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麥仙翁Agrostemma githago L
手機版

麥仙翁Agrostemma githago L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5.58K 次
麥仙翁Agrostemma githago L

麥仙翁,拉丁文名:Agrostemma githago L.石竹科、麥仙翁屬一年生草本,高60-90釐米,全株密被白色長硬毛。麥仙翁莖單生,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微合生,抱莖,頂端漸尖,中脈明顯。麥仙翁雄蕊微外露,花絲無毛;花柱外露,被長毛。麥仙翁蒴果卵形,微長於宿存萼,外卷;種子呈不規則卵形或圓腎形,黑色,具棘凸。麥仙翁花期6-8月,果期7-9月。

麥仙翁的介紹麥仙翁,拉丁文名:Agrostemma githago L.石竹科、麥仙翁屬一年生草本,高60-90釐米,全株密被白色長硬毛。
麥仙翁莖單生,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微合生,抱莖,頂端漸尖,中脈明顯。
麥仙翁雄蕊微外露,花絲無毛;花柱外露,被長毛。
麥仙翁蒴果卵形,微長於宿存萼,外卷;種子呈不規則卵形或圓腎形,黑色,具棘凸。
麥仙翁花期6-8月,果期7-9月。
麥仙翁的形態特徵麥仙翁,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1釐米,寬2-10毫米,基部合生或稍連合,先端漸尖,背面中脈凸起。
花大,徑約3釐米,單生於莖頂及分枝頂端;萼5裂,萼筒長圓狀筒形,長12-14毫米,具10條隆起的脈,頂部稍狹細,
花後萼筒加粗,萼裂片線形,葉伏,比萼筒長,長達3釐米,具1條脈;
花瓣5枚,比萼裂片短很多,瓣片紅紫色,倒卵形乃至楔形,基部漸狹成爪,爪部白色,頂端微缺;
雄蕊10枚,兩輪,外輪雄蕊的基部與花瓣連合;
子房1室,花柱5枚,細長,直立,被長硬毛,與雄蕊近等長。
蒴果卵形,比萼筒稍長,5齒裂,齒片向外反捲,與萼裂片互生;
種子略爲不規整的卵形或圓腎形,成熟時黑色,長2.5-3毫米,表面密被較尖長的疣狀突起。
花期6-8月,果期7-9月。

成株:株高30—80cm,全株有白色長硬毛,莖直立,單一或分枝。
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13cm,寬2—10mm,基部合生,兩面均有半貼生長白毛,背面中脈凸起。
花大,徑約3cm,單生於莖頂及枝端;萼管長圓狀圓筒形,長1.5—2cm,外面被長柔毛,有10條凸起的脈,花後萼管加粗,裂片5,線形,長達3cm;
花瓣5枚,暗薔薇色,比萼裂片短,先端截形,喉部無小鱗片,基部有長爪;雄蕊10枚,比花瓣短;花柱5枚,絲狀。

子實:蒴果卵形,比萼管略長,爲宿存萼管所包被,1室,內含種子數粒;
種子三角狀腎形,長寬各2.5—3.5mm,黑色或近黑色,無光澤,表面有排列成同心圓狀的,大小不整齊的棘狀突起。
種臍位於下端,其兩側向內略凹入,形成淺缺刻。胚沿背面環生,圍繞胚乳,呈淡黃色;胚乳豐富,潔白色。


麥仙翁的生態習性麥仙翁生於麥田中或路旁草地,爲田間雜草。
麥仙翁夏季開花,它的適應性很強,能自播繁殖,生長旺盛。
麥仙翁的品種分類麥仙翁(中國植物圖鑑)麥毒草(東北草本植物誌)圖版64:1-4
Agrostemma githago L. , Sp. Pl. 435. 1753; Hook. , Fl. Bor. -Amer. 1: 92. 1840; Kom. in Act. Hort. Petrop. 22(Fl. Mansh. 2): 191. 1903; Hegi, Illustr. Fl. MittelEurop. 3: 273. taf. 98. fig. 3u. fig. 564a-c. 1912; Pax et Hoffm. in Engler u. Prantl, Nat. Pflanzenfam. 2. Aufl. 16c: 339. 1934; Muravjeva in Kom. Fl. USSR 6: 575. 1936; Байтенов и Попов вПопов, Φπ. Каэахст. 3: 363. табπ. 35. рис. 6. 1960; Tutin et al., Fl. Europ. 1: 157. 1964;中國高等植物圖鑑1: 636.圖1272. 1972; 東北草本植物誌3: 41. 圖版16. 圖1-3. 1975.
麥仙翁的分佈區域麥仙翁產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
麥仙翁在歐洲、亞洲、非洲北部和北美洲也有。
麥仙翁的植物危害麥仙翁常生於麥田中,是早年隨麥種傳入的雜草。19世紀在中國東北採到標本。由於花顏色鮮豔,亦被引種栽培。
麥仙翁在中國北方地區常危害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和草皮;
由於該種的全株,特別是種子有毒,當混入糧食中後,會對人、畜和家禽的機體健康造成損害,
逸生的麥仙翁可直接對馬、豬、小牛和鳥類構成威脅。
麥仙翁的食療或藥用價值藥用價值

全草藥用,治百日咳等症。莖、葉和種子有毒。

藥理作用
中藥化學成分:種子含皁甙、棉子糖、蔗糖3一(2,4一二羥基一6一甲基苯基)、
丙氨酸[3一(2, 4一dihydroxy一6一methylphenyl) alanine]及硝酸鹽還原酶。
功效:止咳平喘、溫經止血。
主治:用於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癆咳嗽等症,用於婦女崩漏、月經過多,以虛寒性出血尤爲適宜。
性味歸經:甘、苦,溫。入肺、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0克。
用途:麥毒草可入藥,治百日咳、婦女出血症。
種子莖葉均有毒,牲畜誤食能中毒。
種子如混入麪粉內,達0.5%時則味苦,並有中毒危險。
麥仙翁並有用做洗衣粉和牙膏等原料。


毒性

該物種爲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爲種子有毒,其毒性與生長土壤及成熟期有關。
外果皮毒性不大,有毒物質主要集中於果仁和胚中,經加熱後毒性大爲降低。
由於該植物是田間雜草,在收穫季節常與作物的種子混雜在一起,因而常造成人畜中毒。
人中毒有腹痛、嘔吐、腹瀉、眩暈、低燒、脊柱劇烈疼痛和運動困難,有時昏迷或死亡。
動物食自身體重0.1~1.0%。的種子粉可引起死亡,其中小牛、豬和狗等對其毒性較爲敏感,貓、羊、兔和成年牛對其毒性則不敏感,
有些動物還可產生一定的免疫力。大鼠、小鼠和豚鼠分別皮下注射0.5g、0.5g和5g種子的提取物可引起死亡。
動物連續小量食用種子可導致慢性中毒,一般稱“麥仙翁中毒”。主要症狀有流涎、噁心、嘔吐、腹瀉、眩暈、呼吸困難以至昏迷、癱瘓等。
大量連續食用則引起更嚴重的症狀,如強烈的肌肉疼痛、痙攣、呼吸抑制以至死亡。馬急性中毒尚有脈速而弱、體溫升高、肌強直、抽搐而死。
狗中毒後期嘔吐頻繁,45分鐘後出現肌顫,由興奮轉入昏睡,感覺遲鈍、運動失調,因循環衰竭和呼吸抑制而迅速死亡。
鳥類和雞等家禽中毒後,口內乳狀分泌物增多、腹瀉、呼吸減慢和心跳減少。
動物中毒死亡後,屍檢可見顯著的腸胃炎症,腦和脊髓充血,腦室和髓腔常有滲出物,脊髓尚有灰白質軟化,有時還可見紅血球破壞,肝和腎脂肪性變等。

成分
麥仙翁種子中含有19種氨基酸,其中以苯丙氨酸含量爲最高,脯氨酸、纈氨酸及丙氨酸次之旗氨酸、精氨酸含量最低。全草中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以脯氨酸含量爲最高,Y~氨基丁酸、纈氨酸及丙氨酸次之,而以旗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最低。
活性測試結果表明,麥仙翁種子和全草的總氨基酸部位對大田小麥生長有明顯促進作用,且均顯著促進實驗室培養液中小麥胚芽鞘生長,二者之間的作用效果無顯著差異。兩種總氨基酸部位中各單體氨基酸的含量差異較大,全草總氨基酸中脯氨酸佔所有17種氨基酸的62.09%,而種子中苯丙氨酸則佔所有19種氨基酸的55.95%,脯氨酸含量次之,但僅佔8.90%。脯氨酸具有抗逆作用,同尿嘧啶結合使用可使作物增產早有報道,苯丙氨酸的類似作用則未見報道。
將氨基酸以其側鏈R基團的結構不同分類,再比較各種類型氨基酸的含量可發現一些初步規律:
a.非極性側鏈R基氨基酸(非極性氨基酸)佔種子中總氨基酸的88.75%,全草中則佔總氨基酸的78.79%;
b.四種類型氨基酸在種子和全草中含量比例基本一致:非極性側鏈R基氨基酸>無電荷極性側鏈R基氨基酸>負電荷極性側鏈R基氨基酸>正電荷側鏈R基氨基酸;
而且前兩種類型氨基酸在全草和種子總氨基酸中所佔比例分別爲e6.48 和97.72 。這種比例關係在有關促進作物生長的各種氨基酸的研究報道中也同樣存在 “。
C.對比以上各種類型氨基酸的含量比例分析結果和有關氨基酸對植物生長作用的研究結果,推斷麥仙翁種子和全草中促進小麥增產的活性氨基酸部位是以非極性側鏈R基氨基酸爲主要組成成分,並與其它三種類型氨基酸以一定的比例組合而成的,它們對小麥的增產作用可能是不同類型氨基酸在一定配比條件下發揮多種作用的協同結果。

化學成分

種子含皁甙、棉子糖、蔗糖3-(2,4-二羥基-6-甲基苯基)、丙氨酸(3-(2,4-dihydroxy-6-methylphenyl)alanine)及硝酸鹽還原酶。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20445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