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朵朵花卉網 > 養花知識 > 盆景花卉 > 溫江特色花卉產業---川派盆景
手機版

溫江特色花卉產業---川派盆景

來源:朵朵花卉網 閱讀:1.36W 次

溫江特色花卉產業---川派盆景

作爲溫江特色花卉產業之一的川派盆景,有着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影響。四川古稱巴蜀,唐朝貞觀元年(公元627年)設置劍南道,所以過去也把川派盆景稱爲"劍南盆景"。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前一個"簡"是簡單,後一個"簡"是簡練。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樣,根據"樹姿近畫"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類,後來經過模仿老樹的姿態和變化,不斷總結出了表現這種姿態和變化的技法規律,通過歷代盆景藝術家的創造和完善,最後歸納爲10種身法和3式、5型。

盆景藝術大師陳思甫在他的專著《盆景樁頭蟠扎技藝》一書中寫道:“若以規律類平技式樁頭論,成都和川西地區的主幹彎曲、校視下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長期被積雪壓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態,雪融化後,樹梢直立,枝椏由垂轉手或略帶傾斜狀。故爾平枝式規律類型樁頭,枝盤漸至盤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盤基部下傾、盤略下斜而平整。"這說明規律類來源於生活。但它又高於生活,是對大自然的藝術概括與藝術加工,並且進而如古典詩歌的"格律化"一樣,使之集中展示傳統美學中的基本原則:對稱美、平衡美、韻律美,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有統一,活潑而有序,莊重而靈動。正如唐春來在《規律類樹樁美的探索》一文中所說:"它擺脫了自然現象對盆景藝術的盲目控制,以清醒的理性、充沛的情感統馭着它的反映對象。它一方面再現大自然,另一方面又主動地表現人對自然的審美理想。在藝術形式上,它以嚴謹的格律作爲基本的結構原則,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詩'。"正因爲規律類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所以,自然類隨之慢慢"淡化",只保留了極少數的懸崖式,現在保存完好的"老齡"樹樁盆景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見證。清朝末期,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成都青羊宮舉辦花會(已延續至今),各地的花農和盆藝者都把自己製作成型的各類樹樁盆景送到花會上展銷,此時的樹樁盆景已完全採用"三式五型"的造型技法。迄今爲止,四川的樹樁蟠扎,無論是何種形式,基本上都沒有越出這一時期所形成並廣泛採用的技法和造型規則。清末民初,成都和各縣的著名蟠扎藝人約60餘人,其中最著名的有竇禹朋、陳洪順、張彬如、陳玉山、戴開弟、戴崇光。龔音如、李洪泰、紀成久等。到了本世紀40年代,自然類樹樁盆景重新擡頭,但在蟠扎技法上與規律類大致相同,除懸崖式外,一些自然類樁頭的造型幾乎是一種偶然的"機緣"。陳思甫的父親陳玉山就是常用一些枝條殘缺、不適合製作規律類盆景的樹坯,順勢加工爲自然類。其後李忠玉及邱開春、王明文等發展了自然類,逐漸成爲今天川派樹樁盆景的兩大主要類型之一。川派山水盆景,雖然遠在兩宋已見端倪,尤其是安嶽縣圓覺洞和大足縣大佛灣摩巖造像中,飛天與傳女手託的山萬盆景,已與今天的淺水山水盆景十分相似,但因明、清盆景向樹樁傾斜,直到近千年後的四五十年代,才由一批園藝家、畫家、盆景"玩家"親密合作,使之成熟。

溫江盆景,源遠流長,是川派盆景的干支,川西盆景藝術的佼佼者。它師法先賢,力顯自然,技法精湛,大巧藏中堅,正所謂“規律古樁,承繼先朝;自然樹樁,獨運匠心。懸崖探空,如虯龍躍虹霓;直幹挺拔,現綠雲染空翠;虯幹曲支,見柯幹露精微;單幹寓獨木之林;多幹見叢林之態。自然之景,藏於盈握。山石盆景,精雕細琢,咫尺盆盎,隱現蒼穹。一石之山,則顯太華;一勺之水,寓滿江河。高、懸、陡、深體自然雄奇;清、秀、奇、雅還生境本意。脈理一致,紋相通,情景交融,意韻深濃。”溫江盆景種植面積1萬餘畝,總價值達5億元,主要分佈在玉石、壽安、踏水、鎮子等鄉鎮。主要品種有烏柿、梅花、貼梗海棠、羅漢松、紫薇、銀杏、六月雪等,產品遠銷韓國、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本文鏈接:https://www.ddhhw.com/yanghuazhishi/penjing/6769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朵朵花卉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