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室內花卉 > 家庭養花如何管理?
手機版

家庭養花如何管理?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5.69K 次
養花六要:土、肥、水、保、剪、繁


家庭養花如何管理?


1.土壤

土壤是花木生長的基礎,其不僅是固定植物根系生長髮育的支撐物,還要爲植物生長提供必須的養分,水分與空氣。


(1)土質要求
肥沃、無害、疏鬆、透氣、保水、保肥。


(2)盆土材料

家庭養花的盆土材料,除了一般常用的泥土外,還用一些礦物材料與生物材料,因此盆土的含義不僅限於泥土,故這些植物賴依生存的材料,栽培上常統稱爲基質或介質、常用的基質有:園土、山泥、塘泥、砂、蚯蚓糞、煤渣、蛭石,珍珠岩、陶粒、磚粒、礱糠、礱糠灰、木屑、木碳、草屑,樹皮、棉籽殼、花生殼、松針葉、苔蘚、椰糠、甘蔗渣等。


(3)土壤酸度

土壤的酸鹼度影響花卉生長髮育,多數花卉適宜pH值在6.0-7.0的微酸性土壤(土壤pH7爲中性土)。山茶、杜鵑、蘭花、鳳梨類等花卉要求較酸的土壤環境。通常要求pH值達到5一6左右。因此這些花卉栽培要選用腐殖質較多的山泥(蘭花泥)才能長好。石竹、大理花、仙人掌類、人辣、石榴、葡萄、獼猴桃對土壤酸度適應的範圍較廣,可以在pH6一8的環境中生長。
對鹼性重的土壤,可以加硫磺粉或硫酸亞鐵、硫酸鋁來調整,通常硫磺粉的施用量爲土壤總量的0.1-0.2%。對酸性過重的土壤可以用石灰粉調整,每平方米土地的施用量爲35一70克。


(4)土壤改良

庭院種植花卉的土壤,必須清理土表40cm以內的各種建築垃圾,種植喬木的樹穴位置,穴深60一80cm內應更換新土。對土質粘重的綠化地,要加粗砂及含有纖維質多的有機物,以利排水和增加土層的透氣度與有機質的含量。
盆栽土壤的配製,要根據種植植物的要求,重視土質的透氣性、肥力與適宜的土壤酸度。通常用肥沃的田園土(熱土)加礱糠灰按2一3: 1的配比製成栽培基質。但城市養花,限於條件,不易取得優質的培養土,則可收集、落葉、鋸木屑、花生殼、豆殼、蛋殼、甘蔗渣、家禽羽毛、魚骨、蝦殼等城市生活廢料,經切細打碎後。加淘米水,置於舊缸、或塑料袋中,再經較長時間的發酵腐熟後,曬乾、過篩、與部分生泥(道路、基建開挖出的土方),拌和配製成盆栽營養土。經過翻盆替換下來的宿土也可與生活廢料混合堆漚後,重複使用。
嚴格的盆栽土質需要進行消毒,家庭養花可用簡便的日光消毒法,即在夏季將土壤平攤在水泥板上,上覆塑料薄膜,在強光下暴曬3一4大,能殺死土中大量病茵孢子、菌絲和害蟲蟲卵、及線蟲。另外有條件也可用加熱消毒與藥劑消毒。


家庭養花如何管理? 第2張


2.施肥

肥料是花卉生長需要的養分來源,直接影響花卉的生長髮育。對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適時、適量施用所需的營養元素,才能使花卉生長枝葉繁茂,花繁似錦。
花卉生長需要的16種營養元素
碳、氫、氧(在空氣與水中獲得)
氮、磷、鉀、硫、鈣、鎂
鐵、硼、鋅、銅、錳、鉬、氯


(1)肥料種類

有機肥一一動植物殘體或排泄物經過加工發酵、腐熟後形成的肥料。有機肥所含花卉需要的營養元素完全,施入土壤後養分逐步分解,雖見效慢,但肥效長,還能改良土壤,有利根系發育與土壤有益菌類的活動。常用的有機肥有:畜禽糞便、魚粉、骨粉、草木灰、各種餅肥與麻油渣等。
無機肥(化肥)一一用化學方法制造或天然礦物質加工製成的肥料。具有養分含量高,見效快,使用方便,清潔衛生等優點,但營養成份單一,長期使用易使土壤板結。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銨、硝酸餒、磷酸二氫鉀、氯化鉀、硝酸鉀等。以及經過加工復配,含有氮、磷、鉀三元素的複合肥。


(2)家庭養花有機肥的配製

庭院堆肥一一利用庭院廕庇角落,控坑,將日常揀剩的蔬菜莖葉、豆殼、爪果皮、草藥渣、蛋殼、蝦蟹殼、家禽羽毛、魚鱗、魚內臟與雜草、落葉等堆積漚腐,爲防止臭味外溢,可以用泥或塑料薄膜封蓋。

家庭瓶制一一利用可樂瓶、調合油瓶等小口廢塑瓶爲容器,注入魚鱗、魚髒、鱔魚、蝦殼等動物下腳,經發酵、腐熟製成優質液態速效肥。也可利用壞黃豆浸泡漚制。瓶制有機肥在製備時應注意:

①魚類下腳的注入量爲瓶容量的1/2一2/3左右。並加水到接近瓶口(需留一定空隙)。

②爲減少肥料發酵時的臭味可同時投入一部分橘度,一般一隻2.5升的調合油瓶,可放3一4只橘子皮。橘皮可撕塊或切細後放下。可利用鮮橘皮,也可用風乾的陳橘皮。
③制配後,瓶蓋蓋緊後必須再倒退2一3牙,以留出氣空隙,否則易因瓶內發酵,氣體膨脹衝出瓶蓋,造成臭氣四溢的不堪後果。
④瓶制有機肥在夏季發酵需有4一5個月時間,一般經一年左右腐熟,其溶液加水稀釋即可澆花。
蠶豆殼的利用一一青蠶豆莢具有豐富的氮、磷、鉀營養元素,在城市容易收集,乾淨、衛生。製備時可將豆莢曝曬乾燥,研碎貯藏備用,在製作盆栽培養土時,可摻入使用,也可在盆花翻盆,栽植時作基肥施用。


家庭養花如何管理? 第3張


(3)合理施肥

①基肥、追肥、葉面施肥
基肥一一主要是利用分解緩慢,肥效長的有機肥。供花卉全年生長期應用。庭院養花,在冬季或早春,於主要栽植花木的四周開溝或開穴深埋,或在種植前土壤翻耕時同時施入。盆栽花卉,用於培養土配製時摻入,或在種植前施於花盆底部。常用的基肥有動植物殘體漚製成的堆肥、禽畜幹糞、腐熟的餅肥碎屑等。城市可利用小磨麻油出油後的油渣,有較好的肥效。也有用炒熟或煮熟黃豆注入盆花的中、下層作補充基肥。
追肥一一應用見效快,能被花卉迅速吸收利用的無機肥,或有機肥發酵後的浸出液,在花卉生長髮育各階段需要時追加。常用有尿素、磷酸二氫鉀等。
葉面施肥一一又稱根外追肥,用化肥溶水後噴布植株,使養分在葉背部分滲入植物體內,具有操作方便、見效快的特點。應用時要注意:化肥濃度掌握在0.1- 0.2%,過濃爲造成對植物傷害;陽臺與露天種植的花卉,噴肥的時間宜在傍晚,以防施肥後烈日曝曬,而增加肥料濃度造成肥害。噴施的位置要重視葉背部位。


②施肥原則與方法

適花、適時、適勢、適量,薄肥勤施
適花一一觀葉植物氮肥多一些,觀果、觀花植物磷、鉀肥多一些。
適時一一抽枝葉時氮肥爲主,花芽分化,形成花蕾、開花前、磷鉀肥爲主。
適勢一一"四多、四少、四不"
黃瘦多施、發芽前多施、孕蕾前多施、花後多施。肥壯少施、發芽時少施、開花少施、雨季少施。新栽不施、徒長不施、病弱不施、盛夏不施。
適量一一薄肥:有機肥用7-8份水加2-3份肥,化肥用0.1-0.3%濃度
勤施:生長期7-10天一次。
施肥三忌一一忌濃肥,濃肥引起細胞液外滲而死亡。
忌熱肥,夏季中午土溫高,追肥傷根。
忌坐肥,盆花盆底施基肥後,要先覆一層薄土。
然後栽花。忌根系直接坐在肥料上。


家庭養花如何管理? 第4張


3.澆水

澆水是家庭養花的主要管理工作。水是植物的重要組成成分與生理活動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質。


(1)庭院澆水

乾旱季節必須補水,保持土壤溼潤,多雨季節必須注意排水,防止根系因積水缺氧而窒息死亡。
澆水時常掌握水溫與土溫不超過5℃,夏季宜清晨與傍晚澆水,冬季應在中午前後澆水。


(2)盆花澆水

①澆水原則一一干乾溼溼,不幹不澆,見幹即澆,澆要澆透。
乾乾溼溼,是使土壤時幹,時溼。既保證花木供水,又使盆土透氣,保護根系發育。
乾的標準是盆土上層乾燥,底土尚有潮氣,植株生長正常或葉片中午出現短暫萎蔫。
開花植物缺水首先表現花瓣的萎蔫。發現葉與花出現失水現象,必須立即補充水分。以恢復生機。
澆水要透的原則,是指澆水量要見到盆底有水滲出,盆土上溼下乾的半腰水是盆花管理大忌,是會以盆土表面的溼潤現象,掩蓋了缺水的實質,而造成根部缺水而死亡。斷過水的植物,再澆水搶救,也很難復生。


(3)澆水量的多多少少。

草本多澆,木本少澆;喜潮花多澆,喜旱花少澆;
葉大質軟的多澆,葉小有蠟的少澆;
生長旺期多澆,進入休眠期少澆:
苗大盆小多澆,苗小盆大少澆;
陽臺多澆,庭院少澆;夏天多澆,冬天少澆;晴幹多澆;陰天少澆;
孕蕾多澆,開花少澆。


家庭養花如何管理? 第5張


(4)乾旱脫水與受澇爛根的搶救

木本植物因長期乾旱脫水,莖葉出現萎蔫,但莖於尚具生命。則應先移置於蔭處減少植物體水份蒸發。並進行噴水,保持地上部分環境的溼度。根部澆水後,不宜連續補水,以防根系缺氧。可以根據乾乾溼溼的原則,保持土壤透氣促發新根,恢復生機。失水嚴重植株,根據地上部生長狀態,進行適當修剪,有利重新萌芽發葉。
久雨盆土積水,植株發生澇害,枝葉萎蔫失神,須即將植株帶土移出盆外,放蔭涼、通風處,散發根部土壤水分,過3-5天,恢復生長,再行上盆。連續陰雨,室外盆栽植物可將盆橫倒。避免積水。天氣久雨,突然放晴,日光強烈,曝曬植株,會因根系生長受損,枝葉水分蒸騰過強,而造成嚴重失水而死亡。故要注意嚴格控水,搬移位置,遮蔭康復。


(5)不同澆水方法

盆栽花卉澆水,多數要避開當頭淋澆。大巖桐、非洲紫羅蘭、等花葉被淋水後,會引起花、葉的腐爛。而鳳梨類花卉,要求當頭澆水,使葉筒貯存蓄水,以滿足生長需要。蘭花、竹芋類的花卉除適當澆水外,要求噴水,以提高栽培環境的空氣溼度。
室內觀葉植物,根據原產地生育特點的不同,對水份要求也有較大差異。龜背竹、春羽、馬蹄蓮等天南星科植物與蕨類植物,旱傘草等屬於溼生類花卉,澆水應掌握" 寧溼不幹",但也不要積水。虎尾蘭、蘆薈、景天等多肉植物,與仙人掌類植物爲旱生類花卉,澆水要掌握"寧幹勿溼"。以防止水分過多而爛根。其他如文竹、鐵樹、秋海棠等大多數植物,屬於中生型花卉,土壤水份過幹或過溼都有不良反應,澆水可掌握"間幹間溼"的原則。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shinei/1383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