

鐵樹生長緩慢,一般15~20年樹齡的老樹可開花,不易看到開花,故有“千年鐵樹開花”的說法,言其開花較少。但其實,只要溫度等條件適宜,鐵樹年年都可以開花!鐵樹在南方生長環境良好時,每年可見開花,如果把它移植到北方種植,由於氣候低溫乾燥,生長會非常緩慢,開花也就變得比較稀少了。鐵樹花雌雄異株,在南方時,鐵樹花期可長達1個月之久,一般在6~8月間開的是雄花,10~11月開的雌花,雄花花序爲柱狀花序,雌花爲球形花序,因而比較容易辨認。

3、華而不實

釋義:華:通花,開花;實:果實,結果。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不認真不老實。也指表面上很有學問,實際腹中空空的人。

出處:

1、《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餘,赤葉赤華,華而不實,其名曰嘉榮,服之者不畏霆。”

2、左丘明《左傳·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3、《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經術者》:“東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棗,華而不實,何也。”

公園有一種專供開花觀賞的桃樹,叫做“碧桃”它不會結果。如果我們把結果實的桃花和“碧桃”的花作一下比較,就會發現:結果的桃花每朵上有5個花瓣;而碧桃開的花每朵卻有7~8個花瓣,有些還會更多,所以我們叫它“重瓣花”。重瓣花中只有雄蕊,因雌蕊已經退化掉,所以不能受精,因此它只開花不結桃子。所以,公園中的碧桃和果園中的桃樹不同,它只供人們觀賞。

還有一種三倍體植物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爲減數分裂聯會時紊亂,只能進行無性生殖。可用扦插繁殖 營養繁殖 植物細胞組織培養等也不會產生果實。

如果是正常結果的植物沒有結果,那一般是缺硼了。

4、牛溲馬勃

釋義:比喻一般人認爲無用的東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裏可成爲有用的物品。1. 比喻運用得宜,無用之物可以變爲有用。2.借指卑賤而有用之材。 還可以用於形容醫生醫術高。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 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牛溲,車前草的別名。馬勃,一名屎菰,生於溼地及腐木的菌類。兩者皆至賤,均可入藥,都有它們的用途,古代人認爲這兩種草雖然都不起眼,但如果懂得利用它們性能,它們就有大用處。

5、藕斷絲連

釋義:藕已折斷,可還有許多絲連接着未斷開。比喻表面上斷了關係,實際上仍有牽連,三情中,其多指男女之間情思難斷。

出處:唐·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藕是蓮(荷花)的地下莖,深埋在泥濘的池塘中。植物要生長,需要運輸水和養料的組織,這些組織就叫導管和管胞。它們在植物體內四通八達,在葉、莖、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動物體內一樣暢通無阻。藕的導管壁增厚部連續成螺旋狀,特稱螺旋形導管。在折斷藕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爲螺旋狀的細絲,直徑僅爲3~5微米。這些細絲很像被拉長後的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一般可拉長至10釐米左右。

6、逃之夭夭

釋義:由桃之夭夭引申而來,原形容桃花茂盛豔麗。後表示逃跑得無影無蹤,是詼諧的說法。

出處:《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之夭夭”表示“逃跑”義的最早用法出現在明代,《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妹子想起哥哥這樣賭法,貼他不富,連我也窮,不如自尋去路,爲此跟着一個相識孤老,一溜煙也是逃之夭夭。”

後人用諧音將“桃”改成“逃”,作爲“逃跑”的詼諧語。

7、椿萱並茂

釋義:指椿樹和萱草都茂盛,現比喻父母都健康,褒義詞。

出處:《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

《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同“萱”。因大椿長壽,古人用以比喻父親。“萱草”爲忘憂之草,古人用以比喻母親。椿萱:喻父母,古稱父爲“椿庭”,母爲“萱堂”。

8、蘭桂齊芳

釋義:舊指兒孫同時顯貴發達,又比喻子孫後代一起取得榮華富貴。

出處:清·曹雪芹的《紅樓夢》的後續,高鶚續的《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現今榮寧兩府,善者修緣,惡者悔禍,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蘭即蘭草,古人常以它與芷草並稱爲芷蘭,比喻才質之美。桂即桂花。古人以“折桂”比喻科舉及第,而桂花也兼備了類似的象徵意義。用桂花和蘭草合成吉祥圖畫,特指對家中子弟個個成才的祝願,圖稱《蘭桂齊芳》。此外,民間亦有專以卻詵之言爲本的《蟾宮折桂》圖,畫小兒嬉戲桂樹之下,預祝子弟綿繡前程。

9、樗櫟庸材

釋義:樗:臭椿,櫟:橡樹,不成材的樹木。比喻平庸無用的人。常用作謙詞。

出處:《莊子·逍遙遊》:惠子對莊子說,家裏有一棵大樹,叫做椿樹,匠人都不把它當作良材,惠子也認爲此樹大而無用。莊子就說,你既然認爲它無用,爲什麼不把它種到廣袤的原野上,讓它爲大衆遮蔭,讓它發揮其作用呢?簡單說,莊子的意見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樗櫟庸材,除了用來比喻無用之才,也可用來自謙。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天下高賢,無有出先生右者。”庶曰:“某樗櫟庸材,何敢當此重譽。”。徐庶由於母親被曹操扣押,迫於無奈必須要離開劉備,投奔曹操。劉備要挽留徐庶,大力讚揚他,當時徐庶的回答就自稱是樗櫟庸材。

臭椿材質堅韌、紋理直,具光澤,易加工,是建築和傢俱製作的優良用材。臭椿因其木纖維長,也是造紙的優質原料。椿葉可以飼養樗蠶,絲可織椿綢。在園林應用中,用臭椿做嫁接紅葉椿的砧木。

10、明日黃花

釋義: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後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出處: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黃花,就是菊花,“明日黃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凋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重陽(農曆九月初九)賞菊,是我國的民俗之一。所以,古代的文人騷客常在這一天相聚賞花,吟詩作文。在我國的文學史上,有不少歌詠重陽,或頌菊花的佳作。蘇軾曾寫過一首詩,《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意思是:(朋友啊),既然已經來了就不要着急回去,還是趁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日賞花爲好。因爲,如果等到“明日”,重陽已過,菊花凋零,那麼不但連人覺得無趣,恐怕連蝴蝶看了也會犯愁的。

11、荊棘載途

釋義:荊:荊條,無刺;棘,酸棗,有刺。兩者常叢生爲從莽。也泛指叢生於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滿路都是荊棘。比喻環境困難,障礙很多。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孔穎達疏:“言無道路可從,冒榛藪也,說其窮困之極也。”

荊棘是一種植物,它原來是指兩種植物:荊和棘。 棘與荊在野外常混生,因此就產生“荊棘”。荊:荊條,無刺;棘,酸棗,有刺。兩者常叢生爲叢莽。也泛指叢生於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荊棘叢生最易阻塞道路。

注意:“載”讀zài,不讀zǎi。

12、南柯一夢

釋義:比喻夢幻的事,根本不能實現的企圖和願望,或是那些虛幻、一場空的事物。

出處: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寫淳于棼(fén)醉後夢入大槐安國,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盡榮華富貴,醒後發覺原是一夢,一切全屬虛幻。

柯,草木的枝莖樹幹,如:柯枝(枝條);柯條(枝條);柯葉(枝葉);柯幹(枝幹)。南柯,就是一棵大槐樹朝南的一根樹枝。

13、南橘北枳

釋義: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變成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橘:芸香科柑橘屬常綠喬木,果實扁圓形,稱“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

枳:也叫枸橘,芸香科枳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球形,味苦酸。

其實這兩種樹同科不同屬,其實是不會隨意變身的。

14、葉落知秋

釋義:看到樹葉落,便知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出處:《續燈傳錄》:“絃動別曲,葉落知秋。”

在古人眼裏,梧桐是百樹之王,地位很高。梧桐候期比較高,秋天往往剛過中秋,葉片就發黃、脫落。傳說中它通明神諭,呼應宇宙,知時知令,正如《花鏡》中所說:“此木能知歲時,清明後桐始華。桐不華,歲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葉先墜。故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之句。”

15、蘭艾同焚

釋義:指蘭花跟艾草一同燒掉。比喻好壞同歸於盡。

出處:《晉書·孔坦傳》:“蘭艾同焚,賢愚所嘆。”

蘭:蘭草,泛指香草,並非蘭科的中國蘭花,通常指菊科的佩蘭和脣形科的澤蘭。艾:一種臭草,未必是菊科的艾草。現在我們說的艾草,是端午期間常用到的時令植物。古代的艾草,指的是雜草,聞起來有臭味的草,並不特指哪一類草。此艾非彼艾,如今的“艾”也是一種香草。

16、食玉炊桂

釋義:指食品貴如玉石,燃料貴如桂木。比喻物價昂貴。

出處:《戰國策》卷十六:“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

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

桂:牡桂,樟科常綠喬木,並非今日之木犀科桂花。

17、不辨菽麥

釋義:分不清豆子和麥子,形容缺乏實際知識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公元前573年,晉國,晉厲公被殺死後,大臣們要推選新的國君。大臣們願意侍奉14歲的周子。周子有一個哥哥,本應立爲國君,但是貴族們說,周子的哥哥是個白癡,什麼都不分怎麼能當國君呢。其實這也是貴族們言過其實,他們的目的是讓年幼的周子做國君,這樣便於他們控制。

不辨菽麥和五穀不分,這是兩個近義詞,但仍有所區分。五穀不分,應該是一種常態。五穀中只有菽是豆科,其他都是禾本科。禾本科是一個大坑,長得都很像,很少有人分得很清楚。五穀不分的人比較常見。而菽和麥一個是豆科一個是禾本科,分不清楚的還少數。

18、不稂不莠

釋義:本指禾苗中無野草。後比喻人不成才,沒出息。

出處:《詩經·小雅·大田》:“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稂、莠可以代表不成材的人或沒有出息的人,但是“不稂不莠”不能代表沒出息或不成材的人。“不稂不莠”原意是精耕細作,地裏除了莊稼不長雜草。相當於“無稂無莠”。隨着時代變遷,後來這句成語演變成了形容土地荒蕪,寸草不生,不僅種不出莊稼,連稂、莠這樣的雜草都種不出來了,以此形容耕者沒出息。

19、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釋義:種什麼,收什麼。原爲佛教語,比喻因果報應關係。後比喻做了什麼事,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出處:《涅槃經》:“種瓜得瓜,種李得李。”《呂語集粹·存養》:“種豆,其苗必豆,種瓜,其苗必瓜。”

正所謂“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這並非宿命論的解釋,而是因果關係的推演。從一定意義上說,心態決定命運。同樣的事物,不同的對待,就會有截然相反的結果,這是符合規律的必然。

20、獨木不林

釋義:指一棵樹成不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辦不成大事。

出處:漢·崔駰《達旨》:“高樹靡陰,獨木不林。”

常言道,獨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樹能“獨木成林”。 榕樹是屬於桑科的常綠大喬木,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的樹冠之大,令人驚歎不已。榕樹以樹形奇特,枝葉繁茂,樹冠巨大而著稱。枝條上生長的氣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樹幹稱之爲“支柱根”。榕樹高達30米,可向四面無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幹交織在一起,形似稠密的叢林,因此被稱之爲“獨木成林”。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2938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