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艾草
手機版

艾草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1.33W 次

艾草名片

艾草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佈於亞洲及歐洲地區。艾草,歷來就在我國民間廣泛利用,有的用它的治療養病,有的用它來食用充飢,更有的用它作爲辟邪驅毒的信物,用途非常廣泛,直到現在,許多民間老人家也會對艾葉比較鍾情,視爲好東西,看到了常常要將它採回家,曬乾保留,以備後用。而艾葉也宜爲生長,特別是在我國南方的丘陵地帶,荒山上遍野都是,生長得極爲茂盛。相傳,現千多年來,每逢端午人們在吃糉子賽龍舟紀念屈原的同時,還會將採集到的艾葉插在門楣上,用以辟邪驅毒。

艾草植物形態

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釐米,側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一250釐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釐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齒,幹後背面主、側脈多爲深褐色或鏽色,葉柄長0.5-0.8釐米;

艾草 第2張
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一8釐米,寬4一7釐米,1-2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釐米,寬1.5—2釐米,不再分裂或每側有1—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干時鏽色,葉柄長0.2一0.5釐米,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分裂,而爲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餘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並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後頭狀花序下傾;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小,草質,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中層總苞片較外層長,長卵形,背面被蛛絲狀綿毛,內層總苞片質薄,背面近無毛;花序託小;雌花6一10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葯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花後向外彎曲,叉端截形,並有睫毛。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

艾草的性能

通過長期實踐,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種灸用最好的原料。現代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植物葉子的脈絡惟有艾葉最均勻,早在三千年,聰明的中國人就發現了艾用作灸的原料最爲適宜。 艾絨艾,是一種中藥,爲多年生草本,葉似菊,表面深綠色,背面灰色有茸毛。性溫芳香,五月採集,葉入藥用。艾素以洞庭長杆艾爲佳,葉厚而絨多,是歷代製作金艾絨的上等原料。洞庭地理位置優越,冠以‘魚米之鄉’而氣候溼潤,艾草繁密旺盛,最適宜艾灸!也深得歷朝御醫的信賴廣泛用於宮廷。追溯歷史我們不難發現,1973年在我國湖南長沙馬王堆發掘了三號漢墓,這是一次顛覆歷史的重大考古發現。在出土的衆多文物中,而作爲宮廷用物的3篇記載有關經脈灸法

艾草 第3張
的帛書,是《本草綱目》,《內經》以前的珍貴醫學文獻,也把對中醫艾灸的認識大大提前了。通過這3篇殘缺不全的文字,我們依然能夠窺測遠古先民以艾條治病的起源、方法和應用。艾曾歷史上廣泛應用於臨牀,她不僅是中國人一種用來治病的好方法,而且還是凝聚華夏兒女智慧、傳播中華民族友誼的載體。她跨出國門、漂洋過海,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湖南的艾,艾灸、制艾技術爲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過巨大貢獻,由此也奠定了湖南在用艾,制艾技術上發達的歷史地位。

艾葉能宣理氣血,溫中逐冷,除溼開鬱,生肌安胎,利陰氣,暖子宮,殺蛔蟲,灸百病,能通十二經氣血,能回垂絕之元陽。用於內服治宮寒不孕,行經腹痛,崩漏帶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

艾草的應用

艾可以用於灸法,一般用於鍼灸術的“灸”。所謂鍼灸其實分成兩個部分,“針”就是拿針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薰、燙穴道,穴道受熱固然有刺激,但並不是任何紙或草點燃了都能作爲“灸”使用。艾草的氣味肯定也同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中國民間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療風溼病時,以艾草作爲燃料效果更佳。艾火的溫熱刺激能直達深部,經久不消,使人發生暢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熱,則只覺表層灼痛,而無溫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針法一樣,能使衰弱之機能旺盛,也能使亢進之功能得到抑制。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其功效確非我們意想所能及的。

艾草 第4張
艾草 第5張
另外,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餈粑就是用艾草作爲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餈)。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的藥效功能

艾,味苦而辛,無毒,洗薰服用皆可。能溫中、逐冷、除溼,治多種疾病。《本草綱目》載:蘄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見風,搗汁股,止傷血,殺蛔蟲,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腸痔血,拓金瘡,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癬甚良,……”。蘄艾“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溼,轉肅殺之氣爲融和;炙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爲康壽。其功亦大矣。”蘄艾除能治多種疾病外,還具有異香,枝葉薰煙能驅蚊蠅,清瘴氣,具有禳毒殺毒的功能。後世研究認爲,蘄艾有理氣血、逐寒溼、調經安胎、溫經止血、清熱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經不調、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宮寒不孕等症。爲中醫婦科常用的要藥之一。內服可做止血劑,炒炭用止血之力頗優,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搗汁服,止傷血,殺蛔蟲,治帶下,止霍亂轉筋,痢後寒熱。用蘄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腸胃炎及痢疾等症。蘄艾外用可治皮膚瘙癢、陰癢溼疹及疥癬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膚病。對於產婦和嬰兒,洗用艾葉可以消毒強身。將艾葉曬乾搗碎如絨,稱“艾絨”,製成艾柱,燃炙經穴,或染麻油引火點炙柱,滋潤炙瘡,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溼,溫通氣血,通經活絡,故醫家謂艾可炙百病(《名醫別錄》),稱之爲炙草。用艾灼一次,爲之 “一壯”。蘄艾不僅治療多種疾病,還具有異香,可以作調香原料。枝葉薰煙能驅蚊蠅,具禳毒殺菌的功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蘄春人更是把蘄艾蘄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藥治病療效更好。

性味與歸經

辛、苦,溫;有小毒。歸肝、脾、腎經。

化學成分

艾草 第6張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爲Ⅰ,8-桉葉精、α-側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莰烯、樟腦、藏茴香酮、反式葦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

用藥禁忌

陰虛血熱者慎用艾葉。苦酒、香附爲之使。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爲禁。

艾草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溼潤氣候,耐旱,耐蔭。以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爲宜。

【栽培技術】:用分株繁殖。3-4月挖掘株叢,分株栽種,按行株距33cm×33cm開穴,每穴栽3-4株,填土壓實,澆水。

【田間管理】: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可結合收穫後進行,一般在5、7、9月,施肥以人畜糞肥爲主。栽培3-4年後,老株要重新栽種。

採集

艾草 第7張
艾草 第8張
採集春、夏二季,花未開、葉茂盛時採摘,曬乾或陰乾。

艾葉區別

生艾:每年的五月是採艾葉的最佳時期,採摘的鮮艾葉經過反覆的日曬後的幹品即爲生艾,生艾葉就是中藥材原料,也是製作陳艾葉、製作艾絨的原料。陳艾:是指艾葉製作方法與儲存的時間,每年收存的生艾,再加以長時間的避光儲存,使生艾葉慢慢老化,散去艾葉中過多的揮發油,已達煅去燥氣之功,如此加工之艾葉稱爲陳艾。陳放時間應大於一年以上,三年爲佳,更長久則不宜,這種艾葉加工艾絨在外觀上有兩大特點:一是容易加工艾絨;二是加工的艾絨柔軟;熟艾:是指艾葉的炮製過程和炮製方法,而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生與熟,更不是簡單意義上的陳艾,熟艾是指用陳艾葉製作成艾絨後即爲熟艾:簡言之:熟艾就是把陳艾葉加工成的艾絨。古法制絨與現在有天壤之別,過去要將陳艾葉置於臼內,經過上百上千次的反覆搗捶篩檢,已達量變至質變,最後將陳艾葉製成軟似棉絮一樣的艾絨,爲之熟艾!青艾絨----雖然是艾絨,但不能說成爲熟艾熟艾---陳年艾絨金艾絨----三年陳放的艾葉加工的高級艾絨,熟艾也!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zhiwu/15951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