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碗蓮Nelumbo nucifera
手機版

碗蓮Nelumbo nucifera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1.73W 次
碗蓮Nelumbo nucifera

碗蓮,顧名思義,就是栽種在碗內的荷花。也稱爲鉢蓮、盆蓮,就是種在碗內的蓮花,專供陳於室內幾桌之上,以美化居住環境。 碗蓮原產於江蘇,以蘇州所產最爲著名,我國古籍中多有記載。碗蓮若培養得法,種出直徑僅5釐米左右的花朵,嬌小玲瓏,風姿卓絕。再在其花繁葉茂時加以修剪,使之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再在碗內擺佈小山、航船、小橋、雞鴨等類的小品,確能構成令人神往的意境,極富雅趣。

碗蓮的介紹碗蓮,顧名思義,就是栽種在碗內的荷花。也稱爲鉢蓮、盆蓮,就是種在碗內的蓮花,專供陳於室內幾桌之上,以美化居住環境。 碗蓮原產於江蘇,以蘇州所產最爲著名,我國古籍中多有記載。碗蓮若培養得法,種出直徑僅5釐米左右的花朵,嬌小玲瓏,風姿卓絕。再在其花繁葉茂時加以修剪,使之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再在碗內擺佈小山、航船、小橋、雞鴨等類的小品,確能構成令人神往的意境,極富雅趣。碗蓮的形態特徵碗蓮是多年生挺水性水生植物,地下莖深埋水底泥中,夏季開花,花朵單立。 種子具堅硬不透水之種皮,可保持上千年不腐敗。碗蓮的生態習性碗蓮喜陽光充足,不耐陰。喜熱,生長適溫爲20~30℃,氣溫低於15℃時生長停滯。喜溼怕幹,喜相對穩定的靜水。以富含有機質的肥沃黏土爲宜。適宜的pH值爲6.5。碗蓮的栽培技術

培育碗蓮,宜選花徑小至7~8cm以內,株高在20~25cm左右,立葉不超過15cm的優良品種,如“嬌容”、“娃娃蓮”“白雪公主”、“醉杯”等珍貴品種加以培養。栽培的容器,不可太小,容器太小不易開花。家用的菜碗的口徑一般只有15cm,太小,最好用口徑25cm、高約20cm的小圓缸。栽培用土選肥沃的河塘泥最爲理想。栽植可在清明前後地,先在缸底匍一層3~4cm厚的腐殖土,並拌入一些腐熟的餅肥液。接着墊入培養土(上面需留5~6cm沿口以便儲水)和少量水,調成稀糊狀,然後將小藕頂芽朝下,沿缸邊斜栽入泥,使尾節上翹,略露泥面,栽好後放置在向陽處接受陽光2~3天,使泥漿收縮,固定種藕,提高土溫,以利萌芽。這時再加少量清水,待浮葉長出後,再稍微加高水位,至立葉長出後,隨着葉柄的伸長而逐漸加滿缸水,以後每天都添一些水。在碗蓮生長期間,不需再施肥。施肥過多會成肥害。碗蓮嬌嫩,易受凍害。入冬時應將缸碗移入室內向陽處,每星期加少量水。待到翌年清明時翻盆,取出種藕,重新栽種。

碗蓮的養殖方法選盆
名稱雖叫碗蓮,但如果用菜碗養殖,就嫌太小、太淺了。碗太淺裝的營養土太少,不能使植株得到充分養分;太小容不下伸展的鬚根,會長不好。一個適合的尺寸是保證容器直徑在25~87.5cm左右.深度在20~62.5cm左右。保證37.5cm左右深的土壤讓根部充分生長。

土壤選擇

碗蓮要求含腐殖質較豐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業污染土。黃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適當,過粘會影響藕鞭的伸長和藕的膨大;沙質土疏鬆,粘性不夠,容易遭風害而折損,有礙於根系的生長,一般以黃泥、沙質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爲宜。如無沙質土,可加黃沙,但比例要略小些。城市郊區,可直接選用蔬菜地的園土;城市中還可用春季盆花換盆的宿土加一半的黃泥作栽培土。

種子種植
準備:碗蓮種子,銼刀,一個容器盆,沙子。可以從水族店買一點沙子,把沙子一點點撒進去,鋪在泥巴上。沙子分幾次撒的。撒一遍,等水沉澱了再撒一遍,直到整個缸都撒均勻。有了沙子後,水很快就清了。再把水換了,還可以在裏面養幾條小魚,魚可以吃水裏的蟲子,糞便可以肥花,又可以觀賞,一舉數得。
碗蓮的種皮很厚,爲了比較順利的發芽,需要進行簡單的處理。首先請分辨碗蓮種子的兩端,一端是有小小的凸起,一端是小小的凹點,要處理的是凹點那一端。
碗蓮種子怎麼種?有多種方式來處理凹點的一端,常規的方法通常有:
在水泥地上磨掉種皮;
用老虎鉗夾破;
用鋒利的小美工刀切掉一小塊種皮。
先泡上幾天,這樣種皮變軟更好處理
泡上水,慢慢等待碗蓮種子吧...
用小盒子或者盤子或者隨便什麼容器把處理好的種子泡上水。注意事項:
如果氣溫低,可以用保溫杯,30度溫水。20度以上氣溫,就室內外泡都可以。
每天換水兩次,我一般是早上和晚上各換一次;
水要淹過種子深度就可以了;

氣溫高,發芽快。一般20度以上,3天到一週發芽。

蓮種
蓮種在開始種植前需要先進行破皮操作,種皮需要在有凹陷的屁股一端進行開皮。可以採用在水泥地上進行磨皮或利用老虎鉗將屁股端的種皮磨開,切忌磨到種皮已經磨通,看見裏面深褐色的胚皮即可,不要傷到裏面的種胚。
破皮後將種子放在水中浸泡,可放在陽光中進行暴曬,同時注意水份的補充,1日需要換水2次。
在20℃以上溫度中,3日左右便可以出芽。出芽後可以將種皮再剝掉1/3以便更好的吸收水份。待發出根部後,移至容器中種植。
容器
一個適合的尺寸是保證容器直徑在25~35cm左右.深度在20~25cm左右。保證15cm左右深的土壤讓根部充分生長。
土壤
栽培用土選肥沃的河塘泥最爲理想,如果很難取得河塘泥,使用仙土也可以 (黑仙土爲佳)
陽光
一定要給予蓮花充足的陽光。養花者不可只顧碗蓮放置在室內裝點環境和欣賞,長時間放在室內使它見不到陽光,忘記了它是喜愛充足陽光的植物,只有曬得盆土溫暖起來,才能迅速生長。
水量
水量根據階段的不同而不同。碗蓮初栽時,水不宜多,水多了會降低溫度,不利小苗生根發育,且影響其呼吸透氣,甚至造成爛根。在植株葉片長大時,碗中需要逐漸加灌清水,才能適應它葉片浮於水面進行光合作用的需要。否則就會出現葉邊焦枯萎黃的現象。[5]
施肥
碗蓮喜肥,若缺少肥料,則生根長葉緩慢,缺乏生機。所以栽植前盆土中應拌入少量腐熟餅肥液或豆麩、花生麩作爲底肥。但是,碗蓮雖是喜肥植物,卻不可過量施肥,特別是因爲碗蓮容器小,植株小,需肥量也小,若多施肥,會出現光長葉不開花的現象。再嚴重些,還可使植株枯死。若發現施肥過量時,須勤換水,以漂去部分肥液,使其淡化。
修剪
葉片長得過多過密時可適當摘去部分葉片,以利植株呼吸透氣。也有助於着花。當使用同一容器進行多顆養殖時,當發現葉子有爭強陽光的現象時,應該及時分盆養殖。

碗蓮的繁殖方式1、播種時間:蓮子無休眠期,只要水溫能保持在16℃以上,四季均可播種。蓮子在溫度、光照適宜的條件下,從播種到開花春季需要50~60天,秋季需要60~80天;
2、種子處理:蓮子外殼堅硬密實,浸種前必須進行人工破口,蓮子的一頭有小突尖,另一頭有小凹點。把有小凹點的的那一端在粗糙的水泥地上磨破或用老虎鉗子夾破一小口,注意不要夾傷種胚,也不要去殼。
3、浸種催芽:將已破殼的種子,浸於20~40度左右的溫水中。如水溫高於40度時,種子雖在頭一天萌發迅速,但以後生長則受到抑制,水溫低於20度時,則種子發芽生長過於緩慢。家庭少量浸種時可放入保溫瓶中保溫。 溫度在30度的條件下,一般浸種催芽3天即可萌發,胚芽從破口處伸出。
在此期間,每天需要換水1~3次,並要及時清除不能發芽的種子。 在一般情況下,達7天仍不萌發的種子,就不會在發芽了。沒有發芽能力的種子往往會上浮在水面上,胚芽發黃,子葉黴爛、發臭;
4、芽苗移栽:選口徑45cm~75cm的無底孔陶盆或塑料花盆,盆內加半盆田園土或無化工污染的河塘泥,提前兩週加水浸泡,不要施肥。移栽時將小荷苗的細根按入泥中,每盆栽一株,移栽後加適量水,以水不淹沒小荷葉爲度。
碗蓮的病害防治碗蓮腐爛病
a.症狀 病害發生於全株,從種根開始發病,延及地下莖、葉柄、葉片及花梗等部位。
地下莖初期似無症狀,但其斷面導管有的變爲淡褐色或褐色,並逐漸擴展。有的病莖變色不顯著,但莖的全面或一側發生縱皺,病莖所生葉片呈淡綠色,以後從葉緣開始乾枯,引起葉片捲縮以至枯死。
b.病原 病原爲球莖狀鐮刀菌蓮專化型(Fusarium bulbigenum Cook et Mass. var. nelumbicolum Nisikado et Watanabe),屬半知菌亞門。小型分生孢子長橢圓形,無色,單胞。大型分生孢子無色,彎月形,頂端尖,向一方彎曲,腳胞明顯,生厚垣孢子。
c.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以菌絲體在種藕內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帶菌的種藕和病土成爲主要初侵染源。栽植帶菌種藕,長出的幼苗則成爲中心病株,先是地下莖稈及根系發生病變,後波及葉柄和葉片,中心病株產生孢子從傷口侵入,形成再侵染。品種間抗性有差異,深根系品種較淺根系品種發病輕,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暴風雨頻繁易誘發此病;藕田土壤通透性差或酸性大,污水入田或水溫高於35℃,都易誘發此病。
d.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②重病田宜實行2~3年輪作。③精選無病種藕,並用50%多菌靈或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噴霧後悶種,覆蓋塑料薄膜密封24h,晾乾後栽植。④藕田深耕翻耙,每公頃施石灰1500~2250kg。⑤加強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機肥,適時適量追肥,做到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氮肥與磷鉀肥相結合;按蓮藕不同生育階段需要管好水層,做到深淺適宜,以水調溫調肥,防止因水溫過高或長期深灌加重發病。⑥及時拔除病株後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也可用上述混合好的殺菌劑每公頃7.5kg拌細土375~450kg,堆悶3~4h後,撒入淺水層,2~3d後再用上述混合劑6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4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於地上部葉柄。
碗蓮葉腐病
a.症狀 主要爲害浮貼水面的葉片,病斑形狀不定形,有的呈“S”形,有的形如蚯蚓狀,褐色或黑褐色,壞死部後期出現白色皺球狀菌絲團,後生茶褐色球狀的小菌核,發病重的葉片變褐腐爛,難於抽離水面。
b.病原 病原爲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核球形,橢圓形至洋梨形,初白色,後變黃褐色或黑色,表面粗糙,大小爲(315~681)μm×(290~664)μm,外層的深褐色細胞大小爲(4~14)μm×(3~8)μm,內層無色至淺黃色,結構疏鬆,組織裏的細胞大小爲3~6μm。
c.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菌核隨病殘株遺落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漂浮水面,氣溫回升後菌核萌發產生菌絲侵害葉片,病菌發育適溫25~30℃,溫度高於39℃或低於15℃不利發病,夏秋高溼多雨季節易發病。
d.防治方法 ①減少菌源,採收時清除病殘株,深埋或集中燒燬。②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500倍液,每隔10d左右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
碗蓮斑腐病
a.症狀 病斑形狀不定,葉片上初生水漬狀小黑斑點,後擴展成圓形至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邊緣黑色有黃色暈圈的病斑,中間灰黑色有輪紋,病部易破裂或脫落,致葉片和葉緣殘缺不整,嚴重時葉片大部分甚至全部變黑褐色腐爛,上生灰褐色黴層,即病菌子實體。
b.病原 病原爲Dichotomophthoropis nymphaearum(Rand.)M. B. Ellis,稱角卷黴或卷喙旋孢黴或碗蓮擬叉梗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實體生在葉面上,無子座;分生孢子梗直立圓筒形,淡色,單生或叢生,分枝少,具隔膜1~3個,頂端膨大,長出2~4叉的突起,大小爲(13~53)μm×(3~6)μm;分生孢子細長,多分隔,分隔處明顯縊縮,上部彎曲或捲曲成“發條”狀,可捲旋1~3圈,褐色至欖褐色,兩端鈍圓,具分隔10~20個,表面密生小刺,大小(50~117)μm×(28~40)μm。該菌在PDA培養基上,分生孢子梗長達150μm,產生黑褐色小菌核。
c.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廣東該病見於7~11月,8~9月受害嚴重。病菌以菌絲或厚垣孢子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引起發病。
d.防治方法 ①生長季節收集病殘物深埋或燒掉。②施足腐熟有機肥,適時適量追肥,做到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氮肥與磷鉀肥相結合。③及時拔除病株後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每隔10d左右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
碗蓮炭疽病
a.症狀 葉片上發病,初生褐色小斑點,接着斑點擴大爲10mm以上的近圓形病斑,病斑邊緣色較暗。
b.病原 病原爲Gloeosporium nyrmphaeae Hemmi et Kawase,屬半知菌真菌。菌絲直徑2.56.0μm。分生孢子大小爲(8.0~12.0)μm×(3.0~5.0)μm。
c.傳播途徑 病菌在受害株組織上以分生孢子層越冬,空氣傳播。
d.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可參考碗蓮斑腐病
碗蓮的品種分類【杏黃】花蕾長桃形,花淡黃--黃綠色,基部黃色。花瓣瘦長,花初開杯狀,盛開碟狀,花期早,6月5日始花,羣體花期長,爲32天。
【玫紅重臺】花蕾桃型,花紫玫紅色,花徑7~9cm,重臺型。單朵花期達一星期,着花繁密,花色鮮豔,雌蕊大部分瓣化,極少能結實。
【青蓮姑娘】花蕾桃型,紫--紅色,花徑10cm左右,重瓣型,着花較多,部分結實。
【小舞妃】花蕾長桃型,黃-白-紅色,基部淡黃色,中部白色,尖端淡紫色,單瓣型,花徑16~20cm,着花較多,雌蕊發育正常,可結實。
【羊城碗蓮】花蕾桃形,紫紅色,重瓣型,開花較多,花徑8~10cm,雌蕊泡狀,結實少。
【白雪公主】花蕾桃型,白色,花徑12cm左右,重瓣型,雌蕊多數泡狀或瓣化,極少結實,潔白如雪。
【重水華】花蕾桃形,粉紅色,花徑6~8cm,復瓣型,着花較多,花期較長。
【白鶴】花淡綠--白--粉紅色,花徑10~12cm,重瓣型,着花較密,雄蕊雌蕊絕大部分瓣化,地下莖繁殖係數高。
【迎賓芙蓉】花蕾長桃型,綠--粉紅色,花徑7~10cm,單瓣花型,雄蕊、雌蕊發育正常,結實多。
【紅碗蓮】花蕾桃型,紅--紫紅色,重瓣型,花徑10cm左右,開花較多,雌蕊泡狀,很少結實,是傳統碗蓮品種。
【山茶紅】花蕾紫紅色,圓桃形,重瓣型,花徑10cm左右,開花較多,雌蕊泡狀,結籽少,花色獨特。
【錦旗】花蕾圓桃型,紅--紫紅色,花徑10~12cm,重瓣型。着花較多,部分結實。
【小三色蓮】花蕾長桃型,瓣尖紅色,中部粉白色,基部黃色,花徑10~12cm,開花密,開花早,雌蕊發育正常,結實多,該品種花色豐富,株型矮小,是碗蓮中的珍品。
【火花】花蕾桃型,紅--紫紅色,花徑7~8cm,單瓣型,雄蕊雌蕊發育正常,能夠結實,着花繁密,開花早,花葉俱小,花色鮮豔。
【冰嬌】花蕾桃型,黃綠色,花徑13~15cm,着花繁密,雌蕊有心皮7~10枚,多數發育正常,可結實,爲珍貴黃色品種。
【紅豔三百重】花蕾圓桃型,紅--紫紅色,花徑10cm左右,重瓣型,花瓣達300瓣左右,雌蕊心皮正常,極少泡化,花姿優美,花色鮮豔,花瓣之多,實屬罕見,獲全國評比二等獎。
【粉松球】花蕾桃型,粉紅色,重瓣型,花徑10cm,着花較多,雌蕊瓣化,不結籽。
【紫玉蓮】花蕾桃形,紫紅色,重瓣,花徑8~10cm,開花較多,雌蕊大多瓣化。
【紅蜻蜓】花蕾桃形,紅--玫紅色,重瓣,花徑8~10cm,開花較多,雌蕊發育正常。
【紫金荷】花蕾桃形,紫紅色,單瓣,花徑8~10cm,開花多,雌蕊發育正常。
【東方明珠】花蕾桃型,粉紅色,花徑10~15cm,重瓣型,着花繁密,雄蕊、雌蕊絕大部分瓣化,不結實,該品種在第七屆全國荷展中獲一等獎。
【金合歡】花蕾圓桃型,黃綠色,花徑8~10cm,半重瓣型,着花較少,雌蕊發育正常。
【桌上蓮】花蕾桃形,紅--紫紅色,重瓣型,花徑12cm,開花較多,雌蕊泡化。
【披針紅】花蕾桃型,粉紫紅色,重瓣型,花徑12cm,開花多,雌蕊有時泡狀,花瓣細長,披針狀。
【紅顏滴翠】花蕾桃形,玫紅色,重瓣,開花多且早,花徑9~11cm,雌蕊大多瓣化,開花繁多。
【喜盈門】花蕾長桃形,玫紅色,復瓣型,花徑6~8cm,開花多,雌蕊發育正常,花色豔麗。
【案頭紅】花蕾長桃形,紅--玫紅色,復瓣型,花徑在8~11cm,開花多,雌蕾發育正常,結實,花色紅豔,小巧玲瓏。
【小桃紅】花蕾長桃形,桃紅色,復瓣型,開花多,花徑7~9cm,雌蕊發育正常。
【小紅盞】花蕾長桃形,玫紅色,重瓣型,花徑9~12cm,雌蕊泡化。
【粉玲瓏】花蕾桃形,粉紅色,花徑6~10cm,重瓣型,雌蕊常泡狀,有時瓣化,少數能結實,着花較繁密。
【特豔】花蕾桃形,桃紅色,花徑8~12cm,重瓣型,開花多,開花早,雌蕾泡化或部分泡化,該花的出色之處在於花瓣的顏色一致,而且特別鮮豔,開花多,確是碗蓮中的上品。
【睡美人】花蕾桃形,玫紅色,重瓣型,花徑9~12cm,開花多,雌蕊瓣化。
【桃紅宿雨】花蕾桃形,桃紅色,重瓣型,花徑在9~12cm,開花繁密,雌蕊多泡化。
【春水綠波】花蕾長桃形,綠白色,單瓣型,花徑9~12cm,着花量較多,雌蕊發育正常。
【冰清玉潔】花蕾桃形,純白色,重瓣型,花徑在9~12cm,開花多,開花早。雌蕊發育正常。
【螢光】花蕾長桃形,白綠色,單瓣型,花多,花徑9~12cm,雌蕊發育正常。
【昭君顧影】花蕾桃形,粉紅色,重瓣,花徑10~12cm,開花較多,雌蕊泡化或瓣化。
【玉鸝】花蕾桃形,玫紅色,重瓣,花徑7~9cm,雌蕊多泡化。
【初戀】花蕾圓桃形,玫紅色,重瓣型,花徑8~12cm,雌蕊全部瓣化,不結實。
【紅珊瑚】花蕾圓桃形,玫紅色,重瓣,花徑9~12cm,開花較多,雌蕊發育基本正常。
【黃鸝】花蕾桃形,黃綠色,復瓣,花徑9~12cm,開花多。
【出水黃鸝】花蕾橄欖形,黃綠色,開花較多,開花早,花徑10~13cm,雌蕊發育正常。
【繁星】花蕾圓桃型,粉紅色,花徑在7cm左右,着花繁密,雌蕊大多數瓣化。
【鶯鶯】花蕾圓桃型,淡黃色,花徑5~6cm,着花多,復瓣型,雌蕊發育正常,爲珍稀黃碗蓮品種。
【皇冠】花蕾圓形,重瓣,碗狀,淡黃色,羣體花期26天,着花較密,雌蕊泡狀、瓣化或結實,雌蕊變瓣黃綠色,花蕾扁圓,花開緩慢。

【金獎章】粉紅--黃色,花莖10~12cm,重瓣,開花多,雌蕊發育正常。

區別

碗蓮葉子是圓形,有浮在水面上的浮葉,也有伸到水面上方的立葉;睡蓮葉子是帶有缺口的圓形,只有浮葉浮在水面。種植碗蓮的根是藕,而種植睡蓮的根是塊莖。睡蓮分爲耐寒的,和熱帶的。
碗蓮花朵一般伸到水面上方,開在空中;而睡蓮花朵緊挨着水面。
碗蓮每年要翻盆一次,睡蓮則隔年翻盆一次,才長的好,開花多。
微型睡蓮,就是可以種在盆子裏的睡蓮。代表品種是海爾芙拉,很好種,很好成活的品種,所以很多種睡蓮的,都喜歡海爾芙拉。自19世紀培育出來,至今任是最小的睡蓮品種。 可以種在盆子裏,我還看到過種植技術好的人,真的在大碗裏種了海爾芙拉。
睡蓮比碗蓮皮實,好打理好養活,容易開花。

碗蓮的分佈區域碗蓮在我國各地均有分佈。於我國的江蘇,以蘇州所產最爲著名。碗蓮的園林用途它不僅花大色豔,清香遠溢,凌波翠蓋,而且有着極強的適應性,既可廣植湖泊,河道管理,水域綠化,公園旅遊,風景觀賞,置景工程,溼地利用,淨化水質,蔚爲壯觀,又能盆栽瓶插,別有情趣;自古以來,就是宮廷苑囿和私家庭園的珍貴水生花卉,在今的現代風景園林中,愈發受到人們的青睞,應用更加廣泛。同時它也是是房間室內用於裝飾的花種,用它裝飾的房間空氣清新,能產生一種讓人心情平靜的感覺。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6864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